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法学教学课件

证据法学教学课件


2.正确认识证据的关联性



⑴相关性是证据的一种客观属性。 ⑵证据的相关性应具有实质性意义,即与 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 ⑶相关的形式或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⑷相关性的实质意义在于证明力,即有助 于证明案件事实。
三、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1.证据的合法性的含义
2.正确认识证据的合法性
1.证据的合法性的含义
杜培武案

三、物证 枪支去向不明
杜培武案

四、补充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对离合器踏板上是否存在附着泥土没 有记录,起诉后,经退查,时隔8个月,补充勘 验后,发现离合器踏板上存在附着泥土。
杜培武案

五、警察作证 在昆明中院的第一次庭审中,控方出示 了用“高科技”手段取得的证据:包括 警犬气味鉴别、泥土化学成分分析、 “拉曼测试”(射击火药残留物测试) 等,并且指派了11名“工程师级”的刑 侦技术人员出庭作证……
第四章 证据规则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第二节 外国的几种主要证据规则 第三节 我国的证据规则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 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 三、证据规则的功能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




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 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 据法的集中体现。 1.证据规则约束的对象包括一切与证据 或者证明行为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 2.证据规则是程序法中一个相对独立的 组成部分。 3.证据规则是证据、证明行为的特殊规 律的法律化。
第二节 证据及相关概念



一、证据和证据材料 二、证据方法 三、证据能力 四、证明力 五、证据原因 六、经验法则 七、逻辑规则
一、证据和证据材料



一是证据事实说;证据事实说在确认对案件事实的证明 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证据是一种客观事实,可说是证据的 实质定义。 二是证据材料说;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事实材料或事实 载体,可视为证据的形式定义。 三是证据手段(或证据方法)说。这是国外学者经常使 用的证据界定方法,强调证据作为证据手段的功能,可 以称其为证据的功能定义。
一、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的意义: 1、证据裁判原则的产生直至在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诉讼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诸多进步、文明的诉 讼理念与原则的体现和要求。 2、现代诉讼中的证据裁判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 3、证据裁判原则可以防止法官作出裁判时的恣意擅 断。 4、证据裁判原则是增强司法裁判的确定性和权威 性的重要保障。
杜培武案

六、如何对待翻供 在庭审中,杜培武翻供: “我没有杀人! 我受到了严刑逼供!……”
杜培武案

七、举证责任 庭审过程中,审判长:“你说没有杀人, 你拿出证据来!”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自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神示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我国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证据辩论原则



证据辩论原则的意义: 1、能够保障作为整个诉讼核心的辩论程序真 正得以实现。 2、能使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 得到完整和充分的体现。 3、能够真正使法院臵于中立的第三者立场, 从而保证其公正地裁判案件。
三、及时公开原则

证据及时公开原则是指除法律规定另有规定 外,在庭审辩论活动开展之前,当事人应当 根据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及时间向对 方公开展示由其持有的证据。
三、及时公开原则



证据及时公开原则的意义: 1、实行证据及时公开原则有利于提高诉讼效 率。 2、证据及时公开原则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和 实体公正。 3、证据及时公开有利于制约司法权力,遏制 司法腐败。
四、直接原则

所谓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是 指法官只能以在法庭上直接调查过的证 据作为裁判基础的审判原则。

证明力是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 和功能。
五、证据原因

证据原因是法官对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 否属实进行判断所形成的心证的原因。
六、经验法则

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归纳获得的关于事物 因果关系或属性状态的法则或知识。
七、逻辑规则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 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 理性认识过程。
三、及时公开原则



证据公开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公开的对象。公开证据都应当让当事 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知晓,也要向社会 公众公开。 2、证据公开的范围。必须是当事人在诉讼中 所提出的并且应当经过辩论的事实。 3、证据公开的途径。应当以证据展示(开示) 或证据交换进行公开举证、质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及证据法 证据及相关概念 证据的基本属性 证据的意义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及证据法


证据法学是以证据及证据制度为主要研究对 象的一门法律学科。 证据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司法机关 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 件待证事实以及在实体法上所确立的证明规 则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合法性,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符合 法律规定的采证标准,可以被采纳 为诉讼证据。 合法性与可采性
2.正确认识证据的合法性


评判某一证据事实是否具有合法性, 判断标准包括: ⑴是否由法定的主体提出和收集。 ⑵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⑶是否具备法定形式。 ⑷是否违反有关证据规则。
问题与思考
六、自由心证原则


4、心证形成后的保障和制约措施主要有: ⑴判决理由制度。要求法官应将心证形成的过 程及原因或基础记明于判决(书)之中。 ⑵事后审查制度。违背法律规定而判决未附理 由的、判决理由相互矛盾的、误认事实的、判 决理由与判决内容不一致的;违背经验法则和 逻辑法则;背离审判公开、回避、证据裁判、 直接言词、诚实信用等原则制度,则构成上诉 或者再审的理由。
2.正确认识证据的客观性


⑴诉讼证据有自己存在的客观形式,并 且这种形式可以为人的认识所感知。 ⑵诉讼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 是不以当事人和司法人员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
二、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1.证据的关联性的含义
2.正确认识证据的关联性
1.证据的关联性的含义

相关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 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 用。


言词原则要求法官为查明案件事实,除法律另 有规定外,诉讼中所开展的证据调查活动,应 当以言词方式进行。 言词原则与证据法上的排除传闻规则是相辅相 成的。
六、自由心证原则

1、自由心证原则的含义 自由心证原则是指法律不预先设定机械的规则 来指示或约束法官,而由审理案件的法官针对 具体案情,根据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和自己的 理性良心来自由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并形成内心 确信,据此认定对案件事实的一项诉讼原则。
第三章 证据法的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证据辩论原则 三、及时公开原则 四、直接原则 五、言词原则 六、自由心证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或者叫证据为本原则,是指在诉 讼活动中对于案件争议事项的认定,应当依据 证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法官只能根据经法 庭辩论而获得确切心证的证据作为裁判的依据, 但是,法院不得以没有适格的证据为由而拒绝 裁判。
六、自由心证原则



2、 心证形成前的保障和制约措施主要 有: ⑴司法独立,禁止外部的非法干预,确 保法官能够自由地形成心证; ⑵法官资格限制,保障法官能够以其法 律素质、理性良知及其所熟知的经验法 则、逻辑法则等形成合理心证。
六、自由心证原则



3、心证形成过程中的保障和制约措施主要有: ⑴无罪推定原则; ⑵审判公开; ⑶回避制度; ⑷证据裁判原则; ⑸直接言词原则; ⑹诚实信用原则; ⑺补强证据规则; ⑻证据辩论原则; ⑼合议制、陪审制和参审制; ⑽内心确信。
四、直接原则

直接原则的要求:参加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 参加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所有在 审判程序之外所获得的资料来源均不得作为 判决的基础。
四、直接原则


直接原则的意义: 1、直接原则实践了司法活动的亲历性,实际 影响着法官“心证”的形成。 第二,直接原则有助于发现真实和提高效率。
五、言词原则
第三节

证据的基本属性
一、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二、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三、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一、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1.证据的客观性的含义
2.正确认识证据的客观性
1.证据的客观性的含义



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指 证据是在社会中实际发生,或者是实际 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测、主观想 象或者是人们捏造的东西。 证据所具有的客观性,是由案件事实本 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
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

1.具有强制的效力。 2.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3.具有明显的程序性。
三、证据规则的功能

1.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功能。 2.侧重保护其他社会价值的功能。 3.兼有发现真实和保护人权的功能。 4.追求诉讼效率的功能。
第二节 外国的几种主要证据 规则

二、证据辩论原则

证据辩论原则一般指当事人在诉讼中所 提出的事实,并且经过辩论才可以作为 法院判决依据的一项诉讼的基本原则。
二、证据辩论原则



辩论原则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消灭的必要事实 必须在当事人的辩论中出现,法官不能以当事 人没有主张的事实作为裁判的依据。 2、法官应将当事人双方之间没有争议的事实 作为判决的事实依据。 3、认定所争事实所需要的证据资料也必须是 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的,只限于当 事人双方在辩论中所提出的证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