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2、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知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重难点解读】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方法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克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温馨提示】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

正确的、积极的、进步的、崇高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对人的活动及人生选择、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积极作用;而错误的、消极的、自私自利的、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则容易让人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对人的活动及人生选择、认识和改造世界起消极作用。

【易错易混点】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对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为前提。

()
(3)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

()
(4)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
(5)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6)价值观对人生道路有决定作用。

()
(7)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
(8)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
(9)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10)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
【探究题】
1.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隆重举行,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忠诚是事业之魂。

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从防沙治沙到巡边护边,英雄模范能够以非常之品格成就非常之事业,最大的精神支撑就是家国情怀,最大的事业支撑就是许党许国的忠诚担当。

执着是动力之源。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于敏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关键技术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
朴实是立身之本。

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退役转业后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李延年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学习英雄模范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2.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朱有勇院士就是扶贫道路上的杰出代表。

朱有勇院士常说:“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2015年,朱有勇院士来到云南澜沧县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调研并研究制定了“精神+产业+技能”的科技扶贫方案,“要致富,先得从立志开始”,改变当地农民“等靠要”的心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对三七种植技术进行创新,并无偿给当地群众使用;开办科技扶贫技能培训班,免费教授学习种植三七、洋芋等作物;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设立专门奖学金激励优秀人才助力脱贫。

通过4年努力,澜沧县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他的实干精神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践行榜样精神,争做表率,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2019年,朱有勇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朱有勇院士的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其扶贫之路的。

【单选题】
1.哲学上讲的价值是①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②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④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特殊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人的价值表现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3.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4.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说明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②人生价值是通过所获得的荣誉体现出来的
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必然成正比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③④
5.“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出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

”“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

”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 )
A.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 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 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6.袁隆平、屠呦呦、郎平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一件件影响深远的事迹,共同描绘出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这说明
①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③满足个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广大医护人员“请战出征”“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广大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广大志愿者传递温暖、守望相助……勇敢逆行的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

这些最美“逆行者”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有()
①在与人民共命运中证明人生价值②在价值观引领下升华自我价值
③在奉献社会中诠释责任和担当④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走向成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我们应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聪明才智;不计个人得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毕生精力。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和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4分)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朱有勇院士坚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扎根基层,务实为民。

(3分)(坚持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理念/信念/情怀,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朱院士投身祖国扶贫事业,消除贫困人口,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分)(带领群众脱贫,走向富裕,或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推动扶贫事业取得成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