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按摩》PPT课件
小儿推拿按摩
怀柔区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红萍
• 孩子感冒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了,一来 孩子不愿意配合吃药打针,二来药吃多 了又怕会有副作用。其实,家长们只要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推推揉揉,就 能替孩子挡住感冒的袭击。
专家推荐的小儿推拿按摩介质
• 外感表证类如感冒等多选用解表类药: 如葱汁、姜汁、薄荷汁等
按摩疗法的补泻问题
• 关于按摩疗法的补泻问题,一般说来补 泻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的速度和方 向相关,顺、上、轻、缓为补,逆、下、 重、急为泻。又有说法是用力轻、速度 慢、顺经方向为补,反之则为泻,如用 力和速度在两者之间,往返方向进行则 为平补平泻。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 4.旋推法 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 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按摩时间
• 按摩时间的长短与次数的多少,对预期疗效有重要影 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定出 比较适当的治疗时间和次数。一般说来,凡属实证与 急性疾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多、时间宜短,每日可以 按摩2次,甚至更多,每次按摩的时间约在20~30分 钟:属虚证与慢性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少,时间宜长, 每日可按摩一次或间日一次,每次按摩时间约在30~ 40分钟。从刺激强度上而言,实施手法时的力量要均 匀、柔和、轻重适宜、深透有力。当然,按摩时间的 长短,还需要根据选用穴位的多少来具体决定。总之, 小儿推拿按摩以皮肤红润为定量的依据。
腰背部穴位【脊柱】
•
• •
线状穴。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是小儿身体上最长的线状穴。 操作:用食、中二指螺纹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图217)。 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称为大推脊,其清热作用更强。 ②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法(见上周捏脊法)。 • 次数:推300~500次或更多;捏3~5遍。 • 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便秘等。
上肢部穴位【肺经】
• • •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图222):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 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 肺经。 • 次数:100~500次。 •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 等。
腰背部穴位【肺俞】
• 位置: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1寸 5分。 • 操作(图216):①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 揉动,称揉肺俞;②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侧缘从上 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称为分推肩胛骨。 • 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 • 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小儿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要求
• 婴幼儿按摩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按摩手法与成人手 法相似,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耐受 力差,故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一样,而在具 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 1、小儿推拿按摩操作身体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 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穴位顺序是先推主穴后 推配穴,或先推配穴后推主穴。 • 2、小儿推拿按摩手法的总要求是:轻快,柔和,平 稳,着实,透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不可竭力攻 伐。 • 3、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 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 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 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按摩 一至二次。
施术体位
• 按摩治疗时,根据小儿的病情、所选取的穴位 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小儿分别采取坐位、俯 卧位、仰卧位等体位。按摩者以方便操作,便 于用力为前提,选取坐位或站位施治。施术时 固定好婴幼儿体位,注意小儿的体位坐卧舒适、 力求自然,以免小儿躁动时引起外伤。小儿推 拿按摩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小儿推拿 按摩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习惯上上肢只推左 侧穴位,但也有推右侧的,其他地方一般双侧。
头面部穴位
【太阳】
• 点、线结合穴。 • 位置:眉后凹陷处。 • 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 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图203)。 • 次数:30~50次。
头面部穴位
• • • •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主治:鼻塞流涕。
头面部穴位【风池】
• • • • 位置: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腰背部穴位
【肩井】
• 点状与面状结合穴位。 •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部位。 • 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称按肩井;②用拇指与食、 中二指对称用力作拿法,称拿肩井(图215)。 • 次数:按30~50次;拿3~5次。 • 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
小 儿 推 拿 穴 位 图
小 儿 推 拿 穴 位 图
预防
•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用双手大 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 穴处反复擦动200次。 • 2.浴面: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 擦动100次。 • 3.摩百会:取坐位,用掌心盖在头顶中央的百 会穴上,慢慢摩动2分钟左右。 • 4.擦涌泉:取坐位,用小鱼际(小指掌侧肌肉 丰厚处)在脚心的涌泉穴摩擦1分钟。
头面部穴位
【攒竹(天门)】
•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 天门(图201)。 • 次数:30~50次。 •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头面部穴位
【坎宫(阴阳)】
•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 分阴阳(图202)。 • 次数:30~50次。七颈椎棘突下间隙。 •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大椎。 • 次数:20~30次。 • 主治:项强、发热、咳嗽。
腰背部穴位【风门】
• 位置: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棘突之间, 左右各旁开1寸5分。 • 操作: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 动,称揉风门。 • 次数:20~30次。 •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