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全国卷39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政治全国卷39题解题方法指导


39.(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全面落实‚十四年抗 战‛概念有利于教育青少年对抗战历史有一个全面的、 整体的认知。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 的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教育 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 的成长进步。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全面落实‚十 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在抗战中的中流 砥柱作用,凸显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3)①国家:通过大众传媒普及 十四年抗战的理念; ②学校: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 生正确认识抗战历史; ③公民:尊重历史,站在人民立 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传媒:在节目制作时落实十四 年抗战理念。
39.
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39.(1) ① 抓中心:春节文化 ② 分层次:三个层次——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 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 找关键:正确认识春节文化 第三步:写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不同 民族不同区域的中华儿女共庆 春节,亲人团聚、辞旧迎新,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情感。(4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由于区域不同和民族的不同,春节习俗 也展现出不同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人们对年味的感受也不同。 (4分)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各族人民在春节所展示 出的文化习俗的独特性、区域性及其春节传统文化的共通性、文 化精神的包容性,体现了中 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 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4分)
二、39题命题特点 1、背景材料:材料为长效热点,以历史文 化类材料为背景,具有厚重感和思辩性。 如:12年中医药文化,13年汉语词典, 14年教育与创新,15年乡愁与传统文化, 16年民族英雄与民族精神。17年? 2、考查知识范围:突出主干知识,文化模 块考查 知识跨度大,能力整合强。哲学模 块切入点小,要求把握每个考点的具体内 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试题立意:更加注重能力性,突出考查 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9. (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由 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 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 音。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 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 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 抗战‛,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 抗战‛的否定。
五、题型训练
39.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 利‛。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 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 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 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 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 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可见,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 战‛概念,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对历史的尊重。
39.(2) ① 抓中心:春节文化 ② 分层次:三个层次——民族节日、中华文化的 特点、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 找关键:‚春节文化、走出去、意义‛必须三 合一。 第三步:写答案
①民族节目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1分) ②我国启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能更好地发挥春节这一 载体在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作用(2分); ③通过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增进相互 的理解,促进春节文化本身的继承、发展与创新,(3分);提升 中华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 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4 分),
4.2015: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
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 说明。(12分) ⑵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 条建议。(4分) 5.2016:(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 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 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 10~30个字) (4分)
第二步:审材料
① 抓中心: 概括中心思想,最佳原理
② 分层次:
概括对应的观点和知识 ③ 找关键: 概括对应的观点和知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广州一模39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拥有 4000余年的历史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追求,至今依然是中国 老百姓情感上最浓烈、最有仪式感的节日。围绕亲人团圆、辞旧迎新、祭祀 祈福、娱乐休闲等主题,各地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春节习俗,例如拜年、贴春 联、放爆竹、发红包、吃饺子、放天灯、舞狮舞龙、逛花市、逛庙会等。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不少家庭的年夜饭搬到了酒楼,看春晚、短信 微信拜年、抢电子红包等新年俗逐渐流行,放爆竹也因为环保、安全原因被 广泛限制……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年该怎么过了。也有人认为, 在数字技术条件支撑下,年味更浓了。2016年12月,我国启动了以大国、 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的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2017年初发布《关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深入开展‚我们的 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 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春节 文化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春节文化走出去的重 大意义。(10分) (3)请从我国传统节日中选择两个,就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各提一条 建议(除传统节日文化走出去之外)。(4分)
2、审材料
二、写
是什么?概括材料,得出结论 为什么?原因、意义 怎么办?注意从主体角度回答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的构成要素 · 材料限定 · 知识限定 · 主体限定 · 问题限定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评析类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 识并结合材料,分析 不同学者从《记住乡 愁》中获得不同感受 的原因。(10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部修改教 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 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 战’的否定‛。(12分) (3)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请就更好的贯彻 这些里面提两条建议。(4分)
39.(3) 应注意: ①必须是传统节日 ②节日和建议必须前后对应 ③必须是具体建议 ④文化走出去不算 第三步:写答案
(3)(4分)答案示例—— 端年节:举办包含赛龙舟、粽子品尝、纪念屈原等群众性 活动在淘的端午文化节; 清明节:举行各地清明公祭活动,倡导思亲、孝亲传统美 德和文明祭扫殡葬新观念、新风俗:电子祭奠。 评分说明:以必须以所选节日为载体,围绕节目特点内涵 提出建议。
年级:高三级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海中学 主讲:陈振利 2017年5月15日
一、近五年全国卷Ⅰ39题命题情况(设问)
1.2012: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 药文化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10分) (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2013: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 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⑵《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 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 原则?(4分) 3.2014.(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 的意义。(10分)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 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四、39题解题方法
1、解题关键
①从材料中的主客体出发,用考点内涵阐
释或演绎材料。【演绎法】
②把握住材料中心思想。
③文化题答案要从宏观构思、微观切入,
哲学题答案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2、解题思路
1、审设问
① 材料限定 ② 知识限定 ③主体限定 ④问题限定
一、审
⑤分值限定
① 抓中心 ② 分层次 ③ 找关键
三、39题答案特点 1、答案组织强调逻辑性。答案的组织强调从 ‚答教材知识‛到‚用教材知识答‛转变,要遵 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 2、答案强调知识性、具体性和完整性。文化和 哲学考核更强调知识的整体架构和细节表述。 3、答案组织注重实际应用。根据新课标的考查 能力要求,答案注重理论观点的实际应用。 4、答案强调针对性。背景材料本身提供的有用 信息有明显的指向性,答案的组织具有鲜明的材 料针对性。 5、答案重视考查思维方法。答题往往要运用发 散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