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私人别墅的入侵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某私人别墅的入侵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某别墅的入侵防盗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设计。

整个设计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建筑概况及其防护级别的确定、设计原则及依据、入侵防盗报警系统的方案设计、视频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设备清单及造价。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防盗报警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在满足别墅的整体的防护要求基础上还要根据特定的情况进行布防。

在选择设备时,除了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注意产品的性价比,还在有限的资金围追求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实用性。

通过整体的入侵报警系统设计,能够满足别墅在安防方面的需求,能够帮助相关防护人员进行防护,使小区别墅达到安全防要求,保证了别墅区居民安心舒适的生活。

关键词:入侵防盗报警;视频监控;安全防目录1设计基本概况 (3)1.1系统结构 (3)1.2设计依据 (3)1.3设计原则 (3)1.4确定风险等级 (3)1.5设计功能 (3)2方案设计 (3)2. 1周界设计 (3)2. 2布防设计 (3)2. 3系统原理图 (3)2.4中心控制室布局设计 (3)3设备选型 (3)3.1探测器的选择 (3)3.2视频监控摄像头的选择 (3)4结论 (3)5参考文献 (3)1设计基本概况1.1系统结构本次设计对象主要是某私人别墅的入侵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1.1.1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是利用各种类型的探测器对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财物、人员进行整体防护和报警的系统,由前端探测器、传输线路(有线或无线)、报警主机(含配套设备)和报警接收中心四个部分构成。

系统可以灵活的设置以多种方式进行布撤防、以多种方式进行报警,同时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报警时间、防区,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音视频信息传送到接警中心,或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实现音视频报警功能。

1.1.2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

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

1.2设计依据本系统设计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国家与行业有关的设计规和标准,具体如下:《安全防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安全防工程技术规》GB50348-2004《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GB 50395-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 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GB 50312-200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监视规》GBJ50198-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1.3设计原则(1)规性和实用性:(2)先进性和互换性:(3)准确性:(4)完整性:(5)纵深防护性:(6)经济性:(7)开放性:(8)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1.4确定风险等级民用住宅属于普通风险对象,民用住宅楼安全防工程,根据建筑面积、家庭经济条件、系统功能和安全管理要求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三种。

为适应安防市场的发展及满足住宅的需要,将此别墅按照安全防系统定义为先进型。

1.5设计功能要求采用红外探测传感器或电子围栏进行设防,当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发出一个联动控制信号,用以启动视频监控设备进行报警确认和影像记录。

声光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信号要求具有自动锁存功能,一旦检测到入侵后,在人工手动复位前,该信号时刻存在。

当探测到大对射红外探测器动作信号时,调用变速球机1号预置位;当探测到大对射红外探测器动作信号时,硬盘录像机视频通道一自动进行录像;当探测到大对射红外探测器动作信号时,屏幕提示1号通道报警;当探测到大对射红外探测器动作信号时,声光警号响起;当探测到被动红外探测器动作信号时,硬盘录像机视频通道二自动进行录像。

2方案设计在该栋别墅的入侵报警系统中分为周界防和室防,布设有窗/门磁、无线被动红外探测器、紧急报警按钮、玻璃破碎探测器、微波红外双鉴器,每个住户的独立报警主机安装在一层的客厅,中心控制室位于别墅区保安值班室。

视频监控系统融入在防盗报警系统中。

被动红外探测器采用吸顶式,重点防护住宅部的客厅、卧室和贵重物品存放的房间,将它安装在各层住宅客厅和卧室的天花板上且水平安装。

此外,由于别墅属于独立体结构,有很大的贯通性,因此还应在楼上楼下的通道部分进行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布设。

紧急按钮安装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容易触发的部位,本次设计安装在住宅主卧室的床头处和客厅处,并注意隐蔽性。

门、窗磁探测器安装在住宅所有外部窗户和进户门上,安装在门或窗部门框或窗框上。

玻璃破碎探测器主要安装在每层和与楼下屋顶相对应上一层的所有外层窗户边,距离窗框5cm处。

2. 1周界设计在围墙四角设置对射型微波/红外双鉴探测器,大门口设置可视对讲机。

2. 2布防设计周界采用防爆智能球型摄像机(共2处),不仅件事围广,可控,还能防止破坏;各个门口采用智能可视对讲(共3处),对讲机(共2处);室布防凡有与外界连通门窗的屋子针对各个重要部位设置普通固定式彩色摄像机(共12处)。

2. 3系统原理图图2.3 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图2.4中心控制室布局设计2.4.1中心控制室主要组成中心控制室由控制台、报警控制主机、打印机、电脑等组成。

2.4.2中心控制室布局图图2.4 中心控制室布局图3设备选型3.1探测器的选择探测器的选择原则:1、所选用探测器符合《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0408.1-89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进口设备至少应有商检合格证书。

2、在探测器防护区域,有入侵行为或灾害事故发生时不产生漏报警,无入侵行为发生时尽可能避免误报警。

3、根据使用条件(设防部位、环境条件)和防区干扰源情况(气候变化、电磁辐射、小动物出入等)选择探测器的类型。

4、根据防护区要求选择具有相应技术性能的探测器。

5、在防护区域,入侵探测器盲区边缘与防护目标间的距离应大于5m。

6、探测器的作用距离、覆盖面积,一般应留有25%-30%的余量,应能通过灵敏度调整进行调节。

7、防护区域宜采用两种以上探测器原理的入侵探测器(复合入侵探测器只能为一种原理的探测器。

8、设防部位的探测应满足以下条件:防护区无盲区;探测灵敏度符合防要求;在交叉覆盖时应避免相互干扰及各种可能的干扰。

3.2视频监控摄像头的选择视频监控摄像头的选择原则:根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第6.0.1条,摄像机的选型与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为确保系统总体功能和总体技术指标,摄像机选型要充分满足监视目标的环境照度、安装条件、传输、控制和安全管理需求等因素的要求。

2、监视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度不应低于摄像机靶面最低照度的50 倍。

3、监视目标的环境照度不高,而要求图像清晰度较高时,宜选用黑白摄像机;监视目标的环境照度不高,且需安装彩色摄像机时,需设置附加照明装置。

附加照明装置的光源光线宜避免直射摄像机镜头,以免产生晕光,并力求环境照度分布均匀,附加照明装置可由监控中心控制。

4、在监视目标的环境中可见光照明不足或摄像机隐蔽安装监视时,宜选用红外灯作光源。

5、应根据现场环境照度变化情况,选择适合的宽动态围的摄像机;监视目标的照度变化围大或必须逆光摄像时,宜选用具有自动电子快门的摄像机。

6、摄像机镜头安装宜顺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宜避免逆光安装;当必须逆光安装时,宜降低监视区域的光照对比度或选用具有帘栅作用等具有逆光补偿的摄像机。

7、摄像机的工作温度、湿度应适应现场气候条件的变化,必要时可采用适应环境条件的防护罩。

8、选择数字型摄像机应符合本规第 3.0.5 条,第 5.0.2 条,第 5.0.3 条,第5.0.4 条第2、8 款,第 5.0.5 条,第 5.0.6 条,第 5.0.10 条的规定。

9、摄像机应有稳定牢固的支架:摄像机应设置在监视目标区域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设置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同时保证摄像机的视野围满足监视的要求。

设置的高度,室距地面不宜低于 2.5m;室外距地面不宜低于3.5m。

室外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要求。

4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犯罪分子的手段也更加复杂化、智能化,传统的防手段已经难以适应,人力防往往受时间、地域、人员素质和精力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漏洞和失误,因此,对保护对象安装安防系统也就成为一种必要。

根据本设计,从视频监控和防盗入侵两方面入手进行了布防,使整个安全防系统能够实现探测、响应、指示、控制、记录和查询和传输等功能。

进入布防状态后,本系统能对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入侵者处罚探测器时,除了对控制中心报警,与此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也对现场进行录像记录,为后续调查做准备。

由于本设计的建筑结构相对简单,而且所学知识有限,因此,没有考虑安防设计的可靠性以及资源的节约等因素,相信经过今后的学习,对于安防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透彻和扎实。

5参考文献1.立明主编,智能建筑消防与安防.化工2009.82.兆海,周鑫华.智能楼宇安全防系统[M].清华大学,20053.黎连业编著.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安全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清华大学2005.14.景政纲.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系列图集—4小区智能化系统[M].中国建筑工业,2003.065.龙.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与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2002.106.MARCH Paul, YAO Run-ming, CLEMENTS-CROOME Derek.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 in Bahrain[J]. J. Cent. South Univ.Technol. (2009) 16(s1): 089-094.7.唐定曾、唐海、朱相尧编著.建筑电气技术.机械工业2005.18.徐志强编著.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华南理工大学2002.59.安防系统相关设计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