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第六章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三节: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3.1 固体击穿理论
概念:在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逐渐使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 不可逆的劣化,最终导致击穿,这过程称电老化 电老化的类型:电离性老化、电导性老化和电解性老化。前两种 主要在交流电压下产生,后一种主要在直流电压下产生 电离性老化:在介质夹层或介质内部如果存在气隙或气泡,在交 变场下气隙或气泡的场强会比邻近固体介质内的场强大得多,而 气体的起始电离场强又比固体介质低得多,所以在该气隙或气泡 内很容易发生电离。气隙或气泡的电离,通过上述综合效应,会 造成邻近绝缘物的分解、破坏(表现为变酥、炭化等形式),并沿 电场方向逐渐向绝缘层深处发展,在有机绝缘材料中会呈树枝状 发展,称作“电树枝” 电导性老化:如果在两电极之间的绝缘层中存在液态导电物质( 例如水),当该处场强超过某定值时,该液体会沿电场方向逐渐 HV & EMC Laboratory 深入到绝缘层中,形成近似树枝状的痕迹,称作“水树枝”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二节: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2.2 影响液体击穿电压的因素
1 杂质:处于悬浮状态的气体、水分和 固体颗粒;电场越均匀影响越大,击 穿电压分散性也越大;不均匀电场中 局部放电扰动液体,不易形成“小 桥”;对冲击击穿电压影响不大。
表征参数:
tg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3 介质损耗与温度、频率的关系
非极性或弱极性电介 质损耗很小,损耗主 要由电导决定
t<t1时: 电导和极化损耗都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极化损耗显著增加 t1 < t <t2: 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快,妨 碍极性分子的转向极化,极化损耗的 减小比电导损耗的增加更快 t>t2时: 电导损耗占主要部分
3.1 固体击穿理论
1 电击穿:少量传导电子-电子撞击原子发生电离-当 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特点:时间短,电压 高,温度低,击穿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与环 境无关。
2 热击穿:介损发热=》温度升高=》电导增大=》发 热增大=》介质分解炭化。特点:与各种使热量聚集的 因素有关 3 电化学击穿:局部放电引起劣化击穿。(很多有机材 料虽然短时击穿电压很高,但耐局部放电性能很差。)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 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2 电介质电导
施加直流电压于固体 介质时的泄漏电流:
1 瞬时充电电流Ic: 冲击性质 2 吸收电流Ia:渐减 性质:夹层极化电荷 与空间极化电荷的来 源 3 泄漏电流Ig:恒定 值;由介质电导决定
I
ic
Ia
ig
0
i 'a i 'c
t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导损耗
1.2 讨论电导的意义
1 控制电场分布:直流电压下,串连介 质中的电场强度与电导率成反比;套管 法兰附近上半导体釉;发电机线棒出槽 部位上半导体涂层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1 极化种类
电子位移极化
E=0 E + + +
离子位移极化
(a)无外电场
转向极化
-+-+ -+ - + -+ -+ -+ -+ -+ -+ (b)有外电场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1 讨论极化的意义
1 选材:电容器-介电常数较大-增大电容值;电缆-介电 常数较小-减小电容电流;套管-介电常数较小-提高沿面 闪络电压 2 控制电场分布:交流及冲击电压下,串连介质中的电场强 度与介电常数成反比 3 控制介质发热:转向极化等有较大能量损耗=》介质发热 =》老化劣化和热击穿 4 绝缘检测:夹层极化电荷积累时间很长=》时间取决于电 导=》介质受潮后往往电导增大=》时间缩短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二节: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2.1 液体击穿理论
1 电击穿:阴极发射电子-电子撞击液体分子发生电离-正 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层,加强阴极表面电场-电流剧增,击穿 2 气泡击穿:产生气体(1)电子撞击液体分子发生分解,2) 阴极发射电子电流加热分解液体,3)尖电极电晕液体汽化, 4)原有气泡带电后体积变大)=》气泡电离=》气泡温度升 高,电离发展=》产生更多气体=》气泡堆积形成气体“小 桥”=》沿“小桥”击穿 3 工程液体的“小桥”击穿:杂质(多数介电常数较大)极 化,并沿电场方向排列=》沿杂质通道泄漏电流增大,使水 分汽化、液体分解=》气泡电离、膨胀,形成“小桥”=》 沿“小桥”击穿
Ub(有效值)/kV
40
20
2 温度:冰-溶解-汽化=击穿电压 “N”形变化
3 电压作用时间:杂质与小桥的形成时 间 4 5 电场均匀程度 压力
0
0.02
含水量×100
0.04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三节: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1 极化种类
1 电子位移极化:所有物质;电子与原子核相对位移;时间 极短,与频率无关;无能量损耗;温度升高时略微下降; 2 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式无机物;正负离子相对位移;时间 极短,与频率无关;微弱能量损耗;温度升高时略微升高 3 偶极子转向极化:极性共价化和物;分子转向;时间较长, 频率增大时减小;有较大能量损耗;温度升高时先增大后减 小 4 夹层极化:多层介质;夹层界面聚集电荷;时间很长,仅 在低频率下存在;有较大能量损耗; 5 空间电荷极化:含有自由离子的介质;离子向电极集结; 时间很长,仅在低频率下存在;有较大能量损耗;
第三节: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3.2 局部放电-水树枝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三节: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3.3 影响固体击穿电压的因素
1 电压作用时间:很短时间-电击穿;较长-热击穿、电 热联合;很长时间-电化学击穿 2 温度:环境温度越高、散热越差,热击穿电压越低 3 电场均匀程度: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厚度成正比;不 均匀电场中出现热击穿后厚度增加击穿电压增加不大。 4 电压种类:冲击击穿电压长大于工频击穿电压 5 积累效应:局部损伤积累-注意冲击或工频试验次数 6 受潮:易吸潮的极性介质受潮后击穿电压降至1% 7 机械负荷:出现微观裂缝后击穿电压显著下降(零值绝 缘子)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1 极化
极化概念:在外施电 压下介质中原来彼此 中和的正负电荷产生 了相对位移,形成电 矩,使介质表面出现 了束缚电荷。 现象:电容增大
表征参数:相对 介电常数
c Q0 Q r 0 c0 Q0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3 介质损耗
含有均匀介质的平板电容器总损耗功率:
P pV E 2tgV U 2ctg
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损耗功率:
P EJr EJctg E 2tg
2 绝缘检测:介质受潮后往往电导增大, 泄漏电流增大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1.3 介质损耗
Jg:真空和无损极化引起的电流密度 Jlk :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 Jp:有损极化引起的电流密度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四节:电介质其他性能
1 热性能:短时耐热;长时耐热;耐热等级(A-105度, B-130度);耐寒等级(10#变压器油=-10度凝固)。 2 机械性能:脆性、塑性、弹性 3 吸湿性能: 4 化学稳定性和抗生物特性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HV & EMC Laborator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第一节: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