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 NaCl35.735.836.36.336.637.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态。
(2)右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 B.20℃~30℃C.30℃~40℃ D.40℃~50℃(3)1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5 g NaCl 和KNO3固体,加热到60℃时,NaCl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加热前后,有关两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3.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4.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⑵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⑶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⑷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填“甲”或“乙”)。
5.(6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_____________ ,它们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_(2)t2℃时,将A、B、C各25 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写一种即可)(3)t1℃时,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4)当温度由t1℃升高至t2℃时(不考虑水分蒸发),乙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乙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填A或B或C)6.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 ℃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二、简答题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2)t2℃时,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三、计算题8.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称取12 g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渐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 Na2CO3== CaCO3↓+ 2NaCl)(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点的一组数据(填标号)。
9.9.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共42.6 g。
试计算:(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10.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求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4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答案1.(1)20.9 (2)乙 B(3)不饱和 BC (2分,全对给分,错选、漏选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中溶解度表可知,10℃时,在100 g 水里溶解20.9g KNO 3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由题中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图中表示NaCl 的溶解度曲线是乙;其中温度t 的范围可能在20℃~30℃之间,此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有相交的点,选B 。
(3)6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7.3g ,1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5 g NaCl 和KNO 3固体,加热到60℃时,NaCl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7.3g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此时35 g NaCl 和KNO 3固体全部溶解,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1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5.8g ,故加热前后,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BC 。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点评: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 水中,溶解某种溶质到达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1)甲 (2)相等 (3)N【解析】试题分析:图1的甲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故为饱和溶液;从图2可以看出,50℃时,甲、乙两种物质都已完全溶解,且它们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相等,所以它们所得到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对比图1和图2的信息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受温度影响较小的N 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考点:饱和溶液的根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3.(1)C >B >A ;(2)20%;(3)A ;(4)降温至低于t 2℃【解析】试题分析:(1)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B>A ;(2)t 2℃时,A 的溶解度是25g ,所以将30gA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不会全部溶解,最多溶解25g ,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3)t 3℃~t 2℃,A 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比B 大,所以将等质量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A ;(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降温、蒸发溶剂,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 3℃时,将25gC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 的饱和溶液,要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降温的方法,t2℃时,C的溶解度是25g,即降温至t2℃时恰好饱和,所以应降至t2℃时以下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重点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应用,能很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⑴甲⑵相等⑶100 ⑷乙【解析】(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甲(2)由于在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4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相等(3)由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80℃时,甲的溶解度是100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0克甲,故答案为:100(4)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乙5.(1)B>A=C;B(2)C;加水或降温;(写一种即可)(3)62.5;(4)C;【解析】(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B最多,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最多、含水的质量最小的是B;故答案为:B>A=C;B;(2)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水或降温;故答案为:C;加水或降温;(写一种即可);(3)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故答案为:62.5;(4)温度升高乙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乙烧杯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C.6.(1)加溶剂或者升高温度(合理答案均可)(2)B【解析】试题分析: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溶剂,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从50 ℃降到20 ℃时,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仍是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根据曲线可知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后C的溶解度变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7.(1)a>b>c (2)150 (3)b>a>c【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abc 的溶解度关系为a >b >c ;故答案为:a >b >c(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所以在t 2℃时,100g 水最多能溶解50ga 物质,故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 ═150g 故答案为:150(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abc 的溶解度关系为a >b >c ,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 >b >c ,降温后a 、b 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 1℃时,a 的溶解度比b 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 >a ,c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b >a >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1)88.3%;(2)a (或 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06 100x 10g10610010x g= x =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100%88.3%12.0g g⨯≈,当求算氯化钙溶液中质量分数时,由于50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4g ,125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10g 都是氯化钙完全反应,所以可以根据a 点或者b 点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