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1、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计划决策、竣工验收到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守的先后顺序。
2、建筑业劳动用工的特点:⑴就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劳动用工的主要特点是:需求量较大;波动明显;流动性强。
⑵从工程项目对施工劳动力需求来看,劳动用工的主要特点是:配套性;动态性。
二、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1、建筑产品的施工组织方式及特点:⑴依次施工:只需一个施工单位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进行施工,投入的劳动力和施工资源需要量少,现场设施简单,施工规模小,可以节省施工固定成本,但整个项目建设工期长。
⑵平行施工:可以大大缩短工期,但建筑工人专业工作队数目会大大增加。
⑶搭接施工:有利于控制施工总规模,减少施工现场大型临时设施的数量,降低施工成本。
2、工程施工开工顺序:⑴先场外后场内;⑵先地下后地上;⑶先主体后附属;⑷先土建后设备;⑸先屋面后内装。
3、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⑴工艺参数;⑵空间参数:①工作面;②施工面。
⑶时间参数:①流水节拍;②流水步距;③工艺间歇;④组织间歇。
4、流水施工:⑴等节奏专业流水;⑵异节奏专业流水;⑶非节奏专业流水。
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型⑴按编制的主体分类:①建设方的施工组织设计;②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⑵按编制的对象分类:①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②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③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④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⑶按编制的时间和深度分类:①投标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大纲;②承建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⑴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分析;⑵施工总体部署;⑶施工总进度计划;⑷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设施配置计划;⑸施工总平面图。
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基本内容归纳为“一案一表一图一算”即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表、施工平面图和施工预算。
⑴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分析;⑵施工方案;⑶施工进度计划;⑷施工平面图;⑸施工预算;⑹施工措施;⑺其他必要的管理计划。
4、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价方式:⑴施工企业内部自评价:通常是结合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贺实施规划,在施工企业总工程师的主持下,组织企业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评价,也称为集体审批;⑵企业外部专家咨询评价:为了保证施工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施工难度大、经验不足的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邀请顾问专家评审的方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相关的内容评价,并需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5、评价内容和指标: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反映在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
评价内容可归纳为:⑴施工方案;⑵施工进度计划;⑶施工平面布置图。
四、工程网络计划技术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方向,世有序网状图形。
2、网络计划:是用网络图模型表达人物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参数的进度计划。
3、网络计划技术:是运用网络图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贺解决计划管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4、网络假话类型划分:第一种模式:逻辑关系式肯定型的,时间参数也是肯定型的;第二种模式:逻辑关系式肯定型的,时间参数是非肯定型的;第三种模式:逻辑关系式非肯定型的,而时间参数是肯定型的;第四种模式:逻辑关系式非肯定型的,时间参数也是非肯定型的。
5、双代号网络图由工作、节点和线路三部分组成。
⑴工作:是泛指一项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具体活动过程;⑵节点:双代号网络图中的圆圈表示工作之间的联系,称为节点;⑶线路:指从网络图的起点节点,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通过一系列的节点和箭线连续不断到达终点节点的一条通路。
6、时间参数计算:㈠节点时间参数计算:⑴节点最早时间(ETi)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直至终点节点为止。
P65①②⑵节点最迟时间(LTi)的计算:在计划工期确定的情况下,从网络图的终点节点开始,逆向推算出的各节点最迟的时刻,作为限定该节点紧前工作最迟全部结束时间。
①②㈡工作时间参数计算:⑴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i-j)和最早结束时间(EFi-j):⑵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i-j)和最迟结束时间(LFi-j):⑶工作时差计算:所谓时差,就是指工作的机动时间。
①总时差(TFi-j):工作在最早开始时间至最迟结束时间之间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总时差具有以下性质:a.总时差为零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b.如果总时差等于零,自由时差也等于零;C.总时差不但属于本项工作,而且与紧后工作都有关系,它为一条线路所共有。
②自由时差(FFi-j):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范围内,该工作可能利用的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的主要特点:a.自由时差小于或等于总时差;b.以关键线路上的节点为结束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相等;C.利用自由时差对紧后工作没有影响,紧后工作仍可按其最早开始时间进行。
㈢关键线路:⑴关键线路的特点:①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的总时差贺自由时差均等于零;②关键线路是从网络计划起点节点到结束节点之间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③关键线路在网络计划中不一定只有一条,有时存在两条以上;④关键线路以外的工作称为非关键工作,如果使用了总时差,可转化为关键工作;⑤在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时间延长超过它的总时差时,关键线路就变成非关键线路。
⑵关键新线路的确定。
7、单代号网络计划的基本形式及特点:⑴节点:单代号网络图的工作用节点来表示;⑵箭线:单代号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箭线表示,箭线应画成水平直线、折线或斜线;⑶线路:单代号网络图中,各工作依先后顺序用箭线链接起来,形成线路。
8、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搭接关系有以下五种:⑴结束到开始的关系(FTS)⑵开始到开始的关系(STS)⑶结束到结束的关系(FTF)⑷开始到结束的关系(STF)⑸混合搭接关系P809、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表示方法:P93五、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技术方案、组织方案)1、施工程序的确定:⑴地下工程;⑵主体结构;⑶建筑安装工程;⑷一般的装饰及屋面工程。
六、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1、施工项目的进度目标:建设工期贺施工工期世两个不同的进度目标。
⑴建设工期:建设项目从永久性工程开始施工到全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组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进行生产准备和竣工验收等项工作时间,是建设项目施工计划和考核投资效果的主要指标。
⑵施工工期:以单位工程为计算对象,其工期天数指单位工程共基础工程破土开工起至完成全部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内容,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所需的全部日历天数。
2、工期目标与成本、质量目标的关系:P1283、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⑴确定施工过程名称;⑵确定施工顺序;⑶计算工程量;⑷确定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⑸确定各施工过程的作业天数;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进度计划的时间和费用优化。
P149七、工程施工资源配置1、施工资源的特征:⑴有用性;⑵稀缺性;⑶替代性。
2、施工资源的类型:*****⑴按施工所需资源的可得性分:①持续性资源;②消耗性资源;③双重限制资源。
⑵安施工所需资源的内容分:①人力;②物资设备;③资金;④技术。
3、资源曲线P1574、施工资源调整与优化:资源限制条件下的工期安排P1675、衡量施工资源消耗均衡性的指标:⑴资源消耗不均衡系数K。
⑵资源需要量极差。
⑶资源需要量均方差。
八、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1、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的原则: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条件,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平面,要求占地省,有利于施工,有利于现场管理。
⑵在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使临时设施工程量最小。
尽量利用已有或拟建的房屋贺各种管线。
⑶最大限度缩短场地内部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两次搬运。
⑷要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及消防、环保、卫生、市容等国家有关规定贺法规要求。
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⑴设计依据:①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②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现场地形图、地质勘查资料;③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文件;④一切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地下管道布置资料;⑤可用的房屋及设施情况、周边交通条件、水和电供应条件等;⑥施工组织总设计;⑦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⑧有关安全、消防、环境保护、市容卫生方面的文件及法规。
⑵设计步骤:第一步: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第二步:确定搅拌站、加工棚和材料、构件堆场的位置;第三步:布置运输道路;第四步:布置临时设施;第五步:布置临时水电管网。
九、工程施工技术管理*****1、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⑴施工技术法规性文件;⑵技术原始记录;⑶技术档案;⑷技术情报;⑸计量工作。
2、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P2133、竣工资料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⑴竣工图和竣工工程项目一览表;⑵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⑶材料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⑷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和坐标,路基、路面、构造物等在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定位记录,沉陷观测及变形记录;⑸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的试件、焊接、材料试验、检测记录,竣工测量、工程质量自检贺评定记录;⑹其他有关该项工程的技术决定;⑺工程验收及备案资料;⑻声像资料等。
4、工程竣工验收:⑴竣工验收的条件:①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③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④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⑤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⑵竣工验收程序:①竣工验收准备;②初步验收;③正式验收。
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1、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⑴人的控制;⑵材料的质量控制;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⑷施工方法的控制;⑸环境因素的控制。
2、工程施工质量变异:⑴偶然因素产生的质量变异:偶然因素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使工程质量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产生微小的波动,这种波动是正常波动,引起的质量变异为正常变异。
⑵系统因素产生的质量变异:系统因素是指由系统内在愿意诱发的影响因素,对质量影响大,有一定的规律兴,可被人们所认识,并能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贺消除。
3、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⑴技术交底;⑵三检结合:指操作人员“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⑶工程变更;⑷隐蔽工程验收;⑸成品保护。
4、工程质量验收层次的划分:⑴单位工程的划分;⑵分部工程的划分;⑶分项工程的划分;⑷检验批的划分。
5、工程质量保修:⑴工程质量保修范围;⑵工程质量保修费用承担。
P249十一、工程施工进度管理1、施工进度的比较分析方法:横道图比较法、网络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S形曲线比较法、挣值法。
挣值法:世一种分析项目实施现状与项目期望目标之间差异的管理方法。
⑴挣值法的基本变量:①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所需的预算费用。
②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挣值是按照项目预算费用乘以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而得到的一个项目费用中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