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养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帅选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学法指导】
1.先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2.精读一遍教材《绿色蝈蝈》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3.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标出;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
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
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
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
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
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
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
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一【自主学习】
1.①写出加点字的拼音:(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二)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u mìxiāo cuàn cāng máng
更胜一 ( ) 静( ) 喧( ) ( )夺夜色( ) ( )
2.解释词语。
(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三)
3.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用红笔标出“蝈蝈”的外表特征与生活习性。
再精读一遍课文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二【初读文本】
走进蝈蝈的世界,有更直观的影像。
(学习讨论后,进行展示)
本文主要写了蝈蝈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姓名
外形
叫声
习
性
食物
习性
居住
方式
三【随堂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
在文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二,各小组任选一题完成)
探究点一:品味语言(修辞角度)
法布尔在文中对绿色蝈蝈的描写细腻、生动,对昆虫有着深厚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作者使用了
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探究点二:品味语言(用词角度)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该句中的“窃窃私语”是否可以改成“小声鸣叫”?
探究点三: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2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
3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三【训练反馈】
下面的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四【拓展提升】
你最熟悉、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用一段话介绍它,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最好使用不同的称呼进行写作。
绿色蝈蝈
板书设计
引出蝈蝈(1-2段)别人——欢庆国庆(闹)表现出作者
对比衬托“我”——阴暗角落聆听田野音乐会(静)执着与热爱
蝉的哀号——引出“主人公”蝈蝈(从旁切入)
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
外貌:漂亮苗条匀称
不喜欢吃莴苣叶
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喜甜食(蝉)
(3-11段)食物偶吃水果、青草
品尝死尸(贪婪)
居住:共居、不争吵(和睦共处)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