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免疫学 免疫检测技术-1
食品免疫学 免疫检测技术-1
Coomb实验在临床的应用
在输血上的应用--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 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 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检查
第2节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是指可溶性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 结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其特性与经典的抗 原抗体反应相同。
主要应用
➢1.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及相对含量的估计
➢2.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 量的估计
➢3.抗原性质的分析 ➢4.抗原或抗体纯度的鉴定➢5.ຫໍສະໝຸດ 体效价的滴定三、免疫电泳技术
电泳与电渗 电泳
-
+
电渗
免疫电泳技术
电泳分析 +
+
沉淀反应
-
火箭免疫电泳 ①②③④为标准抗原;⑤⑥为标本
主要的技术类型
红细胞(抗凝血) 反应体系 (载玻片)
抗血清(血型抗体)
(二)试管凝集-肥达反应
反应体系 (试管)
菌液 血清
方法评价:
半定量试验 简便、快速 敏感度低 可有假阳性
临床应用:
Widal reaction Weil-felix reaction Wright test:布鲁菌病 交叉配血试验
(三) 间接凝集反应
单向免疫扩散+电泳 (定量检测技术)
+
-
火箭免疫电泳图 ①②③④为标准抗原;⑤⑥为标本
2.对流免疫电泳
蛋白质抗原常 带较强的负电
- 荷,在电场中
向正极移动
通电
抗体球蛋白 带负电荷较少,
籍电渗作用向 +
•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
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
2.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
三、 抗球蛋白试验 (检测抗体的凝集反应)
抗球蛋白试验 又称
Coombs试验
(一)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抗体
不完全抗体
(二)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用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用抗原致敏载体—竞争法检测抗原
➢协同凝集反应 SPA能与IgG的Fc片段非特异性结合,同时不 影响Fab片段的活性,所以当带有SPA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与抗体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相应抗原,产 生凝集现象。
实际应用的凝集反应 1.血凝试验(直接凝集)
反应特点: 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易出现可见凝集 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 完全抗体。
一、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
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Q
(一)玻片凝集-检测血型
A
B
无反应
凝集
倾注平板 打孔 加样 放置37℃ 24~48h观察沉淀环
(二)双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二、双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鉴定抗原抗体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原理:将抗原抗体 分别加在琼脂糖 不同的对应孔中, 两者在凝胶中自 由扩散,在比例 合适处形成白色 沉淀线。
技术要点:平板玻璃上倾注一层均匀 的琼脂糖薄层,凝固后打孔,孔径 为3mm,孔间距在3~5 mm之间, 在相对的孔中加入抗原或抗体,放 置湿盒37℃18~24h 后,观察孔周 围是否出现沉淀环。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形成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
快速但不可见,免疫比浊 的阶段。沉淀线或沉淀环
法中的速率法就是利用此 的观察以及免疫比浊法中
阶段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 的终点法就是测定此阶段
的速率。
形成的复合物
一、液体内沉淀试验
(一) 絮状沉淀试验
原理:絮状沉淀试验是将抗原与相应抗体混 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抗原抗体结合 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物。 特点:方法受抗原抗体比例的影响非常明显 应用: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例,可分 为三种类型。
强的多抗;多用R型抗体 3.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PH为6.5~8.5 ,PBS 4.增浊剂:吐温-20,PEG等
免疫浊度测定分类:
透射免疫比浊法 散射免疫比浊法 免疫胶乳比浊法
二、凝胶内沉淀试验
原理
原理:可溶性抗原和相应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形 成浓度梯度,在抗原抗体相遇并且浓度比例适当 的位置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
1.火箭免疫电泳 2.对流免疫电泳 3.免疫电泳 4.免疫固定电泳
1.火箭免疫电泳
原理
电泳时凝胶中抗体不移动,样品孔中的抗原向 正极泳动,随着抗原量的逐渐减少,抗原泳动的 基底区越来越窄,抗原抗体分子复合物形成的沉 淀线逐渐变窄,形成一个形状如火箭的不溶性复 合物沉淀峰,抗体浓度固定时,峰的高度与抗原 量呈正相关。
(二)免疫浊度测定
原理
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二者比例合适 时,在特殊的缓冲液中它们快速形成一定大小的 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体出现浊度。利用现 代光学测量仪器对浊度进行测定从而检测抗原含 量。
影响免疫浊度测定的因素
1.抗原抗体的比例: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 2.抗体的质量 :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
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
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 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
按原理,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如下4种类型: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正向间接凝集试反应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
常用的凝胶有琼脂、琼脂糖、葡聚糖或聚丙烯酰 胺凝胶。
(一)单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定量试验
原理:抗体与待测的抗原,在 两者比例合适的部位结合 形成沉淀环。环的大小与 抗原的浓度成正相关。
技术要点:将抗体混入0.9%琼 脂糖内(50℃),未凝固前倾 注成平板,凝固后打孔(直径 3~5mm ),孔中加入抗原溶 液和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置湿 盒内37℃,24~48h 观察孔周 围是否出现沉淀环。
免疫检测技术(1) 非标记免疫检测技术
第1节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定义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其他颗粒性抗原, 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 致敏颗粒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 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的阶段和特点
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 出现肉眼可见凝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