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上)
3 法律(规范)上的定义
1)原《城市规划法》第一次从法律上定义 了城市。
“ 第三条 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 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6)中关于城市的定义:“以 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2 了解各类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和编制 的程序。
3 熟悉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和各项技术 规定。
4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程序 及有关内容
5 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城市规 划的基础理论。
6 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7 掌握基本的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 编制要求。
地级市(268个) 县级市(374个) (以上是2004年661个设市城市的数椐,不包括 19692个建制镇)
三 城市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一)城市化的概念:它是乡村变成城市的 一种复杂过程。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 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 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二)城市化水平度量指标
PU=U/P×100% 式中: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
(三)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初期阶段:≤30%; 中期阶段:30%~70%; 后期阶段:70%~90%。
城市化的“s”曲线图
1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和特征
1)阶段
2)特征
A 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B 发展主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二)城市形成的动因
1 农村的推力 2 城市的引力
(三)城市发展的规律
1 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落:城市经济基础 理论
2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3 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4 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 论
二 城市的分类
城市可以按其主要职能(性质)、规模、布局形 式、行政级别等进行分类。
入
C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使其在现代社会 中处于支配地位;
2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1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初始动力 2)工业化—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后续动力 2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 城市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
1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 考核与评估办法:平时成绩(30 %)与期未考试(70%)相结合。
五 本课程学习的方法 1 认真学好理论知识,注意掌握学习重点; 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拓展知识面,做好所学知识的相互渗透;
第一讲 绪 论
一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 城市的分类 三 城市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四 城市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 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六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和主要理论成果 七 本课程学习的方法
1 按主要职能分: 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首都、省会);
交通枢纽及港口城市(株洲、徐州、郑州、宁 波);
工业城市(本溪、抚顺);
革命历史、纪念性城市(遵义、延安、井岗山)
2 按城市规模分:
大城市(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特大); 中等城市(常住人口20~50万); 小城市(常住人口20万以下);
3 按城市模式(布局形态)分:
同心园式城市(北京、成都、长春) 放射式城市(天津、本溪) 带状形城市(兰州、抚顺) 组团式城市(岳阳、淄博) 星状形城市(湛江、连云港、齐齐哈尔)
4 按行政级别分:
直辖市(正省级)(4个) 副省级城市(15个—哈尔滨、沈阳、长春、 大连、青岛、济南、杭州、宁波、南京、厦门、 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3 工程建设程序
1)项目建议书阶段: 2)可行性研究阶段: 3)设计阶段: 4)施工阶段: 5)生产准备阶段: 6)竣工验收阶段: 7)后评估阶段:
(二)城市规划活动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关系
1 在项目决策阶段: 2 在项目设计阶段: 3 在项目施工安装阶段: 4 在竣工验收和后评估阶段:
六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和主要理论成果
1)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2)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 地产市场;
3)保障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 和开发;
4)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 区利益;
2 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
3 城市规划是构筑城市未来空间框架的 基础
五 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城市规划原理》
欧阳政委 二0一0年九月
《城市规划原理》
一 课程性质及学习对象
性质:是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 门专业必修课程。
对象: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学完基础课和部 分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课程。
二 课时及授课计划安排
课时:48学时 学分:3分
计划安排:每周4个学时,共上课12 周。
三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霍华德
2《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建协
3《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秘鲁利马会
4《华沙宣言》:1981年,国际建协 5《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
七 本课程学习的方法
1 定义: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 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 产等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 序的法则。
2 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
1)建设周期很长,消耗物质很多; 2)涉及面很广,协调配合、同步建设、综 合平衡等问题复杂;
3)建设地点固定,不可能移动; 4)建设过程不能间断,要有连续性; 5)建度目标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用途,只能 单独设计,单独施工,每个项目都是一次性的。
一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1 从字义上理解 2 从专业、学术上理解 1)从人口角度上 2)从功能上 3)从特征上 4)从系统角度上
综上所述,科学地、准确地定义城市,应当 从时间上、空间上、认识论的角度上对城市加以 全面分析:
1 从时间上:
2 从空间上:
3 从认识论上:
因此,从学术上给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人 类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 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聚集的社会 物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