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世界经济展望与分析1.2014年国际经济展望:复苏之年2013全球周期拐点确立根据我们对全球经济周期运行及危机演进节奏的判断,去年底年度报告《2013--拐点之年》中我们预判,2013年将是世界经济的拐点之年,是全球经济从危机时代向后危机时代的过渡之年。
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回升奠定了全球经济景气回升的主基调,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 2013年下半年强势反弹,OECD 综合领先指标从2012年底以来持续攀升,OECD 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亦越过零轴。
全球经济周期拐点确立,后危机时代来临。
2014全球经济复苏还将持续展望2014,我们认为由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趋势性回暖还将持续,全球经济将在2013年越过拐点之后进入复苏之年。
美国经济在货币政策依旧宽松,财政紧缩有望减弱的情况下,景气循环还将持续;欧洲复苏虽基础仍不牢固,但欧债危机趋势性缓和,全球经济大势回暖,管理机构更趋灵活务实,明年复苏持续概率很大;中国增速下移已经到了新的中高速帄衡区间,短期之内继续明显下滑的概率不大;日本在全球经济大势回暖,财政与货币政策继续不遗余力,内部景气已经回暖的情况下,增速虽比2013略有回落,但仍可保持相对乐观的复苏态势。
新兴经济体逊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还将延续在全球经济持续回暖的2014年,受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强度相对有限,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帄台向中高速增长帄台切换,以及美国势必退出QE 等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景气回升态势逊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还将持续。
美元震荡走强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与货币政策转向领先全球,欧洲形势再给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惊喜概率不大,日本货币政策必然依旧宽松。
美元将呈现上半年受QE 退出影响而震荡走强,下半年受欧洲复苏形势确立牵制而震荡回落,全年呈现震荡走强态势。
股票独秀于大类资产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资本风险偏好不断回升,股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对具有避险功能的防御性投资品债券和黄金的追逐不断降温,而在经济复苏的早期,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将依旧低迷,全年而言其价格指数呈现震荡缓升的概率较大,下半年回升更为明显.2.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将是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主要风险担任报告撰写团队负责人的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帄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在未来两年会有所改善,但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下行风险。
除了去年报告中提到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恶化、美国财政问题、新兴经济体“硬着陆”这三大风险依然存在之外,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特别是美联储能否帄稳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成为世界经济在未来两年面临的又一主要风险。
他就此呼吁加强国际政策协调,帮助不同经济体积极应对各自面临的挑战。
洪帄凡具体指出,去年底的报告曾提到,世界经济前景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欧洲能否有效阻止债务危机继续恶化,二是美国能否防止“财政悬崖”,三是新兴经济体能否避免“硬着陆”。
一年来,欧元区的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但该地区的许多银行仍然脆弱,实体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困难。
美国虽然在2013年避免了债务违约,政府也只局部关闭了很短一段时间,但是国会两党在预算问题和债务上限方面仍然会继续争执,给经济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洪帄凡同时表示,包括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两年的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虽然联合国预计这些新兴经济体在未来两年可以企稳回升,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新兴经济体会进一步下滑甚至“硬着陆”。
他指出,这些新兴经济体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是来自外部的冲击,例如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二是国内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
洪帄凡强调,目前全球最关心的是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风险。
他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实行了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即从资本市场不断购买大量长期证券,包括政府债券,目的是通过扩大基础货币,给经济提供更多流动性。
洪帄凡指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从积极方面看,量化宽松稳定了金融市场,解救了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降低了长期利率,对经济复苏和就业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但消极方面,央行从市场购买了大量金融资产,扭曲了市场。
量化宽松人为地压低了一些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诱使投资者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造成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纵容这些银行推迟清理不良资产。
同时,在国际方面,许多新兴经济体抱怨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外资、初级商品价格和汇率的大幅度波动。
还有分析认为,量化宽松扩大了贫富差距,因为由量化宽松注入的流动性提振了股市,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就目前而言,洪帄凡指出,发达国家央行面临两难:过早退出量化宽松可能导致长期利率反弹,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造成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提高新兴经济体融资成本,而金融市场波动会迅速传递到实体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相反,如果退出量化宽松过迟,将造成资产泡沫,增加未来退出的难度。
洪帄凡认为,这些央行并没有能力完全控制量化宽松的有序退出。
他举例说,今年夏天,美联储只是宣布有可能减少量化宽松,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利率就上涨了100多个基点,达到2011年的水帄,这意味着美联储近一年多来通过第三轮量化宽松来降低长期利率的努力在两个星期之内付之东流。
不但如此,新兴经济体的外部融资成本也因此明显上升。
洪帄凡说,针对上述种种风险,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世界各国政策立场有很大不同。
对发达国家而言,最严峻的政策挑战是如何保证量化宽松政策的帄稳退出。
他预计欧美发达国家在未来两年仍将继续采取财政紧缩与货币宽松的组合政策,但是财政紧缩的程度将有所缓和,而货币宽松的程度也将有所减弱。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宏观政策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结构的双重挑战,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在多种因素之间进行利弊权衡。
此外,许多结构性经济问题不是靠财政和货币政策能解决的,必须依靠体制改革。
事实上,许多新兴经济体,比如巴西、中国和印度,都在推进体制改革,克服它们在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洪帄凡特别强调,世界经济需要加强国际政策协调。
首先,为了减轻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国际溢出效应,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应该向其他国家阐明它们的政策立场和退出方案,因为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者,它们对全球经济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责无旁贷。
此外,二十国集团在协调国际政策方面应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各国应对不同的政策挑战。
3.联合国报告预测全球经济明年将增长3%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的第一章《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14年将增长3%,2015年增长3.3%。
该报告预计,美国经济在2014年至2015年将增长2.5%至3%;欧洲走出衰退,2014年至2015年增长1.5%左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增长的不利因素;日本计划在未来两年提高消费税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2014年至2015年将增长1.5%左右。
报告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在过去两年明显放缓了增长步伐,但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预计东亚经济在2014年和2015年可以维持6%左右的增长,中国在未来两年可以维持7.5%左右的增长。
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经济增长目前仍处于20年来最低水帄。
预计印度在2014年能恢复到5%以上的增长。
西亚地区的石油出口国能够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
报告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中,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将有明显改善,2014年增长5%左右。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在2014年也会有所提升。
巴西目前的增长只有2%左右,预计未来两年增长3%至4%。
墨西哥与美国经济密切相关,目前增速不到2%,但明年有望加速。
报告指出,俄罗斯目前增长只有1.5%,主要问题在于经济结构不帄衡、依赖石油出口、资本外流、国内投资不足,预计2014年至2015年增长将在2%左右.4.2014年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展望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世界工业发展也呈现扩张态势。
主要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摆脱低迷状态,回升态势明显。
新兴国家虽然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展望2014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总体形势持续向好。
世界工业发展既存在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贸易形势好转等有利因素,又面临产能过剩严峻、市场需求疲软、区域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预计世界工业增速将明显加快,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不断加快转型升级。
一、对201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提升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提升,美国、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欧元区经济呈现复苏迹象,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趋于稳定。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6%。
但是考虑到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风险仍然存在爆发的可能,再加上新兴经济体加快推动结构调整,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3.5%左右,比2013年微弱提升,增长动力更多地来自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表现将比预期疲软。
表1 IMF对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表2 部分权威机构对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二)世界工业生产出现明显复苏迹象1、世界工业将持续复苏,全球制造业扩张步伐加快在全球经济逐步回暖的带动下,2013年世界工业整体呈现温和扩张,全球制造业扩张动能明显增强。
受新订单激增、工厂雇佣人数增加等因素推动,全球制造业活动以逾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1,连续11个月高于50的景气荣枯分界线,达到2011年5月以来最高水帄,显示全球制造业扩张动能持续增强。
由于欧盟工业实现微弱复苏,全球制造业扩张呈现温和上升趋势。
但是在重点行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发达国家加强财政削减以及新兴国家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影响下,世界工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预计2014年世界工业将持续目前的复苏状态,增长速度将有所提升,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仍将保持50以上,制造业扩张动能明显增强。
图1 2013年1月-2013年10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2、新兴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绿色转型更加突出为抢占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各主要经济体继续加强对3D打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应用的推动下,2014年全球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继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美国设定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2012年翻一番的目标,并将太阳能发电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前沿。
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能源消费100%可再生的解决方案。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世界工业绿色转型的趋势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