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建筑比较.


四、造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 原因
❖ 1、幻想与理念
❖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了东西方两大建 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 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 术。”也就是说,西方人在造型方面,使建筑具有雕刻化的 特征,其着眼点在于形体。而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 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意单座建筑而致力于 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 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重视空间,重视人在 建筑环境中的“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可以说,欧洲建筑的 理念性集中体现在一个“实”上,中国建筑的幻想性集中体现 在一个“空”上
❖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 高空发展。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 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 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 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 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 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 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 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 西方世界
三、建筑发展的不同
❖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 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 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 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 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 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 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 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 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 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 3、稳定和多变
❖ 中国,封建皇朝实力强大,封建制度稳定。人们很少有 强烈的突破愿望,甚至认为被皇权统治是天经地义的。因苦 难而发动的社会革命,只是在皇朝之间转换,并没有对封建 制度产生根本性的突破。正是如此巩固的思想基础,使中国 封建时代持续了整整两千年,是欧洲的两倍。同时,也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繁华稳定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中国的传统建筑 也正是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下产生并发展到了高潮,成为了 世界建筑史上一个辉煌的分支。
❖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 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 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 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 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 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 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 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五、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建筑
1、中国古典建筑
黄 鹤 楼
2、西方建筑
罗 曼 式 建 筑
哥特式建筑
巴 洛可可风格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后 现 代 主 义 建

❖ 2、封闭与开放
❖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 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 会。”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 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 的意向。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 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 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可以说,这是某些文 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 4到15世纪,欧洲也步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但与中国迥然不同,欧洲封建势力并没有建立起统 一强大的帝国。封建主的政治力量比较弱。这归功 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中市民自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 经深种在欧洲民众的思想中。反对压制,追求自由, 追求世俗生活可以说是欧洲人民的性格。这种本能 的叛逆,使封建政权缺少稳固的思想基础,封建势 力相对较弱。这时期的欧洲建筑也因为政治原因走 上多元多变的道路
❖ 1、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 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
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 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 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 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 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 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 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
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西方—石头
东方—木材
一、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 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哥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 2、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
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 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 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 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 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
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 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 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 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 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斗拱和飞檐
二、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
❖ 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 格特征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