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1500字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1500字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1500字
本次读书选取的是赵祥麟翻译版本的《明日之学校》,是杜威1915年最后一本著作。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甚至于不算一个读书爱好者。

但是,对
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却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表达。

以学界对杜威及本书的评价不难预见本次阅读学习将带给我的丰厚教益。

但不可否认,笔者学识尚浅,尤其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极少,自问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正确地把握、
消化本书的精髓理念,即便读过也不敢夸口“读透”。

只能说,抱着敬畏与虚心,以一个
初出茅庐的身份在先进教育的大门外管窥蠡测一番,谨慎地加以发散与联想。

不敢有指导
别人之意,本次读书笔记也未建立较好的逻辑架构,琐碎零散之处还请见谅。

借用悉尼•胡克在导言里的说法,“这本著作也可叫做《今日之学校》,是关于正在
实验中的一些学校的描述,特别是关于这些学校用实例说明的观念以及杜威对于初等、中
等教育改革的建议。

” 它的出发点是描述美国各地受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蒙
台梭利和其他教育改革家影响的一些新型学校,并在这些学校取得的成果之上加上杜威自
己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分析。

看完《海底两万里》之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2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本书的大体内容和写作动机,约翰•杜威的自序里其实早已经表述得很清楚平实。

“本书不试图发现一种完整的教育理论,也不考察任何‘体系’或讨论杰出的教育家的观点。

”“我们试图指出当各学校用自己的方法着手实践时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 “通过
显示一个教师应用这些观点时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希望给读者指出一些教育改革家的已经
被广泛认识和认可的观点的实际意义。

”在杜威之前,包括卢梭在内的许多人提出过各种
不同的教育理论。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本书关注的是众多先进教
育理论的“实验成果”。

阶段三:由于人们很难运用自身的理性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轴心时代之后直至贯
穿整个中世纪,人们都在试图用人类的理性去证明宗教神学的意志,并将着力点重点放在
了“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索上”;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那还是在大学校园里。

我几乎一口气读完,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种感情--亲切
又激情。

夕阳欲坠,一群圣洁的白鸽迎着粉色的霞晕在云层重时真时幻。

我对着苍穹,回忆着《格列佛游记》,更是回忆古楼兰!
“儿童期的真正含义就是,它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

”在第一章“教育即自然发展”中,一再阐述了自然发展的儿童期的重要性。

“教得太早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真正教
师是经验和感情,成年人除非根据他本身的条件,决不会学习适合他的东西。

”就如卢梭
所说,“那最大、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不要爱惜时间,而要失去时间。

假如
一个婴儿能从母亲的怀里一跃就跳到理性的时期,那么现在的教育就是很适当的了;但是
儿童自然的生长,要求一种完全不同的训练。


我的理解是,既然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生长发展的规律,也就
是书中所说的“自然发展”。

“揠苗助长”式的超负荷教育只能百害无一益。

但是在此又
要提出疑问了,何谓“自然发展”?儿童期的发展规律是如何?不妨带着疑问继续阅读。

在第二章“教育即自然发展的一个实验”就是杜威和他的女儿杜威小姐收集到的一些
学校的实践情况的反馈。

菲亚霍普地区约翰逊女士的儿童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约翰
逊女士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代替一般课程的活动包括:体育活动、自然研究、
音乐、手工、野外地理、讲故事、感觉教育、数的基本概念、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

一定
累积后,加设画地图和地形地理。

约翰逊女士的一个说法令我十分受用,“我们必须等待
儿童的愿望,等待自觉的需要,然后我们必须迅速地提出满足儿童的愿望的方法。

也就是说,遵循“自然发展”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需求。

当儿童想要
接触新事物,想要获取新知识,我们提供给他,这时候的教学效果最好。

学校为儿童创造
环境,激发儿童的需求,再满足他的需求。

有一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的是菲亚霍普关于“手工”的安排。

“男孩和女孩同样做烹
饪和木工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的目的不是训练他们从事任何行业或职业,而是训练他们
成为社会上有能力和幸福的成员。

绘画、泥塑和木工、缝纫一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背后的理论支持,根据书中的表述,是这样的:“注重手工的价值和把重点放在
身体生长上是一致的。

幼小的儿童必须继续学习,使他的肌肉运动越来越熟练地协调起来,如果他的身体要发展到健康和效率的最高标准的话,而且没有什么东西比用手制作东西所
必需的有控制的和颇为精细的动作更加有助于这一点。


这让我想起我在校外一个培训学校兼职美术手工老师的经历。

班上的孩子们,不论动
手能力的高低,都是真心热爱绘画与手工的,这是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的。

坦白说,看
着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快乐地忙活着小手,是令我很享受的时刻。

我认为,让小孩动手,这个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的那个时刻是最珍贵的。

但有的家长不
这样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结果。

尽管无奈,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
人的看法,也许这是如今社会功利性的一个投射吧。

如何更好地让新的理念指导现状,这
也是所有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触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感触呢。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2篇“《平凡的
世界》读后感15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章“自然生长中的四个要素”里梅里亚姆教授把学校的一天分成四个阶段,进行
下列基本活动:游戏,讲故事,观察和手工。

不难发现与约翰逊女士的教育理念中的一些
共同之处。

杜威对我们指出很中肯的一点现实:“他们的学校教育给予他们的任何手工技
能或体力,或者他们日常的生活作业中的任何乐趣,以及文学艺术所提供的最好的东西,
都是能被直接观察到和衡量到的更为确切的收获。

”个人认为,这最表面的成果已经是很
好的成果。

而这背后的更深远的成果,同样是引人期待的。

之后杜威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理论、以及很多学校“从做
中学”、“教孩子们生活”等打破传统的理念及理论成果。

篇幅之故,笔者在此就不做进
一步阐述。

粗浅地谈谈全书给我的感觉:
写于将近一百年前的杜威的著作,阐释的理念对当今各国尤其中国的教育现状还有很
高的指导意义。

这是值得我们尊敬、也是值得警醒的。

西方的教育为什么比国内先进?值
得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

以我,一个在中国教育体制下一路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身份来看,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值得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正确度是一个指标,创新力也是一个指标。

孩子的成绩、证书很重要,孩子的人格养成也很重要。

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
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在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
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
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感恩过大
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生活。

首先一组人物形象是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

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极端保守腐朽
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

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亲人,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

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却有着一颗美
丽纯洁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爱斯梅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害。

可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强悍的卡西莫多,
最后也只有选择徇情这一悲剧结局。

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
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
说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教育是一件有重量的事业,中国的未来,需要当局和所有一线教员的共同努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