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京剧)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是一节以京剧念白《报灯名》为学习内容的一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内容,我力求遵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听、说、看、模仿、表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表演的特征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

(二)理论依据1、“推进京剧进音乐课堂”相关文件指出: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应该面向试点学校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一点基本的戏曲知识,听懂、学唱一些经典的唱段,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受京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由衷的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艺术感到自豪。

2、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京剧的学习同样以此为依据,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京剧,在亲身参与聆听、模仿、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京剧艺术。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灯官报灯名》这个唱段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

是京剧丑角的一段念白(京白)。

讲述的是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巧施妙计教育宋仁宗认母的故事。

丑行的人物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开朗、乐观,从扮相到表演滑稽幽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这段念白里包含了很多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典故,非常生动有趣,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很好素材。

教师主要选择张继宝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道理。

京剧中的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京白”。

《报灯名》是一段经典京白,内容通俗,语音、语调接近生活,很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铿锵悦耳,比较易于一年级学生学习。

所以这一内容编排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作为学习和了解京剧的起点,非常恰当。

(二)学生情况分析优势:1、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对于了解不多的京剧学习会很有热情。

2、一年级学生喜欢模仿表演,喜欢幽默滑稽的人物,所以在参与表演的活动中也会表现得很积极。

3、讲故事,听故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本唱段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无疑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困难:1、现在的孩子对于“京剧”是比较陌生的,甚至有的学生连听都没有听说过,造成了学习的距离感。

2、传统唱段《灯官报灯名》包含了很多传统典故,其中一些内容学生不太熟悉,会形成唱段学习的障碍。

另外,这个唱段中有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唱念词是有困难的。

3、学唱京剧唱段的过程中,由于丑行念白的咬字和腔调与生活语言不一样,所以对于初次接触京剧的学生来说会有难度。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课前预习,扫清生字。

2、对比聆听,自主发现。

3、教师引导,知识传授。

4、对比发现,总结特点。

5、口传心授,重点指导。

6、观看视频,模仿表演。

7、结合故事,渗透美德。

(四)技术准备1、制作课件,激发兴趣。

2、请教专家,准确示范。

3、学习资料,丰富知识。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这个唱段中出现了很多一年级学生不认识的字,所以给学生准备了带拼音的唱词。

课前将唱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其主要目的是扫清识字障碍,为学生在本课时更好的学习唱段、感受京白的韵味做好铺垫。

2、请学生课前和家长交流对京剧有哪些了解。

主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唱段前对京剧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3、教师为了深入理解这个唱段,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预先的学习。

例如:了解《打龙袍》的整个剧情和《灯官报灯名》中的典故。

为了唱好唱段,可以借助相关的音频及视频资料进行学习。

4、我校有一位出身于京剧世家的老师,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京剧专业上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唱段《报灯名》,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

2、通过了解《报灯名》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感受京剧中蕴含着传统文化。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京剧中的“丑行”和京剧念白中“京白”的特点。

2、学习唱段《报灯名》并进行简单的模仿表演。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观察课件、观看视频,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行的相关知识;通过聆听逐步熟悉唱段内容,并在反复聆听对比中体会京白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和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念白并模仿表演;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渗透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学说《灯官报灯名》,体会京白的韵味和丑行表演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用京白的语音腔调学说《报灯名》并进行模仿表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先请学生谈一谈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而后告诉学生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在京剧表演中有很多人物角色,可以分成四大类。

也叫四大行当。

分别是生旦净丑。

【设计意图:其一,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比较亲切自然,易于学生接受;其二,通过谈话,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

】2、出示课件,讲解知识。

教师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个行当的人物扮相最幽默、滑稽?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丑行的人物角色最幽默。

这时再请学生说一说理由,学生会说因为他们的脸谱很有意思,画着一个白块。

顺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开始为学生介绍丑行的相关知识。

如:丑行俗称小花脸,丑角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这白粉的块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方行的,元宝形的,倒元宝形的,有枣核形的,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

“丑”在京剧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像渔夫,农夫,书童,乞丐、灯官儿等等,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滑稽活泼,乐观热情的。

丑行还可以分成文丑和武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丑行的特点,为学生积累一些京剧知识,给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分析体会,丑行作用。

了解了丑行的特点之后,教师带着学生体会思考这样一句话:“无丑不成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从这句话中深刻感受到,虽然丑行所扮演角色都是一些小人物,但是他们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没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分,只是他们塑造表现的角色不一样。

在提高对丑行的认识之后,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唱段:1、初次听赏,了解京剧中的念白。

请学生初步听赏唱段《报灯名》,边听边体会京剧中的念白与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

通过认真聆听,学生能够听出念白有节奏、音调也和平时说话不一样。

这时教师为学生介绍京剧念白的相关知识。

由于《报灯名》属于念白中的京白,所以还要为学生介绍京白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聆听入手,在听中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

先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进行提升,利于学生理解京剧念白的概念。

】2、再次聆听,感受京白,熟悉唱段内容。

教师请学生再次听赏,边听边感受京白的韵味,同时还要仔细听,灯官报了哪些和数字有关的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请学生比一比谁最聪明,记得最多,记得最准。

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很快的就复述出了和数字相关的十种灯。

【设计意图:每一遍聆听,都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而且还要巩固对前一个问题的认识。

】3、学习前半部分内容(和数字相关的十个灯)。

(1)请学生先完整读一遍这十个灯,而后请学生听老师报灯,在聆听过程中听出有些字发生了力度、语调、长短的变化。

当学生发现不同后,请他们进行总结,并尝试练习。

经过练习,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京白的独特韵味。

之后,进行师生接龙练习,在师生接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唱词,还进一步体会出了京白亲切、自然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比聆听中发现不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京剧念白的理解。

有趣的接龙练习则有效的巩固了所学内容。

】【效果分析: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十个灯,也能在对比聆听中找到京白的特点。

但对于京剧中比较特殊的字音把握不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并练习。

】(2)观看表演,模仿动作。

请学生观看京剧演员的表演,认真观察演员的动作,边看边进行模仿。

之后请学生两人一组练一练,找找丑角表演的感觉。

练习好之后,请一个同学进行模仿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丑行的认识。

】【效果分析:集体模仿表演时,学生积极性较高。

但分组练习表演时,初次接触京剧的学生还是有些羞涩,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逐渐找到了一点京剧表演的感觉。

尤其是上台展示表演的学生更加充满了自信。

】4、学习后半部分内容。

(1)首先请学生听赏后面的唱段,边听边找出有哪些人物灯?学生通过聆听会找到吕布、貂婵、董卓、昭君、张继保等几个人物。

这时教师为学生讲述张继保的故事,请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张继保为什么会被雷打死的原因。

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中不仅知道了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要孝顺父母,还懂得了京剧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在传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加深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

】【效果分析:学生们听故事时特别认真,教室里安静得都能听见心跳。

听到悲愤处时,有的孩子皱起了眉头,有的孩子则噙满泪花。

此时的我深深感到:学生们受到触动了,他们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孝顺父母、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当我告诉他们京剧中还有很多传扬美德故事时,他们由衷地感叹学习京剧太有意义了。

】(2)请学生先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试着报一报后面的灯。

之后,请学生在教师范读中自主发现哪些字音和平时说话的字音不一样。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找到了京剧中一些字音的不同,并进行练习。

之后,请学生重点聆听、体会两个京剧演员特别强调的字(亭、关)。

为了说的更准确,还可以请学生边说边画线条,这样会更加形象。

【设计意图:在聆听中找特点,唱出京剧的味道,培养学生细心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

】(3)再次听赏,模仿表演。

请生观看京剧演员的表演,找一找表演时除了加入了手的动作,还有哪些动作。

通过观看、模仿,学生体会出丑角演员的表演是很灵活多样的,不仅有手,还有头、身体、、袖子、步伐的动作。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几个简单的动作,例如屈膝、晃头等。

【设计意图:在观察、体验中加深对京剧表演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模仿表演能力。

】(4)请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练习报灯名,要求能够边说边表演。

(5)请学生进行展示。

为了使学生表演起来更幽默丰趣,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灯官的帽子,并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妆:在鼻梁眼窝处涂上白色粉块。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最后的展示。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表演热情,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反馈评价。

】(三)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通过学习有很多收获,他们不仅学会一个唱段《报灯名》,还了解了一些京剧丑行的知识,还懂得了京剧故事中的一些做人道理,收获真不小。

最后,老师送给学生一首自创的总结了京剧丑行特点的童谣结束本课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