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课程代码RHOA04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修订人崔聚兴审核人崔聚兴所在系部人文艺术教育系二〇一四年四月十日《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RH0A04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54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学》是以辩证唯物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同时它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学前教育概论》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模拟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学前教育概论》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力求在阐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介绍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提供生动活泼的教育案例,并对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状况,使其在专业上快速成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培养现代学前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初步形成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好地把教育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幼教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幼教和保育的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基本知识;2、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3、能够熟练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3、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1、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3、增强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及其意义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教学重点: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第二节学前教育内容第二节学前教育方法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目标。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环境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第三节家庭、社区学前教育环境教学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

第五章学前教育课程(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概述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简介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第六章学前教研活动的组织与指导(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游戏活动第二节学习活动第三节生活活动教学重点:游戏活动第七章家庭、社区、小学与学前教育(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学前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三节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教学重点: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第八章学前教育评价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第三节教师教育行为评价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采用讲授法、案例法、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幼儿教育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一) 对学生的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考查课考核方式:平时占30%;理论考核占70%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出勤情况) 30%2、理论考核 70%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 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 对课程体系的评价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编写《学前教育概论》教程依据高职高专教育高等应用性、技能型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核心,借鉴了职前职后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的经验编写而成的。

使本教材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幼教工作能力,达到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目的。

2、使用教材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3、主要参考书:黄人颂 . 学前教育学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李季湄,华爱华,虞永平.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幼儿园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信息技术应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幼儿园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5)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3、工学结合(1)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工作规范(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坚持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有计划地组织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3)进入实训场地,认真组织各种安全活动,构筑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

(4)学生应做好预先复习,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脱岗,应记好考勤。

(5)在实训中,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岗等。

(6)凡违反操作程、损坏幼儿园仪器、设备者,应按规定赔偿损失。

七、说明1、授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2、环境:学前教育模拟实训室3、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