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通用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养花》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知识。

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交流,有疑问和同学讨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难点是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这篇课文是围绕“乐趣”这条主线展开的,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法:(1)演示教学法。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变序教学法。

根椐教材特点,不采用从段到到篇的程序教学,而是抓住“乐趣”这个词,学生想学哪一部分就深入学习课文哪一部分。

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学生可以围绕养花“乐趣”进行提问。

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和“课文是怎样把养花乐趣写具体的”这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说流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乐趣”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养花》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了《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养花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二)直奔重点,寻找“乐趣”读读课文,想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1、找出重点句,并引导学生讨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2)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比较句子:①这就是养花的乐趣②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听录音,全班齐读。

(4)谁还喜欢这段话,请你读。

(5)老舍先生种的花很美,句子也写得很美,老师也想读这个句子,咱们一起读好吗?(6)养花的确有很多乐趣,大家再来分享一下养花的乐趣,一齐读这些句子。

2、感悟、朗读重点句,使用学生懂得这句话从养花的“成果之乐、情趣之乐、意义之乐“这三方面写养花的乐趣。

(三)探究重点,体会“乐趣”谈话: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句子,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1、导读表现“情趣之乐”的有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有关“情趣之乐”的内容找出来。

(2)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等重点词、句,体会“情趣之乐”。

2、导读表现“成果之乐”有关内容。

(1)课文讲养花的“成果之乐”,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2)自由读,这读边想。

(3)班上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①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②再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③体会这句话的同学都站起来分享一下老舍先生的成果这之乐,一齐读这些句子。

3、导读表现“意义之乐”的有关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找。

(2)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意义之乐“的内容。

(3)重点引导体会: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谁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呢?(原意不变)4、把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

(四)回归整体,深化“乐趣“1、有感情的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如a、思想方面;b、写作方面;c、有感情朗读等。

(五)拓展延伸,实践“乐趣”通过让学生去想,学写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热爱,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这第么多,请有养花经验的同学说一说你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六)总结全文同学们,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像老舍先生那样在生活中发现和培养生活的乐趣,我们将会受益匪浅。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2一、说教材《落花生》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宗旨。

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奉献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中,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

读课文时要抓住那些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紧密联系的内容,多读多体会,还要分清文章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学到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程编排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此外,还要学习文章表达上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安排了创设情境法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了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后我会与学生一起领悟文章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谜底倒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重点研读,品味道理;4.全文总思,概括写法;5.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五个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好的挖掘了文章的主题。

(一)创设情境,谜底导入上课伊始,我会向学生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思考一会儿,会回答“是花生”,我便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出示关于花生在田地里的长势以及“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的图片,让学生对花生进行初步认识,由此引出课题,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相当重要,读是语言实践活动,是信息的输入,是积累,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手段,同时,朗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我会让学生带着任务初读课文:1.在读课文时划出生词表中的字词,并查阅词典,标注拼音,这一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读课文时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为分析课文提供方便;3.读课文时思考课文是依据什么顺序写的《落花生》,这一任务能让学生对落花生的整体结构有初步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会划出“茅、亩、尝、吩咐、石榴、榨”几个字词,并对文章“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整体结构有初步认识。

(三)重点研读,品味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6-14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我们”眼中花生的好处,学生会回答花生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接着再让学生找出父亲眼中花生的好处,学生便会回答父亲说的那段话,然后让学生画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做对比的词句,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我会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对花生的好处有更清晰地认识。

分析完花生的好处,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12、13自然段并细细体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谈谈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全文总思,概括写法在这一环节,我会提出两个问题:1.让学生纵览从种花生到议花生的过程,思考哪部分是重点描述内容,哪部分是次要描述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回答种花生到收花生是略写,吃花生到议花生是详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本文由论花生到论人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然明白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由此引出做人要实实在在,无私奉献,从而得出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想一想”活动,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说说生活中你知道的那些人、哪些物具有花生一样的品质。

这样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知识目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技能目标)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