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通向未来之路宁波市市长张蔚文一、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整个世界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势头强劲,信息化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和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么一种大的背景下,从现代化与信息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信息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都不开信息化”。
因此,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除了具有传统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控制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等功能外,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增强,将越来依赖信息化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1993年,美国政府就发表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提出在全美建设通达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美国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从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展。
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竞争先机的枢纽。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2.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城市基础设施在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市政、环卫、公交、供水、供热、供等,或者说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在上述几个方面。
而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把人、家庭、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与企业一关联起来,可以获得各种各样公用和专用的信息资源,可以传送音频、数图文、视像和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用户所需的不同应和不同性能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进行学生活、办公,开展电子商务。
特别是电子商务,将改变企业竞争和运作,改变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是人们通向未来之路。
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为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3.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城市信息化的内涵很丰富,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资源的开发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所谓有“路”,才能跑“车”,才能有“货”。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径,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网络应用环境,激发需求,营造市场,大大促进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有赖于信息化基础设建设,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将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二、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城市展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统筹规划,行政扶持等有力的措施推进,发挥政府调作用,理顺各种关系,防止出现部门分割、盲目投资,合理配置各方面的资形成合力,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国际接轨,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规范建设,利于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在建设中要不断地消化、吸收、运用国际先进的信技术,跟踪、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保持高起点、高标准。
对现有基础要充分利用,并完善和充实,对新建增量一定要坚持高标准,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不能修修补补。
3.多种主体、有序竞争制定有关鼓励政策,尽可能吸引市场力量参与投资,引进竞争机制,打破断局面,在高水平前提下,应鼓励适度有序竞争。
只有通过竞争,才会提高服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加快发展速度。
4.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目前已形成规模,处于重要地位是电信和广电,还有来的联通、吉通、网通等。
有些城市包括我们宁波还有其他的网络。
各个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十分重要,城市中各个网络必须要实现城域内的互联,才能实现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信息化环境、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息化环境的关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跨行业的、功能先进的宽带城域网络,为信息应用系统提供传输交换的统一基础平实现光纤到大楼、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和用户,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和活方式。
---信息化基础设施有优良的对外通道,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方面组并提供各种服务。
---各行业部门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信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形成较为完整的会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城市内各网络间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安全体系、标准体系。
---电子商务在工商企业、金融、税务得到广泛应用。
政府机关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广泛收集市民建议,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市民素质普遍提高,多媒体通信进入家庭,多用途信息家电、电子出版得到普及。
三、宁波市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达到1070亿元,财政收入108.6亿元,外贸自营出口额34.77亿美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8元。
宁波市综合实力跻身中国城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城市之列,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宁波拥有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北仑港,1999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到870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万标箱。
宁波拥有服装、纺织、机械等为代的传统工业和以石化、电力、钢铁为代表的临港型大工业体系。
宁波拥有国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保税区。
宁波已成为浙江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贸易口岸,正满怀心地朝着“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目标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迈进。
为了顺应国际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潮流,更为了宁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宁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的重工作来抓。
在1996年提出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需要,在加快海港、空建设的同时,建设宁波信息港的目标和思路。
宁波信息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成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匹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信息化水平。
主标志是:建立覆盖全市的、跨行业的、具有国际水平在国内领先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信息应用系统提供传输交换的基础平台;政府、企业、个人广泛上网,宁波成为国内外信息的一个重要集散港;光纤到大楼、光纤到路边、光纤到用户,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三电(电话、电视、电脑)、三线(话线、电视线、数据线)为应用基础的信息服务深入到家庭、个人。
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牢牢把握“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多种主体、有序竞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在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前提下,既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又鼓励适度有序竞争。
在加快电网、广电网建设的同时,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电信、广电、联通,成立了宁波息港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技术,高起点地建设宽带城域网,时,建立公共互联平台,实现宽带城域网、电信网、广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过几年努力,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具有先进水平的信息化设施,为加快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宽带城域网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立了16个ATM主交换节点,覆盖宁波市区和各县(市)城镇。
宽带城域网为行业提供组网,已建立了基于宽带城域网平台的地税城域专用网、建设银行城域宽带专用网、连接全市各大医院和社保心的医疗保险广域网络,正在建设的还有宁波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社会保险用网。
在网络互联方面,已基本实现与电信169网的互联,实现了宁波信息网波市信息中心)、宁波工商信息网(市工商局)、宁波人才市场(市人事局)、外贸信息网(市外经贸委)、宁波科技网(市科技情报所)、宁波物价信息网(市物价局)等息资源网的互联互通。
在城域宽带网建设中,还积极推进社区光纤接入,至年3月已有30个小区完成光纤连接,覆盖用户1.5万户。
下步将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实施宽带城域网二期工程,计划在“十五”末,网络覆盖50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网络接入单位用户5万户,并积极实施政府、金融、财税、保险等重大领域和行业组网。
2、电信网经过几年建设,已实现全市传输数字化,在国内处于领先,为宁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综合性的基础平台。
至1999年底,宁波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70万门,在同等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电话用户超105万户,电话普及达30部/百人,其中市区电话普及率55部/百人。
移动通信网已覆盖全市,移动电话总容量超过100万门,用户数超60万户,无线寻呼用户82万户。
同步光纤通信(SDH)网已投入运行,DDN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得到快速发N-ISDN也在投入运营。
“十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电信网络建设,发挥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发展N-ISDN,扩充优化SDH网,建设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DWDM),调整优化DDN,建设ATM/帧中继宽带业务网,发展GSM、CDMA数字移动电话网,推进WAP无线上网。
3、广播电视已形成由卫星、微波、光缆相结合的专用传输网络。
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为20万户,其中市区用户达20万户。
光缆遍布全市,并实现村村已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多功能业务开发,将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小区Cable Modem 接入工程,先行实施VOD视频点播,并将建设655M环市SDH工程及2.5G大市SDH骨干网,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数据接入。
广电网络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