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测试试卷
姓名班级考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菜畦(qí)讪笑(shàn)殷红(yīn)
B. 踌躇(chú)泥泞(níng)义愤填膺(yīng)
C. 强迫(qiǎng)臃肿(yōng)潜心贯注(qián)
D. 哺育(bǔ)深邃(suì)锋芒毕露(l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枷锁亲和力箴口不言 B赡养雷阵雨嗣无忌惮
C寒暄号码簿罄竹难书 D接恰首饰盒挑拨是非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②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国有资产。
③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A.贯注侵吞再三
B. 灌注鲸吞一再
C贯注鲸吞再三 D灌注侵吞一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天的家乡,是最美的时节。
B.由于天气恶劣,使得刚发芽的庄稼都被冻死。
C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一报完名,就在清洁委员的组织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D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你是回家?还是去学校?
B、吃饭了吗?你。
C.多么美丽啊,我的祖国!
D上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爱阅读》。
6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B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旋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C.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D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B《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编篡。
C《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丘明所作。
D《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0题。
悬牛首卖马肉
景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②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③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④。
【注】①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好,喜好。
丈夫;成年另子,②寡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③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④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
词“之”作宾语,宾语“之”前置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人尽服之服:衣服
B.公使吏禁之使:派遣
C晏子对日对:回答 D.不逾月逾:超过
9.下列“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B.
C.犹悬牛首于门
D.不逾月
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国人莫之服
B.蚓无爪牙之利
C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 时人莫之许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11.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2.将下面句子改正肯定句,不得改变句意。
难道你不知道今天要考试吗?
13仿写例句。
(4分)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
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
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5.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4分)
16.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章的主要情节为:挑种种地→议种瘪种→种下瘪种→给儿新生。
B.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的漠视和抛弃。
C.文中的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D.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这个动作让人感受到农民的友善,被城里父亲的想法感染。
作文(30分)
18、请以“的滋味”为题,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1—5 、CCDDC
6---10、DBACB
11/景公说:“好的。
”让宫内的女人不要穿(男子服饰),不满一个月,国中女人不再穿(男
子服饰)(其中“内”宫内。
“服,名词作动词穿”,“国人莫之服”宾语前置句,各1分。
)
12、你应该知道今天考试。
(或“你是知道今天考试的。
”或“你知道今天考试。
”)
13、答案略(注意句式,修辞手法,内容,三方面)
14、1、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
15 4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16、.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17、D,他这么做是为了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