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苏州市吴江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0年苏州市吴江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0年苏州市吴江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B、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B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故选B。

2、15岁的小杰在自行上学途中与同学打闹,不慎将同伴小亮的眼睛碰伤,小亮所受的伤害()。

A、应由小亮的监护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B、应由小杰的监护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小杰所在学校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应由小杰自己独立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
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学生的行为侵害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故选B。

3、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A、故事对偶法
B、直接询问法
C、行动观察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间接故事法。

因为直接询问儿童本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往往会遭到拒绝回答或得不到如实的答案。

而儿童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后让他们评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谁好、谁不好或谁更不好,虽然它不干儿童本人的事,却能依据投射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水平。

因此故事对偶法适用于研究儿童道德问题。

故选A。

4、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选C。

5、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答案】B
【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故选B。

6、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A、多次偷窃
B、旷课、夜不归宿
C、吸食、注射毒品
D、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答案】B
【解析】ACD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

故选B。

7、“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可知表达的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

故选D。

8、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答案】B
【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故选B。

9、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提示我们教学应贯彻()。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夸美纽斯的观点正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

故选B。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
【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生存权、发展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人格尊严权和受教育权。

选举权不是宪法“认可”的权利,而是人民通过宪法“创造”的权利,是与人民主权联系最密切的权利。

一般是指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

故选D。

11、教师通过平常的观察记录,与学生的交流和谈话,以及多次阶段性的测试和考核,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等多种信息,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状况进行评估,这属于教学评价中的()。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注参照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题干中“多次阶段性的测试和考核”等说明是形成性评价。

故选A。

12、数学课上,张老师在教“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了祖冲之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与圆周率的故事,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答案】D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故选D。

13、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有()。

A、分科课程
B、校本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

故选C。

14、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A、打开收音机
B、草书
C、实弹射击
D、开车
【答案】B
【解析】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

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定义。

故选B。

15、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B、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做好教学工作
【答案】C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故选C。

16、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A、校长
B、班主任
C、老师
D、教导主任
【答案】B
【解析】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故选B。

17、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的是()。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答案】A
【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变式来帮助学习者辨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通过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促进对概念的灵活应用。

故选A。

18、“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说
D、二因素论
【答案】B
【解析】这句话是欧文的观点,强调的是外部力量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属于外铄论的观点。

故选B。

19、“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