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名著阅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名著阅读

专题三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

(10分)(1)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清风、明月二位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里,将树推倒,人参果也遇土而入。

观主镇元大仙以袖笼擒师徒三人,后来孙悟空请得观音菩萨用净瓶中的甘露才让人参树起死回生。

B.唐僧师徒三人途经流沙河,遇到一河怪,猪八戒与之在水面上大战三次,不能取胜。

后来孙悟空到观音菩萨处请来金叉行者,金叉行者捧定葫芦,在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才把河怪唤出水面,并使之归属取经队伍。

C.凤仙郡之所以连年干早,是因为三年前玉帝出门视察,刚好碰上郡侯与他的儿子斗言,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把斋天的素供喂了野狗,冒犯了玉帝。

玉帝降罪凤仙郡,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到此三事倒断,才能下雨救灾。

D.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为报私仇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

她摄去女儿国公主,扮成假公主。

知道唐僧要路经女儿国,想招其为丈夫,采取元阳,以得道成仙。

孙悟空识破妖精,纵金箍棒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遁入山中。

最终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把妖怪带回天宫。

(2)唐僧师徒一行取经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请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内容概括,对应写出国名。

(4分)A B C D(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3分)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这遗士就助他师兄一功: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弹将上去,径至唐僧头上,变作一个大臭虫,咬住长老。

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

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榆,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

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

”沙僧道:“不是,是头风发了。

”上述文段内容是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描写的是唐僧与鹿力大仙哪一种斗法的场面?最终唐僧是怎么取胜的?解析:(1)A。

B选项中无计可施的时候,是惠安行者主动来了带着观音的意旨来收付妖精,唐僧给妖精起名沙悟净。

C选项凤仙郡候是因为家中的妻子不够贤惠,恶语相向,郡候心中异常郁闷,到了祭坛哪里准备祭坛拜天,一时间怒火上涌,一气之下将斋天的素供推到喂狗,冒犯了玉帝。

D选项中玉兔摄取的是天竺国的公主。

(2)朱紫国祭赛国狮驼国宝象国(3)车迟国;高台坐禅(云台显圣);最终孙悟空变作一条七寸长的蜈蚣,在道士鼻凹里叮了一下。

那道士坐不稳,一个筋斗翻将下去,几乎丧了性命。

2.阅读下面一段名著《西游记》的节选,回答问题。

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行彀多时,看不尽繁华气概,但只见家门口一个鹅笼。

三藏道:“徒弟啊,此处人家,都将鹅笼放在门首,何也?”八戒听说,左右观之,果是鹅笼,排列五色彩缎遮幔。

呆子笑道:“师父,今日想是黄道良辰,宜结婚姻会友,都行礼哩。

”行者道:“胡谈!那里就家家都行礼!其问必有缘故,等我上前看看,”三藏扯住道:“你莫去,你嘴脸丑陋,怕人怪你。

”行者道:“我变化个儿去来:”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蜜蜂儿,展开翅,飞近边前,钻进幔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的那个小孩儿!再去第二家笼里看,也是个小孩儿!连看八九家,都是个小孩儿,却是男身,更无女子,有的坐在笼中顽耍,有的坐在里边啼哭,有的吃果子,有的或睡坐。

行者看罢,现原身回报唐僧道:“群笼里是些小孩子,大者不满七岁,小者只有五岁,不知何故。

”三藏见说,疑思不定。

(1)上述情节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为何家家户户门口的鹅笼中坐着小孩?(3分)(2) 作家林语堂说,孙悟空代表了“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种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

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解析:(1)比丘国;因为比丘国国王精神瘦倦,饮食少进,命在旦夕。

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治。

那时献美后的道人(国丈)自称有能延寿的海外秘方,药引子是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

这些鹅笼里的小儿,都是选就养在鹅笼里面的。

(2)在被压五行山之前,孙悟空夺走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等等),这个时期的孙悟空充分体现了“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从五行山出来以后,紧箍咒使孙悟空归顺、听话了,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真经。

虽然在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桥段里,唐僧冤枉孙悟空,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一路保驾唐僧西天取经。

这代表了“神圣的规范”。

3.名著阅读。

(9分)(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猎人笔记》描绘了俄国乡村秀丽的自然风光,塑造了许多伪善、冷酷、残暴的地主形象,揭示了广大农民惨遭欺凌的真相,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B.《猎人笔记》中刻画的最出色的典型形象之一是地主佩诺奇金,他善于利用总管、村长之类的人去管理田庄,当他光临该村时,村子里便会扩散着惊惶不安的气氛。

C.《镜花缘》中,唐敖奉女皇武则天之命跟随妻兄林之洋出使了三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各地奇人异事和奇风异俗,开展了友好的文化交流,出色地完成了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

D.《镜花缘》中,黑齿国的人把书籍深藏内室,非至亲好友不能借观。

君子国会出现“凡买物只有卖者讨价,买者还价;今卖者虽讨过价,那买者并不还价,却要添价”的情况。

(2)参照示例,正确连接《西游记》中部分妖怪与神仙的对应关系。

①天竺国假公主 A.观音菩萨座前莲花池中金鱼②独角兕大王 B.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③比丘国国丈 C.太上老君坐骑青牛④灵感大王 D.太阴星君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玉兔⑤乌鸡国假国王 E.南极老人星坐骑白鹿(3)《西游记》第八十九回的回目“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中的“金木土”指什么?设了什么计?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要逐一对照选项,联系《猎人笔记》和《镜花缘》的相关知识,判断对错。

ABD.正确。

C.有误。

“奉女皇武则天之命”有误。

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

有奸人陷害唐敖,说她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对应关系。

解答此题,结合自己对名著的记忆情况作答即可。

天竺国假公主是太阴星君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玉兔;独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坐骑青牛;比丘国国丈是南极老人星坐骑白鹿;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座前莲花池中金鱼;乌鸡国假国王是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

(3)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结合所给章节内容作答即可。

该章节中的“金木土”分别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三人探得豹头山虎口洞要办庆钉钯会,便扮作两个洞中小妖和一个贩猪羊的客人前往洞中取回兵器。

4.(1)下面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的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

你认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A.阿长B.寿镜吾C.藤野严九郎D.范爱农(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经历的磨难,大部分是因为妖怪垂涎于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下面哪一个妖怪是个例外?他与唐僧师徒的矛盾因何而起?请简述事件经过。

A.红孩儿B.熊罴怪C.蜘蛛精D.白骨精解析:(1)示例一:A.阿长。

长妈妈是“我”儿时的保姆,她虽然有愚昧可恨的一面,比如谋死了“我”的隐鼠,睡觉摆成“大”字,但她更有善良可爱的一面,特别是为“我”买来《山海经》一事。

多年后回忆起长妈妈的生活点滴,“我”满怀着同情与怀念。

示例二:B.寿镜吾。

老先生是“我”童年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老师。

虽然外表古板严肃,但确是一位学识渊博、严而不厉、宽厚有趣的先生,令“我”充满崇敬与怀念。

示例三:C.藤野严九郎。

他是“我”留学日本时遇到的老师。

帮“我”修改讲义,修正解剖图,鼓励“我”不放弃学业,希望能把好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种种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情怀,“我”对他充满感激和崇敬例四:D.范爱农。

他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与“我”志趣相投。

“我”回忆起与他相识、喝酒的场面,对他遭遇迫害的经历,满怀同情与悼念。

(2)B锦襕异宝袈裟(七宝袈裟)。

唐僧师徒一行来到观音院,金池长老因时贪念想烧死唐僧,侵吞锦襕袈裟。

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打劫将袈裟偷去,并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

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熊罴怪。

5.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完成下列问题。

(5分)(1)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是哪一项?(▲)(2分)A.《五猖会》主要记叙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和父亲逼我背诵诗经的痛苦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C.《琐记》记叙鲁迅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同时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

D.《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⑵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行者是谁?他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罗刹女说的“夺子之仇”指什么?(3分)▲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表述正误的判断。

ABD.正确;C.有误,《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

根据《西游记》一书的阅读,可知行者就是悟空,因为唐三藏看孙悟空颇像佛教中的行者,所以给其起了这个别名。

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后,曾经结交过七兄弟,论起排行,牛魔王还是大哥,所以悟空此处称罗刹女为嫂嫂。

而牛魔王与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因为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后来悟空请观音帮忙,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造成了他们母子分离。

答案:1)C(2)孙悟空;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6.名著(5分)(1).选出下面对《西游记》内容陈述准确的一项()(2分)A、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惠岸,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一路上收伏了两个妖怪,分别起法号为沙悟净、猪悟能。

B、在车迟国,唐僧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比求雨、坐禅、隔板猜枚;悟空与虎力大仙比砍头,与鹿力大仙比剖腹挖心,与羊力大仙比油锅洗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