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门的作用是配合光圈,控制_曝光时间_。
2、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_长焦_镜头和、定焦镜头、_变焦_镜头。
3、影响景深的三大因素是_焦距、物距、光圈_。
4、影响曝光的因素有_景物光源、照相机光圈、快门、感光度_。
5、焦距指__焦点至透镜的距离_。
6、光圈的作用是_控制镜头透光多少_。
7、影响曝光的因素有:_ 光源、景物、照相机光圈、快门、胶片的性质_。
8、根据光线的照射方向不同可分为__顺光、侧光、逆光_。
1、水平角度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感觉较为()。
A、平实客观B、主体效果C、突出主体D、层次分明2、摄影光源的光位种类:顺光照明、()、逆光照明。
A、太阳光照明B、人工光照明C、灯光照明D、侧光照明3、感光的过程首先是感光片通过照相机有控制的曝光,作用于感光片上的银盐形成A.可见影像B.可见的银盐颗粒C.影像的潜影D.银原子4、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相同的情况下,物距和景深的关系是A.成反比B.成正比C.关系不紧密D.没有关系5、()是指光源投射在被摄景物上的光线强弱。
A、光亮度B、光照度C、反射率D、光线温度4.()焦距很短,视场角≥180°,存在严重的桶形畸变。
A、变焦镜头B、微距镜头C、广角镜头D、鱼眼镜头6、减少曝光量就会减低色彩的明度,也就会加深()A、饱和度 B、色彩清晰度 C、画面中灰度D、画面颜色7、“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之一的“大眼睛”摄影作品的作者是()A 吴印咸 B 郎静山 C 王文澜 D 解海龙8、夸大前景,要用()镜头A 标准 B 中焦 C 中长焦D 超广角9、关于新闻抓拍,下面错误的是 A.抓拍的瞬间形象自然、真切 B.抓拍就是自然主义的“有闻必录”C.不干涉对象的抓拍瞬间信息含量大D.抓拍是新闻事件和新闻规律的必然要求10、()属于室外光的光线性质。
A、顶光B、侧光C、平光和侧光D、直射光和散射光11、2007年12月27日美国记者约翰•摩尔拍摄的《拉瓦尔品第的暗杀》属于A. 突发性新闻B. 可预知新闻C. 非事件性新闻D. 场景性新闻摄影12、下面镜是紫外线滤光镜。
A. UV镜B. 偏光镜C. 天光镜D. 光芒镜13、在摄影取景时,主体应该安排在画面的A.结构中心B. 视觉中心C. 上半部分D. 下半部分14、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A. 墨翟B. 孔子C. 老子D. 亚里士多德15、拍摄高调照片时,其曝光以()为宜。
A、略过B、略不足C、正常曝光D、尽量超出16、拍摄人像时人物站姿脚位取( )站态为宜。
A、小跨步或丁字步B、并排步或交叉步C、弓步或交叉步D、交叉步或大跨步17、远距离拍摄适宜于表现(),以突出画面的气势为主。
A、较大的场景B、较小的场景C、庞然大物D、动感物体18、水平角度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感觉较为()。
A、平实客观B、主体效果C、突出主体D、层次分明19、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诞生的年代是A.1826年B.1831年C.1839年D.1842年20、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的“特写”是指A.近距离拍摄的特写新闻照片B.采用长镜头拍摄的新闻照片C.采用特写景别拍摄的新闻照片D.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局部典型进行重点表现21、光圈系数大小与快门速度快慢的关系是:()。
A、f/1.4的像亮度与f/2的像亮度一样B、光圈系数大,快门速度快;光圈系数小,快门速度快C、光圈系数大,快门速度慢;光圈系数大,快门速度快D、没关系 22、感光度和曝光量的关系是()。
A、ISO50比ISO100的感光度高B、感光度和曝光量没关系C、感光度越低,需要的曝光量越少D、感光度越低,需要的曝光量越多23、当拍摄的画面为()时适合于阴影曝光模式。
A、主体位于大面明亮背景前B、逆光拍摄 C、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D、以暗物体为视觉中心24、视场角为()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80°以上B、70°-95°C、90°D、40°-60°25、镜头的入射孔直径与焦距之比,叫作镜头的()。
A、相对孔径B、有效孔径C、口径D、景深26、在同等条件下,f/5.6的景深()F/11的景深。
A、>B、≥C、≤D、<27、美国公司1888年生产的“柯达(Kodak)一号”照相机开创了小型照相机的发展历史。
A.伊斯曼•柯达公司B.莱兹公司C.富兰克与海德克公司D.美能达公司28、摄影光源的光位种类:顺光照明、、逆光照明。
A、太阳光照明B、人工光照明C、灯光照明D、侧光照明29、焦距很短,视场角≥180°,存在严重的桶形畸变。
A、变焦镜头B、微距镜头C、广角镜头D、鱼眼镜头30、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拍摄林A. 红色光B. 黄色光C. 绿色光D. 紫色光32、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摄影记者最重要的是A. 信息收集B.技术问题C. 带好相机D.资料准备33、在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现红色的原因是A. 白色物体折射了红色光源中的红光B. 白色物体吸收了红色光源中的红光C. 白色物体衍射了红色光源中的红光D. 白色物体反射了红色光源中的红光34、影响自然光照度变化的因素:季节、时间、()。
A、焦距、胶卷B、景深、地点C、光圈、胶卷D、气候、地点35、使用反光率为18%的标准()是亮度订光常用的、科学而严肃的订光方式。
A、白板B、黑板C、灰板D、色板36、景深的基本概念是A.对焦物体后的清晰区域B.对焦物体前的清晰区域C.对焦物体前后清晰区域D.超过对焦物体清晰区域37、新闻摄影表现主题最基本的要求A.表现环境和气氛B.表现色彩C.突出主体D.形态对比38、景深的基本概念是A.对焦物体后的清晰区域B.对焦物体前的清晰区域C.对焦物体前后清晰区域D.超过对焦物体清晰区域39、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A. 离战场太远B. 镜头不够长C. 离炮火不够近D. 摄影技术不完善三、名词解释1、标准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对135相机来说约为50度(120相机则为80度)。
这种镜头因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觉效果,被称为标准镜头。
2、曝光补偿相机内部的自动测光认为全世界所有场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中间灰。
好在大部分生活场景都是明暗交织的,平均起来差不多是灰色,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自动曝光自动测光都相对准确。
但在雪景这样的纯白场景(或者煤球等纯黑场景)时,相机依然会给出中间灰效果的曝光值,拍出来就会白雪成灰雪,煤球成灰球。
此时我们就要对自动曝光值予以修正,对雪景增加曝光,煤球减少曝光,这样才能拍出亮度和色调正确的照片。
修正(增减)曝光值就叫做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的原则:白加黑减。
3、感光度感光度是对相机捕捉光线能力的衡量。
ISO 感光度:显示为 ISO 200、400、800、1600、3200…4、白平衡相机的白平衡控制,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的画面中也呈现出“真正”的白色。
不同性质的光源会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色彩倾向,比如说,蜡烛的光线会使画面偏橘黄色,而黄昏过后的光线则会为景物披上一层蓝色的冷调。
而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对不同的光线作出补偿,所以无论在暖调还是冷调的光线环境下,我们看一张白纸永远还是白色的。
但相机则不然,它只会直接记录呈现在它面前的色彩,这就会导致画面色彩偏暖或偏冷。
5、色温色温,单位是开尔文[K]。
当光源所发出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色温是可见光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特征。
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
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6、曝光补偿相机测光系统会自动帮你决定在不同环境下的正确曝光。
但系统并非完美,曝光结果不一定合乎你的需要,拍出来的相片,仍可能仍会出现过暗或过曝的状况,这时候你就可以应使用曝光补偿来纠正曝光状况,而背后原理其实是快门速度或光圈值的微调。
基本操作如下:如果拍出来的相片太暗,那么就应该增加曝光补偿值,如果拍出来过曝,则应该减少曝光补偿。
7、景深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
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
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8、影调影调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分界。
四、简答题1、光圈的f系数的特点是什么?(1)数字的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2)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差一倍;(3)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倍的关系。
2、在摄影中如何突出拍摄主体(1)直接表现:a:把主体形象安排在最大空间b: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最近处。
c: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上观众视线集中的部位 d:利用各种对比突出主体。
(2)间接表现 a:利用环境气氛烘托主体。
b:利用方向性线条,引导观众,视线落在主体上。
c:利用场面调度,将注意力引导到主体上。
3、什么叫视觉中心?一般指摄影画面中主体表现的部位,既是画面构图的中心,也是表现内容的中心摄影艺术语言不是任意编造的,它是从现实社会中来的,使人们视觉感受的反应。
摄影作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艺术语言的运用4、简述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的标准?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
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
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画面简洁,所谓简化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题的因素。
这并不意味着把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
如果周围环境有利于表现主题,它们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去掉。
5、简述新闻摄影提倡“抓拍”的意义。
提倡抓拍能够树立新闻摄影的新闻形象建立新闻摄影自身的美学特性。
(1)抓拍的瞬间形象真实客观;不干涉对象抓;抓拍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抓拍能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倡抓拍有助于新闻摄影记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6、摄影记者在提供新闻图片时要考虑哪些因素(1)职业意思;(2)镜头感;(3)决定性瞬间;(4)人情味;(5)编辑意识;(6)顾全大局,服从编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