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微镜的主要结构: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整理收镜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b”,则物象为“p”;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三.学习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结尾)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
(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3、设计实验:(1.要确定实验单一变量;2.合理设计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材料:菜豆20粒,培养皿两个。
实验步骤:(1)、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放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同样的棉花,都放入10粒菜豆种子。
(2)、保持1号培养皿内干燥;经常向2号洒水,使棉花保持潮湿,但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将两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相同。
(4)、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4、完成实验:5、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
(描述现象。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依据保存时间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临时装片的制作:①擦②滴(植物材料滴加清水,动物材料滴加生理盐水)③取材④展⑤盖⑥染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切西瓜流出的液体是细胞液,来自于细胞的液泡。
3.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金秋十月,观香山红叶,原因是气温降低,叶绿素分解形成较多的花青素。
5.海带细胞里的碘是海水的许多倍,而海带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原因是细胞膜的作用。
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 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三、生物体生长现象的主要原因:细胞数目的增多,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细胞体积的增大,通过吸收营养物质来实现四、细胞分裂与分化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比较植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分布情况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2、人体(或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人和动物所特有,植物没有)→个体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单细胞生物的典型——草履虫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细胞膜(表膜)——呼吸,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份细胞质——食物泡:在体内按一定线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消化和吸收伸缩泡: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细胞核——大核:主要管营养代谢。
小核:主要管遗传纤毛——能摆动,使身体旋转前进口沟——摄食单细胞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生物体例子:动物如草履虫;植物如小球藻;细菌如大肠杆菌;真菌如酵母菌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一、植物六大器官根:根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茎:分为主干和枝条,有节和节间。
叶:有叶片(光合作用)、叶柄、托叶。
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补充:变态根、茎、叶变态根:萝卜,人参,甘薯变态茎:土豆,藕,姜。
变态叶:仙人掌叶,松树叶,叶卷须,洋葱二、木本植物:乔木:高大有主干。
如:杨树、松、柳等。
灌木:低矮无主干。
如:大叶黄杨等。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依据能否形成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均通过孢子进行生殖,进化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藻类→苔藓→蕨类。
依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有果皮)和裸子植物(无果皮)。
补充:雌蕊子房的结构及子房和果实的关系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总结:不同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一、如何观察动物1.观察动物形态:先整体后局部,先体型后体色。
2.局部顺序:头—颈—躯干—四肢—尾三、动物的发展历程1.原生动物门例:草履虫(分裂繁殖)单细胞,没有捕食器官。
2.腔肠动物门例:水螅(出芽繁殖)多细胞有捕食器官3.扁形动物门例:猪肉绦虫(有了比较集中的神经系统)4.线形动物门例:蛔虫(有了雌雄之分,真正的消化系统)5.环节动物门例:蚯蚓(有了明显的体节和发达的肌肉壁)6.软体动物门例:蜗牛(有了头部和足的分化)7.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多)例:昆虫、虾蟹(有外骨骼,身体有许多节构成,足、触角等分节)脊椎动物门:体内有脊柱的叫做脊椎动物。
鱼(不能离开水)→两栖动物(不能完全离开水)→爬行动物(有的能离开水)→鸟类(出现恒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体形呈梭形,可减少水的阻力。
呼吸用腮呼吸。
运动用鳍游泳鱼类的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腮呼吸④用鳍游泳⑤体内有脊柱2、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青蛙主要靠肺呼吸,湿润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3.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爬行。
4.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及鸟类的主要特征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少飞行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正羽有利于飞行③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④龙骨突发达适于附着发达的胸肌⑤胸肌发达,给飞行提供动力⑥骨骼中空,可减轻体重鸟类的主要特征: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成翼③长骨中空,内有空气④有喙无齿⑤体温恒定⑥卵生5、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被毛②用肺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腔内膈⑤胎生、哺乳膈肌的功能: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的收缩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够帮助完成呼吸作用补充:什么是寄生、寄主、寄生虫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做寄生虫。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也称“寄主”。
四、我国位居前列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东北虎,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和藏羚。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分类:①在生物科学上,对生物进行分类,多以生物的形态、习性或生理上的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为依据。
②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般从生物生活环境、经济价值等角度来考虑。
生物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少。
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的含义:⑴.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⑵.我国的生物多样性:①物种丰富;②特有属、种繁多;③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④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⑶.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同时,还应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①就地保护就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例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