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施工安全管理学习中心:学号: 00F06103016姓名:王震亚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周云艳2011 年 9 月 10 日学生姓名:王震亚学号:006F06103016专业: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施工安全管理指导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
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周云艳所在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指导时间2011.10.7学生姓名:王震亚学号: 006F06103016 专业: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施工安全管理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评阅结论:(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施工安全管理》,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王震亚日期:2011年9月10日摘要施工安全管理,就是从工程开工到竣工,整个实施过程所组织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在各个作业班组进入工地正式上岗前,项目部对班组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坚持每周星期一安全活动,每次活动完要进行总结与反思。
对新入场的职工在分配工作之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项目部进行专业安全技术规程培训。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施工安全更加重要。
安全问题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施工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水平。
工程安全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和人类社会进步,因此在追求工程效益的同时,施工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1、施工安全; 2、制度; 3、发展水平4、良好的安全环境目录一、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2)(一)模板工程的安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国家制度和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 (4)三、安全管理资料 (6)(一)安全管理资料内容 (6)(二)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7)(三)编制安全施工组织 (7)(四)分部分项工程 (8)(五)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目的 (9)(六)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七)安全教育与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八)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四、改进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一)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二)做好开工后的基础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五、安全组织与生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一)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二)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六、安全管理中的建筑安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9(一)建筑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二)建筑安全生产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七、结论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一、绪言安全生产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说,非常重要。
良好的安全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近四千万,队伍非常庞大,而其中农民工的比例占到百分之八十多,他们的安全防护操作技能较差,岗前培训也未全部达到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产业,然而,因建筑造成的事故及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安全问题非常严峻,所以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理念,开拓创新,合理解决施工安全问题。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安全施工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需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安全施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安全任于泰山。
(一)模板工程的安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施工现场的现状,认为在模板工程的安全控制上有如下不规范之处:重组(模)轻支(撑)。
从现场看,相当多的现场模板支撑不规范:支撑间距大、纵横拉结少甚至无拉结;首层支撑无通板、垫砖或碎木;有的高净空(4米以上)的支撑体系只有一道拉结等。
从方案看,上述倾向更为明显。
一些方案对组模程序、尺寸、加固方法、校验等交待明确,而对支撑系统只交待“用φ48钢管搭满堂架子”,至多加一句“架体纵横水平拉结高度不低于1.8米”,有的甚至未提支撑…部分技术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对模板施工尤其是大模板、高净空施工安全控制的认识,凭经验干事。
如:对标准层和超标准层(门厅、前厅)的支撑与施工作业的特点及由此引出的安全控制要求不甚掌握;对普通模板与大模板施工特点、技术与安全要求的差异心中无数,用一般方法进行高净空、大模板的施工安全控制。
究其原因,认为一是有的企业缺乏模板施工尤其是大面积模板施工的技术管理经验,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对此分项工程施工特性的认识和质量安全控制方法的掌握。
二是管理缺位,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只重视组模而疏于或不屑于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和计算,另一方面相当多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深基坑支护、大模板支撑、高(异)型架体搭设等较深层次安全控制管理知识或对这些知识不求甚解。
三是模板工程在整个部颁标准(JGJ59-99)中与施工技术关联甚密,所涉及的技术规范相对零散,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运用起来不太顺手,致使该项管理工作在部分企业处于相对较弱的状况。
这里主要对结构施工中梁板平面支撑作简单描述。
无论普通组合钢模板还是竹、木模板,其支撑材料几乎均为钢管,使用前须对材料质量尤其是扣件与可调螺栓顶管质量细致检查,避免有安全隐患的材料用于施工。
标准层板模支撑。
首层,一般情况下,首层地面为回填土,不论是否坚实,作业前都要清整夯实,按支撑轴线铺5公分厚通长垫板,其长度至少能承受两个以上支承点,然后按设计间距(一般不大于1米)搭设支撑杆、扫地杆,且“沿高度方向每2米内应设双向水平拉结,拉杆端部应与坚固物连接,无坚固物时,应设剪刀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程DB13(J)45-2005)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组模、校正、加固。
标准层。
一般的结构设计情况下,标准层的支撑除通长垫板不做硬性要求外(板的强度达到要求)与首层是相同的。
满堂红立杆纵横水平拉结一般在距地面1.8米、双向设置。
“其支架立杆四边及中间每隔4跨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模板部分),若现浇多层结构支撑,上下层立杆要垂直且在同一垂线上,即下层结构必须具有承受上层结构荷载的能力。
在模板及其支撑安装中,要认真遵守《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程》(DB13(J)45-2003)中的有关操作规定,确保作业安全。
至于施工方案的编制,其内容应为:材料要求、接头方法、结构设计、板与支撑体系的设计与计算(有必要的话)、构造大样、拉结与剪刀撑设置要求并绘制施工图。
非标准层板模支撑:由于非标准层模板及支撑的特性,其方案编写与搭设及施工作业过程均为质量安全监控重点。
非标准层(4米及以上)作业净空高,其支撑系统要经过计算方可施工,以确保其施工质量与作业安全。
首层施工必须对地基的耐力进行验算,据此得出满足施工荷载要求的立杆间距与支撑分布,在搭设扫地杆的基础上,每隔1.5-2米(根据荷载值)加设双向水平拉接,且“支架立杆四边及中间每隔4跨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引同上)拉结杆端部应与四周框架柱作刚性连接,无坚固物时,应设剪刀撑且连续设置,使其能够承受柱端水平力。
多层现浇结构的上层支撑满堂脚手架亦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规程,从立杆间距、纵横拉结、剪力加固、施工荷载、检查观测诸方面按设计方案要求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模板与支撑作业中,应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程》(DB13(J)45-2003)中 7.13款的规定:“当模板安装和拆除高度在2米及以上时,悬空作业应有可靠立足作业面,支拆3米以上高度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工作台,高度不足3米时可用移动式高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