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金融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

从金融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贸易顺差相对于GDP的规模已经从8%下降到2%左右,美国贸易逆差则从5%降到约3%,全球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已有所纠正,可为什么今天的美国政府却将贸易不平衡视作了一个新问题?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彭文生表示,中美贸易顺差相对于中国的GDP有下降,但相对美国的经济规模来说,贸易不平衡并没有降低,这反映了两国经济相对地位的变化。

此外,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美国收入分配变化,进而促使美国社会阶层分化,而将这一问题归咎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竞争加剧无疑是最简单的做法。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措施最终有没有效果?如何看待其未来的发展和演变?回答这一问题,就牵扯到我们如何理解贸易顺差或逆差的来源。

一般来说,看待贸易差额来源有三个视角。

第一,贸易差额=出口-进口,这一视角强调的是出口的竞争力,主要看汇率、关税、非关税的贸易壁垒,涉及到产业政策问题。

第二是宏观视角,贸易差额=储蓄-投资,涉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的制度问题。

彭文生重点分析了看待贸易差额来源的第三个视角,即金融视角。

这一视角认为贸易差额=对外净资产变动,强调的是贸易差额是由资本流动决定的。

在该视角中,美国贸易逆差是因为金融市场发达,其他国家争相购买美元资产,美元资产并不是免费的,需要用商品去交换,这必然体现为美国的贸易逆差。

贸易摩擦未来将如何演变?彭文生认为,一个可能的路径是财政扩张导致美国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通胀上升,促使美联储加快货币紧缩,降低美国的内部需求,从而降低贸易逆差。

而这一路径能否实现最终还是要看美国通胀能否真正起来。

贸易摩擦的结构、宏观与金融视角
by 彭文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