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技术基础 第二章5

涂料技术基础 第二章5



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过程中的关 键反应之一
羧酸:生成酰胺或脲 1)生成酰胺
羧酸:生成酰胺或脲 2)生成脲
异氰酸酯与一级加成产物的二次加成反应
氨基甲酸酯→尿基甲酸酯:
酰胺→酰基脲:
脲→缩二脲:
与一次加成反应相比:二次反应速度慢,反应程度低; 二次反应导致交联和支化,影响涂膜性能; 二次产物升温时可分解为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脲;
异氰酸酯的自加成反应
1)异氰酸酯结构类似
于烯类单体,可进行 N=C双键的连锁加成, 形成线形及环状加聚物:
2) N=C双键与环氧化物扩环加成
异氰酸酯可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3) N=C=O缩去CO2生成碳二亚胺(碳化二亚胺)
碳二亚胺(Carbodiimide)含有N=C=N官能团,是一类常用的失水剂。
漆中气泡跑掉后再施工;
聚氨酯漆单组分与双组分的区别
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干燥速度块,硬度、耐磨性等均属优
良; 单组分聚氨酯漆主要有聚氨酯改性油和潮气固化型单组分 聚氨酯


聚氨酯改性油价格便宜,无游离异氰酸酯的毒性,保存的 期限较长,但易泛黄,是一种性能较差的聚氨酯漆; 潮气固化型聚氨酯的性能要比聚氨酯改性油好,但仅次于 双组分聚氨酯清漆
芳香族聚氨酯的氨基易被氧化而泛黄
脂肪族异氰酸酯
比芳香族异氰酸酯贵,因此只用于有保色性、耐候性要求
的地方
3.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透明液体(无色或浅黄),易挥发,毒性大; 耐候性、保色性突出;

因此商业化品多为HDI低聚物:

HDI缩二脲多异氰酸酯; HDI缩三脲多异氰酸酯

另一类是乳液型,通过乳液聚合方法来制备 其特点是一步即可完成,不需要抽除溶剂和后分散步骤, 其化学组成也可按照应用的需要进行设计,而不必象第 一类方法那样必须提供足够的亲水基团;

其分子量和NCO反应性基团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
与水分散型聚合物不同:


乳液在聚合物与水相之
间有明显界面,其粒径较大; 某些乳液聚合方法也可制备水分散型聚合物
聚氨酯涂料的主要原料包括:

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

NCO-R-NCO HO-R-OH

二元羟基化合物或多元羟基化合物;


助剂
异氰酸酯的种类
2,4-TDI 2,6-TDI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脂肪族异氰酸酯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 甲基苯乙烯异氰酸酯(TMI) 4,4’-MDI 2,4’-MDI(少量)
聚氨酯的结构
分子结构:
分子链间相互作用——氢键:
聚氨酯分子内部氢键的作用:

吸收内能:20~25kJ/mol,避免应力导致共价键 断裂; 氢键再生:除去外部作用力后,氢键重新生成; 机械性能:坚硬、柔韧、光亮、丰满、耐磨, 附着力强; 耐腐蚀:耐油(溶剂)、耐酸、工业废气
优异性能:
羟基化合物的种类
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含端羟基的饱和聚酯:醇酸树脂、 聚酯树脂、聚合油脂 环氧丙烷类 端羟基聚丁二烯
多羟基化合物
端羟基聚异丁烯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类 环氧树脂
添加剂的种类
叔胺类 金属有机化合物 催化剂 羧酸碱金属盐 酚盐 二元醇、二元胺 扩链剂/交联剂 多元醇、多元胺 化学反应类 水分清除剂 单异氰酸酯 甲基二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三亚乙 基二胺…… 二月桂酸二丁锡、二醋酸二丁锡、辛酸 亚锡、环烷酸锡……己酸/任酸/亚麻酸 (Bi、Ca、Ba、Sr、Mg……)、硬脂酸铁、 氯化铁…… 苯酚钠
水分散型羟基组分和乳液型羟基组分 各有优缺点:

水分散型

具有清澈透明的外观.其胶体可直接乳化异氰酸酯组分; 缺点是较高的羟基含量需消耗较多的异氰酸酯,并且较多 羧基的存在影响成膜的耐水性和其他性能

乳液型羟基

组分可对羟基含量进行自由设计,减少异氰酸酯用量,降 低成本,延长施工时限和减少与NCO 反应有关的问题;
聚酯和水性聚氨酯等



一类是水分散型;其主要通过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来制 备,用碱中和后转移至水相中分散而完成;在某些情况 下需抽除反应时的有机溶剂 水分散型聚合物的特点是分子量低,亲水性基团如羟基、 羧基等含量高,由此可形成真溶液或分散腔体 这种分散 胶体通常粒径小于0.08微米 特征是聚合物粒子和水相界面的扩散互穿。
体,以降低毒性; 比如三聚体(异氰尿酸酯):


实际工艺中让羟基过量,使TDI单体耗完 或者TDI过量,在反应后用真空擦膜蒸发器除去过 量TDI单体
2.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 )
二聚体不溶,难处理,纯度随时间下降; 可经过改性(二缩丙二醇)后使用:
性能已接近或达到溶剂型聚氨酯涂料的水平 无有机溶剂,环保
1. 异氰酸酯组分 在异氰酸酯上引入亲水性基团,以使其易分散于水中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两组分易于混合,但缺点是可能导
致涂膜耐水性和硬度较差,尤其当异氰酸酯组分使用 较多时更为明显。
2. 水性羟基组分,包括含多羟基的水性丙烯酸、水性
物理吸附类
分子筛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1. 氢键


羰基氧原子与氮原子氢形成氢键(环状或非环 状),在外力作用下吸收能量,避免化学键的 断裂;当外力消除后重新形成氢键; 氢键作用可逆,使得PU具有比其他树脂更高的 断裂伸长率、耐磨性、韧性
2. 固化性能

–NCO基团活性较高,因此聚氨酯涂料既可高 温烘干,又能低温固化; 缩短工期、扩展施工季节限制; 含有芳基的异氰酸酯被氧化后生成双醌亚胺发 色团,波长在可见光范围,泛黄严重; 脂肪族异氰酸酯无共轭效应,脂肪链不易氧化, 耐黄变性比芳基异氰酸酯好
聚氨酯涂料
历史
1937年德国Otto Bayer教授首先发现多异氰酸
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进行加聚反应可制得聚氨酯, 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工业化应用; 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酯树脂 的制造技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 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公司及美国DuPont公 司引进聚氨酯工业化生产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开始起步,近 十几年发展较快。
Coating Chp.2 Sec.5 Polyurethane Resin Coatings 聚氨酯树脂涂料
化学化工学院 英晓光 2012
聚氨酯弹性体
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 聚氨酯合成革(人造革)
聚氨酯,全称聚氨基甲酸酯 聚氨酯=多异氰酸酯+多羟基化合物 聚加成 (逐步聚合)
聚氨酯弹性纤维
聚氨酯软泡
在双组份聚氨酯树脂中,NCO/OH比例为1:1.1
比1:1获得的漆膜性能更好

部分过量的NCO与水、溶剂、填料反应生成脲 键 A组分太少,则不足以使B 反应完全,涂膜发 软、发粘,耐水性差,化学稳定性下降; A组分过多,过剩的NCO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 成脲键,进而形成缩二脲、甲酸酯,涂膜交联 密度大,膜脆不耐冲击,
单组分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涂膜固化速度受到施工时气
候环境的影响,在冬季寒冷干燥条件下,不易干燥、固化。
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涂料
水性聚氨酯涂料分为两个组分,其一为水性羟
基组分,另一为水分散型或可被水性羟基组分 乳化的异氰酸酯组分; 二者可在常温或加热下交联固化成膜 水性产品的重要意义

聚氨酯漆施工要点
聚氨酯漆与固化剂必须按照说明要求的比例混合调配,如
果比例不当,会严重影响漆膜性能;

固化剂加入过多会引起漆膜发暗,附着力差,出现针孔、 气泡;

固化剂加入量不足则漆膜软,干燥慢甚至长时间不干,耐 水耐化学性差
在室温静置15~30min后在涂饰,待
被H进攻:
机理2:C=O加成、重排。异氰酸根的C电负性最弱,易被亲核试剂(如
O)进攻:
因此,异氰酸酯反应活性取决于R的电负性:

供电基团使碳原子的正电荷减少,异氰酸酯活 性降低;(烷基) 吸电基团使碳原子的正电荷增加,异氰酸酯活 性升高。(芳基、卤族、硝基……) 叔丁基<环己基<正烷基<-H <苄基(苯甲基) <苯基<对硝基甲苯基<氯磺酰苯基
HDI缩二脲多异氰酸
酯,由3HDI+H2O反应 得到:
HDI缩三脲多异氰酸
酯,比缩二脲的耐热、 耐候性更好:
4.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 芳环未与异氰酸酯基共轭,因此体现出脂肪族异氰酸
酯特性;
TMXDI的NCOα碳原子上没有活泼氢,因此涂料具有
极好的耐候性、耐水性、耐久性、保色性、断裂伸长 率;
水解得到脲衍生物。 碳二亚胺可作含羧基水性涂料的交联剂、粘接促进剂:
当异氰酸酯的种类确定时,反应活性取决于活
泼氢化合物的类型;
一般活性顺序为:

脂肪-NH2>芳环NH2>伯羟基>H2O>仲羟基>叔 羟基>酚羟基>-COOH / -NHCONH->-CONHR>-NHCOO->
二. 聚氨酯涂料的原料
常见取代基对活性的加成:

一.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 异氰酸酯与活泼氢的加成反应
1)异氰酸酯与活泼氢的一次加成反应; 2)异氰酸酯与一级加成产物的二次加成
反应;
2.异氰酸酯的自加成反应
异氰酸酯与活泼氢的一次加成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