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编号:LX-FS-A66462电力施工作业人身安全控制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电力施工作业人身安全控制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必须按计划有节奏不忙乱地推进电力设备检修工作1.按计划每年自3月下旬开始,进行高压停电检修作业。
4、5月份重点处理已知的设备隐患,同时完成防雷设施整治达标工作。
努力消除电力设备故障风险。
2.6月份,按段1号文件中的要求,对关键设备进行分类整治,提高设备质量保安全水平,确保干线畅通。
同时完成防洪危险处所电力设备的加固工作。
3.7、8月份,结合变、配电所预防性试验,重点整治变、配电所内设备隐患,确保本质化安全。
重点是继电保护定值、保护动作时间、自动重合投入时间整定以及微保所实现遥测、遥信、遥控“三遥”功能。
同时完成较大站场电力设备质量分类整治计划。
4.9月份,全力以赴进行秋鉴工作。
对设备质量进行全面鉴定,摸清电力设备优良率、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率。
5.10月份,对秋鉴中发现的设备主要缺陷和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并做好过冬防寒准备工作。
6.对于自闭、贯通外线一站一区间的施工作业,或较大区间,工作量大、完成任务困难的区间,可以申报两日施工计划分段施工(车站变台一日、区间一日),利用两天时间完成。
二、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的数量和规模1.中型以上停电施工作业,每个车间每天只允许安排一次高压停电施工检修作业,安排高压停电作业不受时间限制,但每次作业时间,力争躲开高温时段。
2.每次停电施工检修作业安排的工作量要适中,工作组数要适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不提倡逐杆、逐台盲目地进行检修作业,提倡有针对性记名式整治设备隐患。
4.要搞好设备修前调查,确定具体检修任务,一个高压区段的设备隐患尽量一次停电全部处理。
5.月度施工作业计划要提前15天报技术科,由技术科统筹安排和确认。
主管检修或运行的副段长和安全副段长,统筹安排监控干部和监控队人员。
三、必须认真执行施工作业安全例会制度1.高压停电检修作业,必须在作业前一天召开施工作业安全例会,并保证例会质量,绝不允许走形式。
不召开施工例会不准施工。
2.施工作业安全例会由工作领导人(工作执行人)主讲,全体作业人员都要参加,特殊情况未参加的作业前要补课,否则不许参加作业。
对工作票的安全措施要进行“批判式”地讲解,逐项确认。
3.要明确所有组员分工,尤其是涉及到具体设备的检修任务,防止现场临时安排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生。
4.在检修作业时原则上不允许外雇汽车,特殊情况外雇汽车时,应在施工例会中指定“带道人”,明确专人引导司机驾驶,防止将作业人员运输到未停电设备处所。
工具材料准备要充分,避免中途回车间取材料。
5.对在建的、新建成未正式接管的、停用的、报废的设备进行改造、检修、拆除等所有施工作业,必须按照在用(带电)设备采取安全措施。
6.施工作业安全例会要有录音,保存2个月备查。
安全科每月对每个车间回放复查安全例会(总数的三分之一)的质量,列入考核。
四、必须认真执行工作票制度1.工作票制度是用生命的代价换取的,是保障电力生产作业安全的组织措施;停电作业工作票是保障电力职工的“生命票”。
各车间必须高度重视工作票的签发和使用。
工作票中所列安全措施要具体、完备,最重要的是在施工作业中按照工作票内容不打折扣地逐条落实。
2.工作票签发必须由熟悉设备的技术人员完成,工长严禁签发停电作业工作票,只允许签发安全工作命令记录簿。
工作票签发人必须到施工作业现场,对工作票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3.中型及以下施工作业,车间主任必须把好工作票二次审核关。
工作票签发后,车间主任必须认真审核,对工作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修改完善之后的工作票进行审核签字。
严禁使用不完整的工作票。
4.对于自闭、贯通外线(一站一区间或较大区间)的停电作业要求:①如果执行一份工作票,可以分两个作业组,每组必须采取推进式作业,任意一组施工结束后,严禁提前分段送电,必须在全部作业完成后,通过执行人点名或者电话点名,确认无误后,统一下达送电命令,确保设备一次性送电。
特殊情况(故障情况)需要分段送电,必须征得工作执行人和监控干部的同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分段送电。
②执行两份工作票(车站变台一份、区间一份,较大区间可以分段签发两份工作票),设两名工作执行人,两份工作票在安全措施采取上必须做好衔接,每个作业组采取各自的安全措施,互不干扰。
严禁两组工作执行人用电话或口头约定和确认。
③各车间根据作业区间的长度和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可以自行采取在作业区段两侧各设一名工作许可人。
两名工作许可人与工作执行人进行确认(远方的工作许可人,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联系、点名确认),来完成作业区段两端的停电、检电、接地封线等安全措施;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可能;并向工作执行人报告允许开工时间。
工作票的填写按相应格式办理。
④根据区间作业量,若一日不能完成,可计划两天作业,区间可不恢复供电,安全措施不撤除。
第二日,确认安全措施完备、无误后,再办理开工许可。
这种方式的采取要慎重,在确认天气情况和供电设备良好后,方可采用。
5.所有中型及以下的高压停电施工检修作业,必须由工长担任工作执行人。
在有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由预备工长或骨干工人做执行人。
车间干部对工作执行人要进行适应性培训,对暂时不能胜任工作执行人工作的工长,主管段长和车间主任共同组织现场培训,经过培训仍然不能胜任的要进行调整。
6.工作执行人必须严格遵守《沈铁机发【2010】18号》文件之规定,施工作业前要组织现场踏勘,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设备实际情况。
工作执行人不允许参加作业,要在现场监护工作组员的安全,检查工作质量。
7.要确定有一定工作能力人员担任工作许可人、监护人。
能一个工区作业的尽量自己工区作业,由于班组人员少,确实需要两个及以上班组作业的,必须由设备管辖的工区工长担任工作执行人、由骨干工人担任小组负责人。
五、必须保证职工“不见地线不作业”1.必须保证职工在地线保护且可视的范围内作业,当职工看不到地线时要加挂个人保安地线或小地线。
加挂前必须使用绝缘手套和高压小检电笔验电。
2.不论是在站场、区间作业,为防止反送电,需要将停电范围内的所有低压设备开关全部拉开,不能只拉开接地封线保护区段以内的设备低压开关。
3.任何情况下登杆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绝缘手套和高压小检电笔验电。
4.高压小检电笔和小地线的绝缘试验,按照高压检电笔和地线的标准执行。
六、必须突出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在现场把好人身安全第一关的作用,副主任要肩负起同等安全职责1.所有高压停电检修作业,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必须至少有一人参加(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不能参加的取消该作业),在现场必须注重全过程式管理,控制安全风险。
对停电、开工、完工、送电四个高风险环节实施重点控制。
2.参加作业的车间主任或副主任要亲自监控工作执行人在停电后组织全员第一次站队点名,宣读工作票,逐条对照《电力作业十个开工条件》让每一名组员确认是否符合。
亲自检查全体作业人员精神状态,对精神萎靡、心不在焉、急躁烦躁的职工要主动了解原委,并视情况取消其作业资格或将其作为重点人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互控。
亲自监控工作执行人在完工送电前组织全员第二次站队点名,对照《完工送电五项手续》,让每一名组员确认是否符合。
七、必须体现班子成员科室干部和安全监控队员在现场把好人身安全第二关的作用1.班子成员和安全技术专业干部,必须按照《沈铁机发【2010】18号》文件的规定参加施工作业预备会,审定施工方案和审核停电工作票,按作业等级到现场监控。
2.段成立施工监控队,由有现场经验、懂现场管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员组成。
对施工作业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和监控,重点督促车间班组落实“人身安全控制措施”,对每次作业发现的问题进行写实,并形成报告,供各车间借鉴。
3.班子成员、科室干部和安全监控队员,要在施工作业现场发挥人身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
八、必须执行专职监护人制度1.站场作业要设专职防护员,防止机车、车辆撞人和撞机具。
防止电力器材和地线短接钢轨。
2.平行排列多条电线路等危险处所要设专职监护人,登杆作业要坚持执行“唱杆”制度。
3.专职防护员和专职监护人必须按规定在现场不断监护所有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严禁参加具体作业。
九、必须对“三新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卡培训1.对各车间和科室的“三新人员”安全风险实施重点控制。
劳人科提报具体人员名单,安全科提出安全意识和能力培训需求,职教科组织培训,必须消除“三新人员”在人身安全方面固有的风险。
2.对全体作业岗位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卡”培训,实行持“一证一卡”上岗制度。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