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复习题:一、填空1.西昆派以杨亿编(《》)而得名2.宋初诗坛三派指的是“白体”“晚唐体”和()3.柳永大力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柳永的词集名为《乐章集》4.《珠玉词》作者是()5.《六一诗话》作者是()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7. “苏门四学士”是指()()()()8.元代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以()为一祖,()()()为三宗9.宋周邦彦的词集名(《》)10.词“别是一家”是()的理论主张1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12.辛弃疾的词集名(《》)1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1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宋代诗人()的诗句。
16.宋初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17. 小山词是指()的词作,他按照其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
18. 在北宋词坛上,()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19.北宋词人()的咏物词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等。
20.元好问为了保存金代的文献,编成(《》)十卷,旨在以诗存史。
21.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
22.()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
23.万壑有声含晚籁,()24.(),暗香浮动月黄昏。
25.(),似曾相识燕归来。
26.(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7.今宵酒醒何处,( )28.( ),两山排闼送青来。
29.会挽雕弓如满月,( )。
30.绿阴不减来时路,( )31.梧桐半死清霜后,( )32.问闲愁几许。
一川烟草,( )33.此情无计可消除,( )二、名词解释与问答题1.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努力写作内容充实、平易流畅的散文,扭转了唐宋的浮靡文风,影响深远。
2.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3.苏门四学士:北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在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最欣赏和重视此四人。
4.江西诗派:宋代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这一派以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以“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作为创作理论,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5.“易安体”: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
“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能“化俗为雅”。
二、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三、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6.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语言浅近明白,近于口语。
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广泛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同时,诗中包含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8、六一风神欧阳修委婉自然的文风,即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笔触多情,偏于阴柔之美,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9、王荆公体: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主要体裁为绝句,雅丽精深,寓悲壮于闲淡,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
10、山谷体:黄庭坚诗歌风格特征鲜明自成一体,称为“山谷体”。
其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主要艺术特点是喜欢用拗句,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山谷体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11.说话四家:宋朝时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民间说话艺术开始分门别类,各有门庭,有“四家”之说。
“四家”分别为:“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
由此可见,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为划分标准的。
12、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1)对内容和题材的开拓第一类是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定风波》第二类是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八声甘州》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
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
(2)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3)丰富并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1)市民情调的表现2)俚俗语言的运用3)铺叙与白描(4)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13、苏轼对词的贡献1、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2、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阔了词境3、以诗为词的手法4、风格多样(1)豪放词风(2)旷达词风(3)婉约词风5、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14、清真词的艺术特色(1)周邦彦的词长于铺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2)语言上,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3)音律方面,调美、律严、字工。
(4)周邦彦的词还特别擅长用拗句。
14、清真词的艺术特色(1)周邦彦的词长于铺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2)语言上,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3)音律方面,调美、律严、字工。
(4)周邦彦的词还特别擅长用拗句。
16、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2)语言独具特色1)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2)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3)语言清新素雅,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3)善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清婉秀逸的意境17、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1)多样化的题材内容(2)气势奔放,境界壮阔(3)无体不备,尤擅七言(4)精炼自然的语言18、“诚斋体”的特点: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戏剧性情调中透出理趣。
二是善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瞬间感受的隽永滋味。
三是想象奇特,构思新巧别致。
四是语言通俗、活泼、自然清新。
五是婉而多讽、绵里藏针。
19、辛弃疾词艺术成就(1)意象: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使作品充满英风豪气。
(2)表现方法上的“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3)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艺术风格(4)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5)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1)民间语言的运用,口语、谚语、俚语的灵活使用,使其词语言明白流利,轻松活泼。
2)虚词的运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3)用典丰富自如,恰到好处、浑成自然,别有妙趣。
20、姜夔对词的贡献(艺术成就)(1)移诗法入词(2)独创一格的词境(3)别出心裁的艺术表现手法(4)形式上多有创造1)自度词曲2)精心结撰词前小序。
21、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1、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如怀念亡姬的名作《风人松》。
2、章法结构上,时间与空间交错杂揉。
3、梦窗词的文词生新奇异;语言风格密丽深幽。
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
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从生活道路看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变化。
答: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抒写闺阁中的离愁别绪,有一种牵肠挂肚的幸福感。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一剪梅》“红藕香残”。
后期的词,既有历尽沧桑之感,又有生命将逝之叹,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三、作品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上片写对酒听歌的现境及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下片写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
词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夕阳”“落花”两种意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情爱的失落,体现出词人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这是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
苏轼的这首和诗追怀当年兄弟俩出川应试过渑池时题诗僧寺的往事,抒发人生感慨;感喟人生的飘忽难定,境界高迈。
诗的首联:用了一个“雪泥鸿爪”的比喻。
人生随处飘泊好似什么?应当似那飞行途中的鸿雁暂时歇息在雪泥上。
颔联:颔联对首联比喻的进一步补充阐释,是对人生状态更为准确入微的完善刻画,人生只不过是一场踪迹无定的旅程,“踏”而难驻。
暗示着人生的虚空和偶然、生命的缥缈和易逝。
颈联:诗的颈联上句抒发对慈善老僧的深情缅怀,并印证人生短暂;下句表达不见旧日题诗的怅惘,也深化陈迹易消的感触。
尾联:苏轼从昔日与当前的崎岖旅途,已深深体验了人生飘泊的艰难,弟兄远别的悲苦,并且预感到未来人生道路将有更多的坎坷险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是苏轼悼念原配妻子王弗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阙写写十年相思之苦及死别之痛;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此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
词中采用时分时合的结构特色,多用白描;用语明白如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