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学院、系:化学系任课教师:杨文澜授课专业:环境科学课程学分: 3学分课程总学时: 50学时课程周学时: 4学时2006 年 8 月 20 日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进程第 1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一、水资源◆ 地球上约有97.3%的是海水,难直接使用。

◆ 人类可利用淡水水量占总水量的3%。

而3/4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很难使用。

◆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

这部分淡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有很不均衡。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2400m3/人,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河北省水资源及水污染状况:二、水循环(1)自然循环(2)社会循环与水的自然循环不同,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水的性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二节水质与水质标准一、水质的定义:二、水中杂质的分类 (水污染物)按杂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分类。

三、水质指标污水和受纳水体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是通过水质指标来表示的。

水质指标是控制和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四、常用水质指标简介(1)pH值(2)悬浮固体(SS)(3)COD和BOD五、水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地下水质量标准(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其它水质标准第 2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三节 水污染(一)水污染的定义(二)水污染的原因 1、自然活动2、人类活动(三)水污染源1、水污染源定义2、水污染源的分类(四)水污染的性质及危害1、化学性污染:2、物理性污染:3、生物性污染:第四节水污染防治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

在很多地方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水质不合用。

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改善水质。

即采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一)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三)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1、“防”(预防)“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减少到最少量。

2、“管”“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3、“治”“治”是水污染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各种治理措施,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确保在排入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四)控制水污染途径思路:A、减少废水排放量;B、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

(五)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内容(六)废水处理技术概述废水处理的基本任务是采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1、废水处理方法的分类:(1)按照废水处理的作用原理分类:①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发生变化。

②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利用某种化学反应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

③生化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废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方法。

(2)按照废水处理程度划分一级处理(包括预处理)、二级处理(生物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①预处理②一级处理(物理处理)③二级处理(生物处理)④三级处理(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2.典型的废水处理流程简介设计废水处理流程的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一般的废水处理程序:澄清→回收→污染物处理→再用或排放◆比较成型的流程: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1)一级处理厂流程(2)二级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流程(3)三级处理厂流程(4)城市污水三级处理全流程(5)工业废水处理流程3、污水净化后的处置方式(书P8-10)①排入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②灌溉田地③重复利用:是最合理的出路。

④地下水回灌◆污水回用应满足的要求第 3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 章 废水预处理第一节 概述 ◆ 废水预处理:属纯物理性质或机械性质的,其目的在于去除那些在性质上或大小上不利于后续处理工程的物质。

◆ 去除对象: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

◆ 使用要求:不论何种废水,在送入水泵和主体构筑物之前,均需设置格栅以拦截较大杂物,设置筛网以截留较细悬浮物.◆处理方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自然沉降、自然上浮和气浮等)离心分离◆主要设备:格栅和筛网。

第二节筛滤一、格栅◆安装位置:格栅设在污水处理厂中所有处理构筑物之前,或设在泵站之前。

◆去除对象:用以截留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管道。

◆结构形式: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格栅的效率:取决于栅条的间距。

◆栅条的结构形式:◆污染物的清除: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

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机械自动清除式格栅。

(1)人工清渣格栅(2)机械清除格栅(3)曲面格栅二、筛网某些悬浮物用格栅不能截留,也难通过重力沉降去除,常给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带来麻烦,可采用筛网过滤来分离和回收。

◆去除对象:纺织、造纸、制革、洗毛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细小纤维状的悬浮物质◆装置类型:转鼓式、旋转式、转盘式、水力筛网振动和微滤机等。

◆结构形式:筛网由金属丝织物或穿孔板构成。

(一)转筒式筛网(二)振动筛网(三)水力筛网(靠水力作用旋转)三、微滤机微滤机是截留细小悬浮物的筛网装置。

微滤机是一个鼓状的金属框架,上面覆盖有不锈钢丝编织成的支撑网和工作网。

四、栅渣的处理第三节调节池一、调节池的作用为了使管渠和构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废水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影响,需在废水处理设施之前设置调节池。

主要作用(2个):①调节水量;②均和水质;其它作用:①调整pH值;②降低水温;③临时贮存事故排水。

④生物预处理二、调节池的分类与特征1、形式:圆形、方形、(自然)多边形等,可建在地下或地上。

2、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石结构和自然体等。

3、位置:4、功能:三、水质调节池水质调节的任务是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一)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二)调节池的位置(三)调节池的容积(四)调节池出水方式(五)常见调节池(1)强制搅拌调节池①曝气均和池(空气搅拌)②机械搅拌③水泵强制循环搅拌(2)差流式调节池①折流式调节池②对角线出水调节池四、水量调节单纯的水量调节的方式:(1)线内调节: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2)线外调节:五、分流贮水池(事故排放池)第 4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3章 重力沉淀第一节 概 述1、沉淀的定义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

(1) 当悬浮物密度大于水时,下沉形成沉淀物,与水分离。

——重力沉降 (2) 当悬浮物密度小于水时,上浮。

2、沉淀的处理对象:① 砂粒;② 化学沉淀物;③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④ 生物处理的污泥;⑤ 沉淀污泥的浓缩。

3、沉淀的作用:4、位置及名称: (书P19) (设置部位不同,名称有所差异) A 、沉砂池:去除易沉物(如砂粒)。

B 、初次沉淀池: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步处理;C 、 二次沉淀池:生物处理后用以分离生物膜、活性污泥等。

D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脱水。

5、沉淀类型:根据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 (1)自由沉淀(2)絮凝沉淀(3)拥挤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 (4)压缩沉淀第二节 自由沉淀一、自由沉降动力学本质水中所含悬浮物的大小、形状、性质是十分复杂的,因而影响颗粒沉降的因素很多。

颗粒在自由沉淀时为stocks 公式218)(d g u s μρρ-=表明:A 、颗粒与水密度差(ρs-ρ)差异越大,沉速越快,成正比关系;B 、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成平方关系。

C 、水的粘度μ愈小,沉速愈快,成反比关系。

二、自由沉淀沉淀过程分析由于实际废水中悬浮物组成十分复杂,颗粒粒径不均匀,形状多种多样,密度也有差异,因此常常不能采用上述理论公式来计算沉淀速度和沉淀效率,只能通过沉淀试验寻找沉淀设备和设计参数。

将含悬浮物浓度为C0的原水混合均匀后,注入一组(通常5-7个)沉淀管,经t1时间后,从第一沉淀管深度H 处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C1;沉淀时间为t2时,从第二沉淀管深度同为H 处取样,分析悬浮物浓度C2,……。

可列表计算出各沉淀时间的沉降速度u 和沉降效率E 。

★ 重要概念:▲ 沉降速度:指在指定时间t 内,能从水面恰好沉到水深H 处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u0=H/t▲ 沉降效率:若原水中悬浮物浓度C0,经t 时间沉降后,水样中残留浓度为c ,则沉淀效率为: %10000⨯-=c c c E 。

分别绘制沉淀效率E 与沉淀时间t 和沉淀效率E 与沉速u0的关系曲线:★ 应用:当已知沉淀时间或沉速,可查出去除效率。

★ 缺陷:与实际沉淀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

★ 解决方案:在t 1时刻,沉速大于u 1(=H/t 1)的所有颗粒全部沉过了取样面,而沉速小于u 1的颗粒浓度不变,仍为C 1,这样,C 1/C 0表示这部分颗粒与全部颗粒的重量比,计作x 1,余类同。

将x i 对u i 经t 0时间沉淀,各种沉淀颗粒的总去除率为:dx u u x E x ⎰+-=00001)(式中第二项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可用图解法求得。

★ 改进方法:(1)可以从有效水深内的上、中、下部取相同数量的水样,混合后求出有效水深(污泥层以上)的平均悬浮物浓度。

(2)中部取样方法:利用中部取样方法得到的沉降特性曲线与前面的曲线是很相近的。

第 5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三节 絮凝沉淀由于原水中含絮凝性悬浮物(如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等),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将会赶上小颗粒,互相碰撞凝聚,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因此沉速将随深度而增加。

悬浮物浓度越高,碰撞机率越大,絮凝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见,悬浮物的去除率不仅取决于沉淀速度,而且与深度有关。

絮凝沉淀的效率通常由试验确定。

鉴于以上原因,试验用的沉淀柱的高度应当与拟采用的实际沉淀池的深度相同,而且要尽量避免矾花因剧烈搅动造成破碎,影响沉淀效果。

★ 絮凝沉淀试验原理:采用多点取样法。

在直径约0.1-0.2m ,高约1.5-2.0m ,且沿高度方向设有约5个取样口的沉淀筒中倒入浓度均匀的原水静置沉淀(尽量避免絮凝体因剧烈搅拌而破碎,影响沉淀效果),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各个取样口采样,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计算表观去除率。

以取样口高度h 为纵坐标,沉淀时间t 为横坐标,将各深度处的颗粒去除百分数的数据点绘制在坐标纸上,如图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