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结构图
(新)有责性阻却事由
(主观) 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
罪数
管制
拘役
主刑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刑罚的种类罚金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刑罚累犯
自首
量刑情节立功
数罪并罚
缓刑
假释
刑罚的具体运用行刑情节
减刑
时效
其它规定
知识体系结构分图示例(犯罪主体)
不满14周岁:对一切侵犯法益的行为都不负责
1.周岁的计算
刑法总则知识体系结构图(2010年)
刑法概述(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解释、适用范围)
犯罪客体(法益)犯罪客观方面
基本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
修正的犯罪构成
共同犯罪
犯罪法有明文规定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违法性阻却事由
(客观)法无明文规定的:被害人的承诺等
犯罪阻却事由认识错误、期待可能性、事后不可罚
单位犯罪的处罚:既有单罚,也有双罚。但单罚时只罚个人
2.对8种犯罪负责
已满14周岁3.仅仅8种
不满16周岁4.是指行为,而非罪名
未成年人5.转化为8种的也要负责
犯罪主体6.盗窃、诈骗、抢夺后实施暴
力的:不转化为抢劫
自16周岁以上:对一切犯罪负责(含过失)
然1.不得判处死刑(含死缓)
已满14周岁,
人不满18周岁
2.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犯犯
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不负
罪主精神病人
体部分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负,但
主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成年人犯罪主体盲聋哑人:负,但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体醉酒的人:负,且无从轻、减轻
定罪身份(真正身份犯)
特殊犯罪主体 量刑身份(不真正身份犯)
无特殊身份者可构成共犯
各自利用职务单位实施,但不构成单位犯罪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