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知识问答

安全知识问答

安全知识问答1.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几种?(一)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法。

分成:1. 轻伤事故;2. 重伤事故;3. 死亡事故。

又分成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大于或等于3人以上的事故)。

4. 特别重大生产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或政治、社会影响特别严重的事故)。

(二)事故伤害方式分类法。

分成:1. 物体打击;2. 车辆伤害;3. 机械伤害;4. 起重伤害;5. 触电;6. 淹溺;7. 灼烫;8. 火灾;9高处坠落; 10. 坍塌;11冒顶片帮;12. 透水;13. 放炮;14. 火药爆炸;15. 瓦斯爆炸;16. 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 其他爆炸;19. 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三)事故所属学科领域分类法。

分成:1. 化学性;2. 物理性3. 机械性;4. 电气性;5. 土木设施。

(四)美国标准协会事故分类法。

它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 加害物以及对事故有直接影响的加害部分;2. 机械的和物理的不安全状态;3. 事故的形态;4.不安全行为;5. 个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实际使用时有更详细的分类。

比如加害物又分为机械、泵和原动机、升降机、手工工具、化学药品等小类。

加害部分又分为皮带、冷却系统、机架、飞轮等小类。

(五)日本劳动省事故分类法。

分成:1. 动力运转机械事故;2. 操作行为事故;3.特殊危害事故(包括电气事故、中毒事故、爆炸事故、高温事故);4其他(包括火灾、倒塌)。

2.什么是安全评价的双因素法?任何灾害和事故既有危害程度上的差异,又有爆发可能性的大小的区别。

所谓双因素法就是同时考虑危害程度和发生率这两个因素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危害度-----灾害和事故的危害程度的一种度量。

它应该全面考虑硬损失(又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软损失(例如身体健康、士气影响)。

发生概率----灾害和事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

通常可用统计分析法和主观概率法求取。

例如设备方面的事故概率等于设备故障率与操作失误率的乘积。

双因素法可以用一个量值概括----危险指数,即危险指数=危害度x发生概率利用危险指数可以评价不同灾害和事故对安全的威胁大小。

3.手动控制器设计的内容有哪些?手动控制器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 旋钮。

是用手指的拧转来达到控制的。

根据要求,旋转可以旋转一圈(360度),一圈以上或不满一圈,可以连续多次旋转,也可以定位旋转。

其形状一般有圆形、多边形和指针形。

2. 按键。

也叫按钮、揿钮,用手指或按具按压进行操作。

其形状分为圆柱键、方形键和弧形键等;按用途来可分为代码键、功能键和间隔键3种。

3.键盘。

由几个或几十个按键组成,是一种数据输入装置,键盘的按键组合要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为便于操作,键盘上的按键可以沿盘面倾斜式排列或阶梯式排列,一般以后者为多。

4.杆状控制器。

是常见的杠杆或操纵杆,多用于汽车和某些机械设备上。

杠杆操作具有位置明确的优点,操作人员不用目视可以定位操作。

5.曲柄。

具有快速回转和连续调节的特点,因此,控制定位的意义不大。

把柄直径一般为25~75毫米,曲柄半径较大,要占用较大操作面积,适用操纵力较大的场合。

6.手轮。

其功用相当于旋钮或曲柄,转动力量较旋钮和曲柄为大,适宜于需要控制力较大的操纵装置。

手轮可以单手或双手操作,可以连续旋转,没有明确的定位位置。

7.手柄。

一般是单手紧握操作。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控制器配合使用。

设计时要考虑手握舒服,用力方便,不产生滑动。

4.脚动控制器设计的内容有哪些?手动控制器远较脚动控制器应用广泛,但脚操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一般在下述情况下考虑脚动:1需要进行连续操作,而用手又不方便的场合;2无论是连续性控制还是不连续控制。

其操纵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一般最大力控制在10公斤左右);3手的控制工作量太大,难以完成控制任务。

任何控制器都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脚动控制器也不例外。

脚动控制器的内容主要有:1脚踏板。

从功能和运动机构来看,脚踏板可分直动式、往复式和回转式等3种。

对于直动式和往复式脚踏板,因其运动范围受到限制,故不适合于作精密控制之用,而回转式脚踏板,因运动范围不受限制,只要加适当机构,即可作各种控制工作。

最常见的脚踏板是汽车的刹车和加速自动控制器。

2脚踏钮。

在用手不方便的情况下,脚踏钮是取代手按钮的一种控制器,它可以作迅速的操作,但一般要占有较大的面积。

脚踏钮直径的设计尺寸通常为50~80毫米,脚踏钮的活动距离为12~60毫米。

当不操作而脚仍需放在空制器上时,控制器至少要有4公斤阻力,以防止脚的无意蹬动。

5.诱发误操作的因素有哪些?每个人都有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误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诱发误操作的因素主要有:1.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在噪声、振动、高温、照明不良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容易使人产生误操作。

2.人的生理节律变化的影响。

人在黎明5~6点钟时意识状态最低。

由于疲劳、睡眠不足等外来因素给人情绪上的影响,都是诱发误操作的因素。

从一般工厂的作业时间上午8~12点钟,下午1~5点钟的统计调查,严重事故率的峰值在上午10点钟以后,下午是3点钟以后,从生理影响来看,主要原因是疲劳。

3.人的意识状态差别的影响。

当许多人和设备组合在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参加者意识不同,以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因而在相互信息联系过程中,往往发生误操作。

4.各种设备的设计,没有考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使人在识别、判断和习惯动作等方面产生误操作。

在设计设备(包括各种工具)时应尽可能排除诱发误操作的因素,使设备特征等不致使操作人员发生误操作。

6.什么是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以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这就称为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简称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或预备事故分析。

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险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大概的分析,其目的是判别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性发展成事故。

分析工作在形成系统之前,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如下:1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对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

2调查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

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4划分危险等级,排列出先后顺序和重点,以便优先处理。

5实现事故预防措施。

6指定负责措施的部门和人员。

7.怎样进行故障类型和影响的分析?故障类别和影响分析,简称FMEA(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 ),它是安全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找出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或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故障类型以及研究它们对整个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这种方法是由可靠性技术发展起来的,是确定故障原因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可用在整个系统到元件的任何一级。

运用FMEA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明确系统任务和组成。

2确定分析程度。

3绘制功能框图和可靠性框图。

4列出所有故障类型并选出有效的故障类型。

5列出造成故障的原因。

6将上述各步骤的有关内容列入一定格式的表中,以便分析和查阅。

8.什么是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操作性研究(Operablility Study,简称OS)是当系统中发生一个异常情况后,通过分析其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研究应如何操作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安全、可靠性范围的设计和运行等一般问题。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指出一个系统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然后根据设计和运行的标准来进行对照和比较,接着依次研究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系统的影响。

分析时,应该彻底地、系统地追查其中的因果关系,弄清所有万一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它的结果,这一过程也包括要查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有预防偶然事件的防护设备,还要进一步研究这些设备是否可靠。

最后针对潜藏于系统或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必要的对策。

采用对策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要做重新调查,继续进行这些分析,特别对哪些危险性较高的装置,有可能发生难以预计的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有可能进一步改进当初的一些设计和要求。

9.什么是管理疏忽和风险树方法?管理疏忽和风险树方法(Management Oversight and Risk Tree,简称MORT)是美国能源部门70年代前后提出的,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

它主要的依据是:有些事故从表面上看属于个人违章造成的,但深入研究后,可看出其中必然存在着管理上的原因。

MORT的基本原理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为:1.管理工作失误和差错。

2.管理系统欠佳。

3.已被公认的危险。

这种方法可广泛用于管理、设计、生产和维修工作,以研究改善安全状况,并且特别适用于探索造成危险的管理方面因素,以提高管理工作,保障安全。

MORT方法是用来表达出一个系统相关问题的图表形式的逻辑树,其本身是个复杂的分析过程。

此法目前尚未普遍流行。

图1----15为风险树示意图。

10.什么是事故树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是分析系统事故和原因之间关系的因果逻辑模型。

它是一种演绎的分析方法,首先从预料外的事件作为始端,如以系统失效或人体受伤作为分析始终(称顶端事件,或终端事件),然后列出构成终端事件直接原因的子系统或系统组成单元(也称基本事件),把顶端事件和基本事件用逻辑符号连接起来作成事故树图。

因此事故树就是从原因到结果描绘顶端事件发生过程的一种有向树,它的节点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结果,它的连线是各种逻辑门符号。

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和评价,即可作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应用广泛、逻辑性强、简明和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因而它是安全系统工程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图1-6为事故树示意图。

11.事故树分析的程序是什么?事故树分析的过程的程序如下:1.确定系统----确定需分析的对象,选定需要预防的顶端事件。

2.阐述系统----分析系统,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

3.确定系统安全目标和边界条件----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或有关规定,确定系统的安全目标,并规定建立的事故树的状况即边界条件。

4.调查原因事件----运用演绎分析方法,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5.绘制事故树----从顶端事件起,按其故障原因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找出基本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6.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