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同时国内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较大的进步。

舞蹈作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于我国国民精神文明的进步有着较大的作用。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傣族人民幸福、吉祥、善良、美丽的象征。

文章从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入手,分许了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并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及深远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风格特征;影响分析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anc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our nation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The peacock dance is one of our favorite dance of the Dai people, is also China's Dai People's happiness, good luck, good, beautiful symbol.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Dai Peacock dance, Xu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ai Peacock D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are analyzed in detail.Key words: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impact analysis目录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3)(一)认识孔雀舞 (3)(二)孔雀舞的传说 (3)第二章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4)(一)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 (4)(二)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 (5)(三)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 (6)(四)淡雅美优观的服装特征 (6)第三章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 (7)(一)孔雀舞的发展趋势 (7)(二)孔雀舞的深远影响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10)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一)认识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代表性的舞蹈,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我国对于傣族孔雀舞的最早的记载源于新唐书一书,那时孔雀舞被称作孔雀桃台,这是我国对傣族孔雀舞的最早的记载。

同时,缅甸内部的孔雀舞与我国傣族孔雀舞在跳法等方面较为相近。

此外,在我国傣族民族的相关记载中,记录了古代傣族人民在进行拜佛、迎佛及过新年时均必须跳孔雀舞来表达人民对于来年家庭幸福、国家昌盛的祈福。

现阶段,对于傣族孔雀舞的具体的起源,仍然众说纷纭,其中云南大学的杨德建教授指出,傣族孔雀舞的形成与云南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云南傣族地区的整体的生活较为平和,气候非常适宜,孔雀数量较多,而且孔雀的整体的非常美丽,尤其在其开屏时,全身的姿态非常优美,其认为这时孔雀舞最初的形态。

(二)孔雀舞的传说现阶段对于孔雀舞的传说仍旧较多,但是按照不同的传说的来源,孔雀舞的传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两大类。

现将其分述如下:1.孔雀舞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云南地区的某一个森林内部居住着一群非常可爱、快乐并且能歌善舞的孔雀精灵,每当这群精灵开始翩翩起舞时,整个森林就开始欢乐起来。

但是,在某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个恶魔,并且占领了整个森林,并将美林的孔雀精灵公主作为他的王后。

孔雀精灵公主装作高兴的在孔雀的王国内与这个恶魔成婚,她一边给这个恶魔引路、一边飞舞,将这个恶魔带到了这个森林内部的泥潭,恶魔随之被整个泥潭吞没了,整个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傣家人将傣寨比喻成森林,而孔雀公主则是善良勇敢的化身,她以智慧消来了恶魔,拯救了整个森林,也就是拯救了整个傣族人民,会给整个傣族人民带来好运气。

2.宗教信仰早在一百多年前,小乘佛教逐渐的传入到我国境内,其首先传入的地区就是现在的我国傣族的地区,小乘佛教对于傣族的人文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对于傣族的舞蹈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孔雀成为佛祖身边的一种神鸟之后,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更加的喜爱。

傣家男子头上的头巾把尾部系成扇形展开,据说那是孔雀开屏的象征。

第二章孔雀舞的风格特征(一)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傣族孔雀舞的动作特征是非常轻快的,并且在轻快的同时蕴含有较为稳健的特点。

其具体的轻快稳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傣族孔雀舞在表演时强调膝盖部位柔韧起伏,在傣族孔雀舞各个动作变化时,舞蹈者的膝盖部位一直保持有带有韧性的起伏。

这种韧性的起伏往往随着舞蹈者内部与外在的情感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其次为傣族孔雀舞舞蹈者通过手指、手腕的刚柔的结合,通过手腕与手指的相关动作表现出来,整个动作给人一种非常刚韧的内在感觉,同时随着傣族孔雀舞的优美的旋律,其将孔雀的稳重、善良及温顺的性格全部的表现了出来。

再次,傣族孔雀舞内部的小腿的动作一般均较为快速而轻巧,有力而敏捷,同时在小腿动作的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将眼睛与动作的有效配合,将傣族孔雀舞的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全部的表现了出来。

最后,傣族孔雀舞内部的每一个动作往往是三道弯的形态,这些身体部位不同的三道弯的形态,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图案,能够将孔雀婀娜的体态有效的表现出来。

(二)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傣族孔雀舞整体的舞蹈动作非常轻盈、优美、矫健、朴实,其内部蕴含的感情也非常丰富,当傣族孔雀舞开始时,跳舞者的下身经常呈现出多半蹲或者半蹲的状态,下肢及手臂的各个关键均有一定的弯曲,身体、下肢及手臂共同形成了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

其中第一道弯为弯曲的膝部到脚掌,第二道弯为从人体的胯部到膝部,第三道弯为弯曲的上身到人体的胯部。

同时在人体的手臂上也是三道弯,这三道弯分别为:从手臂到手肘、从手肘到手腕及从手腕到指尖。

此外,在腿部也形成了三道弯,这三道弯分别为从胯部到膝部、从膝部到脚跟,从脚跟到脚掌。

傣族孔雀舞的三三道弯非常美丽,这三道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傣族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信仰以及当地人民的着装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傣族舞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

(三)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的民族象征,经过近百年的各种民间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傣族孔雀舞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同时随着傣族孔雀舞的发展推广,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傣族孔雀舞在进行表演时,对于每一动律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有着较为规范的步伐与地位图。

傣族孔雀舞所包含的动律特征主要有开屏、蹬枝、晒翅、抖翅、点水等,这些动律在音乐的配合下非常轻盈、稳重,在不同的手型和动作下,拥有着不同的意境与美感,同时这些动律较多为半蹲状态,舞者的双膝在屈伸中弯曲,在其落地时非常轻快且非常稳健,当这种动律表现出来时,给观众一种一个美丽的孔雀在大森林里面散步的感觉,给观众一种轻快、稳健的感觉。

(四)淡雅美优观的服装特征傣族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的特征。

起初傣族孔雀舞的表演者主要为男子,主要在广场上表演,他们在表演时一般均头戴盔甲、面具,身上也布满了羽毛状的花纹,腰部扎有彩带,在进行表演时用手挥舞着羽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傣族孔雀舞的形象化。

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傣族孔雀舞在服装特征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笨重的工具逐步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各种较为轻盈的抖肩逐步的进入到傣族孔雀舞表演当中,整体的服饰也表现出淡雅的特征。

第三章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一)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傣族孔雀舞的创始人刀美兰能以舞蹈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雌性孔雀舞的阴柔之美,而以雄性孔雀舞代表人毛相则更多表现出阳性之刚,两者以不同的审美方向且各具特色的将孔雀舞的风格表达的尽善尽美。

<金色的孔雀>刀美兰经典的孔雀舞代表作,集傣族孔雀舞基本语汇和其他舞蹈语汇于一身,更具有文化内涵、古典美、传情意义的孔雀将傣族人民心里所期盼和向往的以及傣族人民美好的心灵自然的刻画和流露出来,使得孔雀舞进入了表演的新时期,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除了刀美兰,从杨丽萍的孔雀舞蹈中,我们可以发现,孔雀舞“本质和内涵不能弃,不断创新是追求”这样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舞蹈亦如人,人性之本是生命之根,积极上进是人生升华所在,这样的生命灵活才能给予孔雀舞更多的魅力。

杨丽萍的很多作品大多来源于傣族文化生活,但通过凝练和提取,又完全不相同于传统的傣族孔雀舞蹈,她努力通过肢体的灵活表现来塑造一种完美的孔雀姿态,进而向观众表达出表演者的激情以及创作者创作的灵性。

(二)孔雀舞的深远影响任何一国的文化都是经过不断变化和演变后,形成今天厚实的文化底蕴,舞蹈文化亦如此,从带有各种时代因素和融入新元素的现代舞蹈文化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不论是从创新从思维还是从想法上,与传统舞蹈文化都存在有很大的差别。

刀美兰是舞蹈届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孔雀舞蹈传承人,她将孔雀舞带入了另一个使人们眼前一新的世界。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宗教意识逐步淡化出人们的信仰,具有浓厚宗教物象的孔雀舞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表演者的表演方式来改变自我,大部分孔雀舞的主人为女性,可以通过女性柔软的身躯,唯美的身体曲线和流畅的步伐扮演孔雀,这样能在摆脱祭祀且生硬的舞蹈前提下,更生动更形象的体现孔雀的灵性与妩媚,使得带有宗教意识的孔雀舞,在传播信仰的同时,由民间舞向艺术层次有了过渡与升华。

结束语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将会更大,各种类型的民族舞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迎来更好的发展推广机遇。

整个舞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

傣族孔雀舞作为我国非常优秀的舞种,其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伟大劳动人民的结晶,能够在很多方面反映出傣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傣族人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1]周灿,尹卫东,景德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宏傣族孔雀舞的旅游价值及开发[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183-184.[2]陈孟云. 傣族贝叶文化资源的现代性之路——以傣族舞剧和电影《孔雀公主》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1,05:152-154.[3]林飞鹤. 集自然、典型、艺术美于一体从木雕“生命的旋律”等作品的创新谈起[J]. 上海工艺美术,2011,03:74-75.[4]尹卫东. 论少数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德宏傣族孔雀舞艺术为例[J]. 美术大观,2011,11:74-75.[5]杨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红,赵芳. 想象的共同体:跨境族群仪式性民俗体育的人类学阐释——基于傣族村寨“马鹿舞”的田野调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2:52-58.[6]赵芳. 五彩云霞炫京华和谐云南展风采——云南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综述[J]. 今日民族,2006,09:7-14.[7]李延超,饶远. 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2006,11:41-48.[8]赵铁春.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Z1:22-30.[9]王峰. 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综合文化素质测评复习题[J]. 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Z1:70-77. [10]方莎,陈鸣. 浅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业态的发展——以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43-49.[11]郭超. 民族生活土壤的艺术瑰宝——《召树屯》与《智勇的王子希热图》的比较[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01:56-58+55.[12]谢莲花. 孔雀舞的传承基础与审美合力——以毛相、刀美兰、杨丽萍为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1:92-94.[13]范道桂. 让民族文化血脉代代相传——《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卷)读后[J]. 今日民族,2007,06:15-19.[14]赵世林,田婧. 民族文化遗产的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以傣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52-56.[15]聂乾先. 关于构建云南“一族一舞”的情况分析——兼及对“原生态舞蹈”的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10,05:61-68.[16]李晓艳,曾金华. 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 大众文艺,2015,05:165-166.[17]陈晓霞. 有一位美丽的孔雀公主——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舞蹈家刀美兰[J]. 四川统一战线,1996,12:18-19.[18]岳文. 翩翩孔雀舞柔柔葫芦丝——介绍少数民族乐器葫芦笙、葫芦丝和一首葫芦丝独奏曲[J]. 视听技术,1997,07:158-159.[19]熊黎明. 民族舞蹈艺术舞台展演文本的符号叙事——以《云南映象》为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01:45-49.[20]龚锐. 云南德宏傣族宗教消费世俗化现象考察——以芒市那木寨、瑞丽喊莎村和大等喊村为例[J]. 佛学研究,2004,00:337-343. [21]尹建宏,江东.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85-91. [22]张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实现“双赢”的思考——以云南少数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新西部(下半月),2009,10:131-133.致谢在导师xxx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终于提交了这篇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