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内容:
1、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2、校长对此课题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了研究此课题对县大柳塔第一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去完成,不要敷衍塞责,要为课题研究负责,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负责。

课题研究方面遇到困难或麻烦应及时上报,校领导配合你们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3、、两专家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研究过程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估。

4、老师最后代表课题组做了研究此课题的表态发言。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课题研究的题目:《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

”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

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2、小学生和家长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3、小学生家长的走访。

主要以养成教育走访记录表的形式进行。

4、总结交流分析。

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5、形成研究成果。

主要以实验论文的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问卷调查法:在活动开展之前,针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成因,问题和误区,为研究活动找准方向,确定重点。

3、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4、对比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

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对比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重要的。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活动中回顾、反思、总结和提升,经验交流,成果推广,形成符合实际地域的观点或成果。

(四)组织: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成员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坚强的后盾,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完成。

(五)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跟有经验的老师或专家交流探讨,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实验研究论文等。

课题研究成员负责完成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成果等。

课题研究成员负责在研究过程中及时督促与指导监督,完成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和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成果等。

(六)课题研究进度: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养成教育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

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3、成立本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第二阶段课题启动实施与研究阶段、开展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研究,形成调
查报告,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数据和问题等事宜。

3、收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地分析研究,不断摸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完成质量较高调查报告和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1、汇总课题研究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力争有效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2、准备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接受课题结题验收。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和文献探讨,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有关资料准备。

(七)经费分配:学校为该课题研究有专项经费保证,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的习惯)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的习惯)
4.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实验论文。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一)内部条件:课题研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

从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了较好的人员条件。

1、课题主持人:大学本科毕业,对教育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等。

2.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青年教师,这样的研究小组,既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管理班级和学生,又有利于教学相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无论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棒的。

3.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爱岗敬业,踏实肯干。

因此,能保证本课题在科学、高效中进行并完成。

(二)外部条件:1.县大柳塔第一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
兴教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2.随着养成教育的深入人心,广大家长必将越来越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形成合力,促进该课题的顺利研究与实施。

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证,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专家意见和建议: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此课题研究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

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

4、家庭生活条件也很重要。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预期选题理由、研究设想、课题设计论证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出现了只注重理论轻视实际的情况,现将研究计划略有调整如下: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肤浅和外部因素诱惑力强是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第一大障碍;父母对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第二大诱因;父母和老师一言一行也或多或少潜移默化着孩子和学生等等。

针对此客观现象,我们课题组结合本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做了相应的调整。

1、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全方位的宣传养成教育的理论知识,比如:和家长沟通交流,发放理论知识宣传单等。

2、课题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要各负其责,不能有丝毫马虎,遇到自己没有遇到过的疑难问题,成员碰头共同协商解决。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这样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研究此课题过程中不能理论和实际脱离,力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真心有耐心的去完成本课题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4、在走访调查环节,课题组成员力争面对面和家长、学生、老师沟通交流并认真记录,拿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5、县大柳塔第一小学这地方的学生家长思想觉悟不太高,在研究的过程中尽量发挥正能量,抵御住思想觉悟不高等负能量的思想和行为,为本课题研究的真、实、全筑起严密屏障。

6、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养成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时时处处有养成教育的鞭策。

综上所述,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家长学生和本地区本校的社会环境实事求是地做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