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分析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分析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分析【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我们国家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

园林景观基本覆盖了城市的各个空间,而居住小区的景观更是住宅小区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经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

本文主要对安徽建筑大学附近的几个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造园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构筑物及景观小品)道路铺装一、地形地形在景观的营造中起着隐性的影响全局的作用,地形是其他物质造园要素的基底,各种物质造园要素中的任何一种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地形而争取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而且地形也能影响某一区域的美学特征,影响空间的构成和空间感受。

在居住区中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复杂地形,一方面,地形被密集的路网及活动场地分割,显示不出自然情趣,另一方面,复杂的地形不便于老人,小孩的日常活动。

在居住区中,一般采用微地形的设计手法,地形小一些,密度大一点,这种地形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隔绝车行道路及视线对绿地内部人的活动的影响,同时又给外部一个丰富的观赏面,这样,一个个相对静谧、有趣的小空间就形成了。

在我们调研的陶然居小区中,就有微地形的处理,使得在有限的空间中妙趣横生,再在其间配置汀步,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

二、水体中国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高峰,历来的传统设计中就要以水为魂的说法,自古以来都不乏临水而居的雅舍。

现代人在选择居住小区时,已经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满足基本居住要求的小区,而是逐渐开始关注小区建筑的样式和外部环境,小区水体景观从无到有,从有到独具特色。

水景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其中静态的水景包括规则的水池、自然形态的水池等,主要利用其可塑的形态、以及对其他景观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来营造轻松自然我景观氛围;而动态的水景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类型众多,风格多变,利用其丰富多变的状态和声音来获得充满活力的动态景观。

在调研的郁景苑中就有这样一处秀美的水景。

岸线优美流畅,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对岸线不够重视,随手勾画,太过规整或者不够生动自然,亦或与周围景观不协调,或者使园路晦涩别扭,虽然看似自然,但也要精心设计;水面收放自如,一侧水面宽阔,水边设廊架供人停坐静赏,另一侧水面狭长,园路绕水走,与对面隔而不离;岸边设有置石,增加自然的亲和力,由于小区中的水景通常是人工挖掘,设置石可削减人工的痕迹,添加自然美;小桥位置合理,偏一侧而放,我们之前快速设计水景设计中,常将桥居中而放,使得水景呆板不活泼;园路绕水走,但稍退几步,留出过渡空间;栽培了水景植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居住区的水景由于物业跟不上而变得干涸,丧失原有的景观功能,非常破败。

这教导我们,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慎用水景,不是所有居住区都适合水景,如果要用,也不是水景越大越丰富就越好,大水景一方面侵占了居民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日后的维护成本。

所谓有水景的小区不一定高档,但是高档的小区一定有好的水景。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在赖少奇艺术馆的公园中,水景是规则面状的,但是在居住小区中,动态的,亲和的呈点状,线状的水景比较适宜。

三、构筑物及景观小品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构筑物及景观小品设计也非常重要,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细致周到的细节处理,决定了小区的品质和品位。

1、logo墙一进陶然居小区,映入眼帘的便是logo墙,简洁的图案和纹理明快的表示了陶然居的理念,景墙前为叠水景观,增加了景观的流动感,虽然现在已经破败了,景墙后为植物组团,矮的南天竹和高的桂花相搭配,还有高低错落的花池,丰富了人们视觉,听觉,嗅觉上的感受,同时体现了小区品位品质,在入口处都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景观感受。

2、地下停车场采光井和通风口现在大部分的小区都采用了地下停车场,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地上面积,但是为了满足地下停车场的通风和采光,地上就要设置相应的构筑物。

为了不破坏地上景观的和谐,这些构筑物一般采用和建筑相同的颜色和材质,周边再加以植物遮掩,方不显突兀3、廊架在小区的广场上,常常会用到廊架,供人们休息,这时要注意廊架的材质,不可与周边关系产生矛盾。

在陶然居的儿童游戏广场上也设置了廊架,但位置安排的并不合理,将廊架安放在了主要道路的路边,这使得人们在此休息时会受到频繁打扰。

应该将廊架安放在远离道路的内侧,使用率才会提高。

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处也常会用到廊架进行遮挡,这时要考虑廊架的绿化。

4、造型灯及座椅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需要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提高设计品味,如灯具和座椅等常用的设施要能够提高整体环境的设计品味。

景观小品应具有具体的设计主题,其主题应与居住区整体设计的立意相吻合,适宜小区不同年龄段的观赏,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品味。

室外工程构筑物除了一般设计中要考虑到的功能需求,也应注意其景观下过,并且注意其色彩、形态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四、植物植物是景观营造中最具有自然意味,最具有生命力的物质要素,通过植物要素与其他造景要素的结合,使景观空间更具有大自然的属性。

居住区的景观配置一般以园艺式的植物景观营造为方向,即以色彩,形态,类型极为丰富的大量观赏植物应用为主,营造出人工模拟自然的景观。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虽能独立发挥营造空间作用,但往往在整体空间布局中处于附属地位。

1、乔木乔木往往结合建筑小品、道路等形成骨架,形成空间结构2、灌木灌木往往结合建筑小品,弱化其生硬的线脚关系,并与各级道路以及场地相结合,形成某些局部的空间围合。

3、藤本藤本植物用于攀附和遮挡,往往与廊架、栏杆等建筑小品及公用设施相结合,具有美化、遮挡的功能。

4、花卉地被花卉地被往往用于点缀,与乔灌木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审美效用的植物群落,甚至花镜,以及种在花坛中,形成景观小品。

5、草坪草坪作为覆盖地表的主要材料,并由于它具备其他植物所具备的“实”相反的“虚”的特性,形成开敞的空间。

五、道路在现代住宅景观小区中常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小区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成整体。

园路作为景观道路的重要部分,在景观住宅小区中广泛应用,其在表现住宅园林景观环境,以及绿地系统的格局分割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地营造了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1、景观住宅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园路的布局设计上,除了依据景观建设的规划形式外,必须结合地形地貌设计。

一般园路宜曲不宜直,贵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依山随势。

回环曲折,要自然流畅,犹若流水。

2)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园林中园路的设计要遵循”人行走为先”的原则。

修筑的园路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要考虑到人的行走习惯。

所以园路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

否则就会导致修筑的园路少人走.而园路的绿地被踩出了园路的状况。

3)园路要具有环绕性在之前的设计中,我们学生经常画一些走不回来的路,这是不正确的,园林中的道路应形成一个环状道路网络,四通八达。

道路设计要做到有的防矢,因景设路,因游设路,不能使游人正在游兴时“此路不通”。

更不能使居民不方便。

使路通畅并与景相通的同时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结合,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并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来。

在设计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过渡再和建筑物联系。

园路通往一般建筑时,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形成分支,以利行人分流。

同时园路一般不穿建筑物,而从四周绕过。

在圆路的设计中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

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2、小区道路的尺度居住区道路:w>20.0m小区路:w=6.0~9.0m组团路:w=3.0~5.0m宅间小路:w>2.5m园路、人行道、坡道宽:w=1.2m轮椅通过:w≥1.5m 轮椅交错:w≥1.8m尽端式道路的长度:L≤120.0m居住区最大纵坡:i<8%园路最大纵坡:i<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i<5%轮椅坡道:i<8.5% 一般i=6%人行道纵坡:i<2.5%3、消防道路1.)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6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7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8 )一般消防车的长度均大于或接近10m,高度近4m,宽度近2.5m。

4、汀步汀步是最次要的道路,不可滥用。

六、铺装当居民在居住小区休憩活动时,视线所及的,除了蓝天、白云、树木外,接触最多的就该是地面了。

巧妙又合适宜的铺装设计可以使空间更具魅力。

因此铺装应与周围环境、生态、建筑统一协调。

1、铺装的作用1.)保护地面作用铺装材料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具有保护地面不直接受到破坏,能阻止光秃土地的冲蚀,能承受车辆的滚压。

能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条件下发挥作用。

相对稳定,不易变化,可以高频率地使用,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维护。

2).统一作用铺装地面有统一协调设计的作用。

在城市环境中,铺装地面这一功能最为突出,它能将复杂的建筑群和相关联的室外空间,从视觉上予以统一起来。

当建筑物的色彩和地面铺装的颜色相同或相近时,给人以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

在景观中铺装能够统一和连接各因素,当单独的元素缺少联系时,独特的铺装能够起到统一的作用。

3).构成空间个性铺装材料的材质、图案、造型都对所处空间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够形成不同的个性空间。

如细腻感、粗犷感、宁静感、乡村感、喧闹感等等。

青石板会给人以宁静轻松的气氛。

大理石给人以壮严,稳重的感觉。

木质铺装会给人以回归自然、温暖亲切的感觉。

在设计中为了满足所需的情感,就应对铺装材料有目的地选择使用。

但为了确保整个设计统一的的原则,应注意到材料的过多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