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 目录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 节饮食与营养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第3节合理的膳食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第2节食物网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概念2、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4、明确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二、教学重点:1、生物与生物学的概念的理解2、生物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总结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四、学习过程:环节一: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试着总结什么是生物。
动物,植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即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环节二: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如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玩具熊,前者是有生命的而后者是没有生命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再让学生举例自己周围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河里的鱼,虫蚁鸟兽等等是生物,而学生周围的桌椅板凳黑板是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从本质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从而更加明确生物的意义。
环节三: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命现象,从而完成书本上的讨论,设计意图:通过生物现象直接的总结生物的特征。
环节四:在学生未总结完全的情况下教师继续引导总结生物的特征:1、生物体能生长发育2、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3、生物可以繁殖4、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5、生物活动需要能量设计意图:属于学生中的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重复理解再记忆环节五:生物学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以便于更好的学习。
环节六:让学生接受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生物技术的成功,教师再引导介绍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利用鸟巢而建筑的国家体育馆,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对于改良作物品种和治疗人类疾病,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保护和改善是呢个太环节,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等。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领会“观察”,“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2、说出观察与实验常用的器材;3、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4、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二、教学重点: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三、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提出疑问:请同学们思考:科学家是怎么样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也就是说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呢?设计意图: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思考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环节二:让学生自己读有关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并从这个书中提供的故事中总结出亚里士多德揭示蚂蚁的秘密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环节一中得到生物学的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小资料,学生可以直观的获得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
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环节三:尝试观察给学生简单准备一些叶片,让学生观察叶片,再总结怎么样观察的以及观察中注意哪些情况?教师再总结。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技能,运用观察需要注意什么呢?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教师再总结:进行观察时,首先眼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看看观察的对象具有什么特征和特性,再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特性对观察对象作出分析,判断。
有时候,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然后总结观察的规律,这样实际动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环节四:学做实验实验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科学探究假设,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如实地,及时的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
那么实验时需要一些实验器材,(提前准备好的),如试管,解剖盘,培养皿,烧杯,滴管,酒精灯,吸水纸,纱布,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的接受实验。
注意:给学生提供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安全问题。
环节五:学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小结构。
显微镜的各个部件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小,可以使物象更清晰设计意图:了解显微镜的构成,以便于使用显微镜环节六: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
二: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然后,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并转动反光镜。
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
三:放置切片标本取一片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
切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切片为止。
四:观察用眼睛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物象清楚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以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五:收镜实验完毕,将切片从载物台上取下收好,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部擦干净,将压片夹转向后方,放光镜转到垂直方向。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然后按照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设计意图:正确使用显微镜环节七: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巴斯德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敞口的瓶里装有煮沸的肉汤,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质,原来是肉汤中出现了细菌。
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2、作出假设:可能是肉汤自动生出细菌,也可能是细菌从空气中跑到肉汤里去了。
3、制订计划:将肉汤分为两组,一组能够接触到细菌,另一组接触不到细菌。
把肉汤分别装入两个圆底烧瓶中,将其中一个烧瓶的瓶底用高温拉制成弯曲的鹅颈状。
4、实施计划把两个烧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静置数天,鹅颈烧瓶内的肉汤较长时间内不变质,另一个烧瓶中的肉体很快变质。
5、得出结论细菌从空气中进入到肉汤里,使肉汤变质设计意图:学生讨论:1、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2、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探究这个问题?环节八:让学生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四、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反馈达标:六、教学反思: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进行分析归类;2、说明环境的含义;二、教学重点:1、分析,描述并归类生物的生存环境;2、进一步理解什么事环境;三、教学难点: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切入主题;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质疑:脱离了环境生物能不能继续生存,同样的若没有环境,生物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析,如:以校园环境为例子,没有校园里的生物我们的校园是什么样的,同样的没有环境校园里的生物如:花草树木又是怎么样的?)设计意图:点入主题,寻找机会让学生明白生物与环境;环节二:那么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什么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呢?观察几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并说出它们的生存环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再请学生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
继而让学生总结什么是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并说出归类的理由;设计意图: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并说出归类的理由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各种让学生举例的基础上试呃,试着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示学生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的方法很多的,如:有的植物喜欢光照。
我们叫做阳生植物比如苹果梨和桃,有的植物耐阴我们归为阴生植物;可以按照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分类,也可以按照环境自身主要成分的特点来归类,如草原,海洋,淡水等特点归类)继而再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一个发展的各种因素。
对于一个生物体或群体而言,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群体的其他生物的总和。
环节三:观察校园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我们的校园里可以看到低矮的灌木以及各种花草,甚至更小的植物以及一些生物。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且自己设计一张表格记录观察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观察生物以及生物的生存环境。
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六、反馈达标: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三、教学难点:试验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切入主题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呢?(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如果鱼儿离开水会怎么样呢?(让学生描述)环节二:环境因素由环节一提出环境因素,并举例鱼儿生活在水中,哪些是鱼儿生存的环境因素呢?环境因素: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并分类)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如同种或者不同种的动物,植物或者是微生物等;环节三: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本活动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初步学会控制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选择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多株幼苗(如玉米,青菜等)分成两组,分别栽种在同样大小,材质的花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