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


易中天 易中天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法>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感谢观看!
申时行:现实终大于理想

“蕴藉不立崖异”:胸中富有积蓄, 但是不近悬崖,不树异帜。 ——王世贞《内阁首辅传》

他坚持调剂折中的原则。他确实看透 了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 家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文官。他试图建 立一种和谐社会。
黄仁宇观点
个人思考

中国两千多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 以道德和礼仪代替法律的社会,人性 致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之“阳”被夸张扩大,人性之“阴” 却无法管制,导致制度一步步走向僵 化。无论有多少杰出的人才出现,制 度上的缺陷如不弥补,终究走向失败。 这也是必须建立法制社会的原因。
结语

胡锦涛曾说:“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从严治党,底线思维与顶层设计。


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挑战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改革的核心:制度创新。 处理好四个关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参考书目

《帝国的惆怅》 《帝国的总结》


败也张居正

戚继光是本朝最有才能的将领,其被劾罢官三年以后不能见谅于万历,原因全在 于他和张居正的关系。 戚继光的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一镇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 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文官高于武官)。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

管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帝国 在许多问题上一定是要生出罅隙的
明神宗万历

朱翊钧( 1563 年— 1620 年),即明 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 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 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 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 1572 年),明穆宗驾崩,10 岁的朱翊钧即 位,年号万历,在位48 年,是明朝在 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阳:道德伦理(公认的理想)
阴:私心贪欲(不可告人的私欲)

文官们无一例外的从小熟读“四书”。 文官们绝大多数由科举出身。要消除 他们都知道施政出于仁民爱物之心, 文官们不愿公开的私欲是不可能的, 亦即同情怜悯之心。 因为整个社会都认为做官是一种发财 的机会。
海瑞:无用处的好人

海瑞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 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 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万历十五年·三件事

勤奋的万历皇帝开始不上朝了

海瑞去世

戚继光去世
勤奋的万历皇帝开始不上朝了

其动机的悲剧是出于一种报复的意念,因为他的文官不允许他废长立幼。

张居正事件以后,他明白了别人和他一样,具有“阴”“阳”两重性。

万历登基以后,虽然坐在他祖先坐过的宝座上,但是他的职责和权限已经和它的 前代有所不同。他的祖先,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为绝对的道德标准,而他却是 在他的臣僚教育下长大的。坦率的说,皇帝最好毫无主见,因此更足以代表天命。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
主讲:张恩
PPT制作:赵成龙
材料搜集:张盛哲 周伟杰
作者简介

黄仁宇,美籍华人,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机电工程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仁宇辍学参军,1940年自成都中央军校毕
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远征
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 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 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

多少年来,文官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 时摒弃他个人的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 俯伏跪拜之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 延臣。万历皇帝以他的聪明接触到了事实的真相,明白了自己立常洵的计划不能 成功,就心灰意懒,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愈工的消 极对抗。
张居正 申时行

以整饬纪律自居,而实际上他是强迫 各人保证不生罅隙。

用恕道待人,又鼓励诚信,就是希望 各人自动的各尽其能的补救罅隙。
张居正:理想大于现实

张居正的根本错误在于过度自信,不 能谦虚谨慎,不肯对事实作出必要的 让步。

他把所有的文官摆在她个人严格的监 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 或罢黜,因此严重地威胁了文官阶层 的安全感。他偏激的办法就是和全国 的读书人作对。而在一个礼仪与道德 代替了法律的社会,这样做注定是失 败的。
书评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一部改变中国人
阅读方式的经典。1982年英文版荣获美国国
家书卷奖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和评
论界的关注。中文版入选《新周刊》和《书城》 “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 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 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 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 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不就组织和技术之短

制度上的困难:

以熟读诗书的温热治理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 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 的能力。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成也张居正

败也张居正
成也张居正

在无数史书中,戚继光是英勇无畏的化身,他能谋善断,所向无敌,这一切都是 事实,但他也有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去拜码头,请客送礼,大 吃大喝一通,然后再认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资,绝 不可能承担得起这么高的花销。所以结论就是:戚继光是一个既收礼又行贿的人。 在抗倭战争中战绩最为卓越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吧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 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它的天才的将领。 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 他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做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 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