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之我见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德育问题,并分析了相关的原因,笔者结合农村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解决的办法,希望能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9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

本人在农村工作已二十余年,长期兼任班主任工作,参与我镇并负责建设我校留守儿童成长家园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省电视台为此来我校录制节目,就我校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在全省进行了宣传和交流,现结合我校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谈几点我们的做法。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大寨镇中心校辖区共有3所小学,学生源自大寨镇附近9个自然村。

现有学生856人,教学班21个,留守儿童占70%以上,学校留守儿童的主要不良表现为:
1、人格发展不健全。

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关爱。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不愿与别人交往,形成孤僻、暴躁、不善与人交流和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的性格。

2、思想品行问题多。

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好逸恶劳不遵守规章制度等。

3、家务劳动负荷重。

不少的“留守儿童”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要为年迈的或有残疾的监护人分忧,承担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沉重的家务劳动,使学习成了“副业”,繁重的家务使其对学习索然无味!
4、安全监管不到位。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心理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学校因素。

当下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学校德育课落实不到位,德育活动开展不够,很多学校将德育工作放置一边,德育教学的内容存在脱离学生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情况,“重智轻德”的观念在学校和师生意识中不断加深。

3、社会因素。

在家庭中,父母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承受着精神上的贫困,他们与父母缺乏基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产生陌生感,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

在学校中,他们
经常受到其它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4、三者互动的道德机制缺失。

长期以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忽视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这也大大制约了各种因素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功效,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及行为上衍生出许多问题。

三、解决基本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育人观。

在对待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本着“直木做梁、弯木做犁”的育人观。

首先要坚持以“留守儿童”为本的思想。

帮助他们制定长短期发展规划,确立人生目标。

其次要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转变为教书育人、监护育人、抚养育人的复合型教师和父母型教师,由枯燥乏味的说教者转变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领航者。

2、奉献爱心,营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是要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

二是通过建立诚信“信用社”、举办生日班会等多项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情感抚慰,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是为“失家”的留守儿童“安家”。

四是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广泛动员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给留守儿童捐赠生活、学习等用品,让他们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强化管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要构建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
细则,确定留守儿童帮扶对象,明确工作责任。

二要建立健全儿童成长纪录袋,将外出务工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对教育的投资、联络方式等情况增加到档案中来,有的放矢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要定期开展“会诊”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让他们长久积压的心语得到倾诉。

四要建立与大学生联系的长效机制。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与大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听报告、谈心交流等活动,给他们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的榜样。

4、多管齐下,实施关心“留守儿童”的综合工程。

学校要大力倡导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留守儿童管理的综合工程。

一是实行“留守儿童”家访日制度,责任教师要及时与其父母和监护人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

二是开办“家长”补习班,做好培训工作。

相互了解儿童的表现及学习状况,同时向家长和监护人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是聘请家庭助教,如聘请退休教师、待岗大中专毕业生、老红军等人做他们的家庭助教,营造关爱他们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搞好评优选模,每年开展“好家长、好邻居、好干部”等的评选活动,通过身边鲜活的好人物、好事例树立典型,从而以点带面、不断辐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