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鲳鱼混养南美白对虾项目分析
一、市场环境与分析
养虾是高回报的作业,也是高风险的。
市场供求决定对虾价格高低:出口限制,加工厂收购量能萎缩,或者对虾产量大增都会使国内对虾供大于求,虾价走低,05年—07年,因反倾销案及一系列的绿色壁垒关卡,出口受限,虾价连续3年走低,最低曾逼近成本价,反之,虾价高企,2008年,经行业的整顿后,出口恢复正常,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美国08-10年对虾进口量没降,且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内销量增加3成。
08年初受寒潮,年中受黑格比强台风影响,对虾减产,对虾供不应求,08年,30只/斤价格在15元/斤左右,利润7—8元/斤;09年风调雨顺,虾价比08年略降,30只/斤价格在14元/斤左右;2010年,岭南地区普遍减产,尤其全国最大产虾地区—湛江最为严重(产能占全国1/7),阳江情况较为轻点,土塘养殖较高位池成功率高一半以上,虾价再度上升,30只/斤价格在18元/斤左右。
养鱼风险较养虾低很多,养殖周期短(90-110天可达0.4-0.7斤/条),产量稳定、价格波幅不大,但利润空间相对小。
金鲳鱼生长快、病害少,属中档鱼品质,售价较高,其生长周期和管理模式和南美白对虾十分接近。
经科研技术机构实验认为,鱼虾混养模式鱼虾密度相对不高,金鲳鱼能吃掉死亡的对虾残体,捕杀病弱个体,防止虾病传染而大规模发病,两者混养,成功率极高,风险相对大大降低。
分析:对虾出口已正常化,加工厂库存量极低,内销市场在扩
- 1 -
大,农产品普遍涨价,预计2011年还将保持高位。
金鲳鱼近年价格一直较好,北方地区消费最大的两条鱼其一就是金鲳鱼,另一条就是带鱼,第一造鱼若赶在开渔节前(每年休渔期5.16_8.1)上市,售价很好,2010年休渔期金鲳鱼0.4斤的13.5元/斤(金鲳鱼成本价在8元/斤),而休渔结束后,此时是鱼大批上市的时候,鱼价去到11.5元/斤。
二、金鲳鱼混养南美白对虾经济分析
(一)该模式优势:
1、鱼虾混养,成功率高,风险低。
金鲳鱼少病害,对虾低密
度放养发病率降低,该模式虽比精养对虾模式利润低,但成功率高很多。
2、两个品种养殖周期都比较短,管理方法相近,长速快,上
市价位高。
周期:对虾养殖70-120天,鱼养殖90-120天。
(二)每亩池塘投入与收益
平均每亩投入产出情况:
第一造投苗
时间
收获时
间
投苗数量收获规格成活率
饵料系
数
产量
(斤)
价格产值
虾 3.25 7.15 30000尾35支.尾45% 0.9 385 13 5005 鱼 4.8 7.15 1300尾0.5斤.尾90% 1.3 585 12.5 7312.5
第二造投苗
时间
收获时
间
投苗数量收获规格成活率
饵料系
数
产量
(斤)
价格
(元)
产值(元)
虾7.22 11.25 30000尾30支.尾45% 0.9 450 13.5 6075 鱼8.5 11.25 1300尾0.7斤.尾86% 1.3 782 11.5 8993
效益分析(单位:元)
苗水电人工饲料药品杂费塘租成本合
计
利润
虾180
1500 600 1292.63
300 200 750 8324.5 5368.25
鱼650 2851.88
- 2 -
三、资金投入(以40亩水面计算)
(一)投入:
1、找地承租:承租50亩地,40亩水面,经考察,水源良好,原池塘需要改造,可改造成6口6—8亩标准化池塘。
(承租700元/亩.年,共35000元,承接原塘主变电器和养殖器械及手续费约45000元,小计80000元;
2、改造池塘及搭建小屋约50000元;
3、购置17台增氧机及电线约17*700+2400=16000元;
4、一造养殖成本:35亩水面*每亩投入本=35*8324=291340元;
合计:437340元
其中必需支出:承租改造费+苗钱+水电+药物+伙食=14.6+5+2+1.2+0.25=23.5万。
(二)产出:一造利润=35*5368=187880元。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