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

中原文化概论(开卷)一、填空题(共24分)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为性、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平顶山、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江氏家族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郑道昭。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唐朝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方面。

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许行。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龙门石窟。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0分)1.郑韩文化属于(B)A.豫东文化区B.豫中文化区C.豫西文化区D.豫北文化区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A.钟繇B.刘德昇C.蔡邕D.褚遂良3.“画圣”吴道子为( A )A.唐阳翟人B.晋涅阳人C.隋汝南人D.宋白波人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B )A.《秦香莲》B.《抱烙柱》C.《蝴蝶杯》D.《反五关》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A.商鞅B.子罕C.许衡D.程颢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D )A.张遂B.李诫C.玄奘D.张衡7.“医圣”张仲景为( A )A.东汉时期人B.西晋时期人C.隋代时期人D.唐代时期人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 )A.添箱B.暖房C.送贺D.合婚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C.北魏时期D.五代时期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伊皋书院D.紫阳书院三、名词解释(12分)1.中原物态文化: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3.饮食文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四、简答题(20分)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P164)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五、论述题( 24分)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P135)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

(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

(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中原文化概论1.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2.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

3.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4.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

第二章1. 什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

2. 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

从行政区,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五方”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区。

3.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分别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1)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

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并包容。

从民风风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

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辅以商业,崇尚自给自足。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

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

从民风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

(2)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道,尊儒崇佛。

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宽容。

(3)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举。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

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

从民族民风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

(4)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

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家,纵横家并重。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

4.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的主流文化分别是什么?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郑韩文化和崇岳文化。

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伏羲——瘀伯文化,陈宋文化。

豫西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

豫南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郑韩文化,陈宋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

豫北文化区域的本土文化是殷商文化和濮卫文化。

第三章1.《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中原文化?(1)诗河文化(2)神祗文化(3)婚恋文化(4)服饰文化(5)饮食文化2.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诗词名家?两汉时期:张衡,朱穆,应季先,息夫躬。

南北朝:谢灵运,谢庄。

江革,江洪,江总唐代时期:杜甫,白居易,刘禹锡3.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散文名家?秦汉时期:李斯,贾山,贾宜,朱穆,魏晋时期:钟会潘尼,4.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书法家?他们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何贡献?李斯————新的书体“小篆”。

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后人书法理论体系和文字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王铎的行草书对后人的影响最大。

等等。

5.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画家?他们对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何贡献?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李唐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

李迪是使南宋花鸟画改变的代表人物。

李伯安擅长中国画。

6.中原戏曲名家有哪些贡献?豫距在清代,民国年间,最杰出的好是小旦李剑云。

豫东调流派的唐玉成富于变化的激情演唱。

豫西张同庆,张小乾,张富寿的人。

20世纪50年代豫剧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7.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第四章1.简述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崇俭抑奢,摒弃浮华的精神状态是道家文化遵循的生活信条。

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发展规律是道家文化蕴涵的生活智慧。

2.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3.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庄子更详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

4.为什么说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道家之道做为一种出世子道,返璞归真之道,超现实主义之道,启迪找那些在现实中心灰意冷的人走上了以追求自然来陶冶情操的避世主义之路。

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格至上,道德至上的文化,一种讲究如何为人之道的文化。

第五章1.举例说明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的两个黄金时期?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为了讨论五经异同,在洛阳白虎观召开科儒学大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辩论,讨论的结果由班固写成了《白虎通义》。

北宋时期,崇县人程颢,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洛学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周游列国都过中原哪些地方?留下哪些古迹?他访问了卫,陈,蔡,宋,郑。

3.孟子见梁惠王表达了什么观点?(1)君王应该只讲仁,义。

(2)应该与民同乐。

(3)提出仁政。

即统治者必须让人民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够生活下去。

4.孔子的弟子中有哪些是中原人?主要有哪些事迹?子张,子贡,卜商,漆雕开。

5.汉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晁错,戴德,郑兴,韩愈。

6.宋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邵雍,程颢,许衡。

第六章1.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什么贡献?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有是中原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