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规范讲授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规范讲授
一、课程概况
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序号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1
第一章
绪论
水资源的涵义和特点、水利建设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展望、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基本概念
2
熟悉
2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3]《水资源综合利用》[M].施嘉炀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备注
章
水资源评价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理解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熟悉水质评价及水资源综合评价。
重点和难点
水质评价
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水质评价
基本理论:水资源综合评价
2. 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那些?
3.本课程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水资源规划及利用[M].顾圣平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1.
主要参考书:
[1]《水资源规划与利用》[M].何俊仕、林洪孝编.水利水电出社.2016
[2]《水利水能规划》[M].周之豪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
[1]《水资源规划与利用》[M].何俊仕、林洪孝编.水利水电出社.2016
[2]《水利水能规划》[M].周之豪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水资源综合利用》[M].施嘉炀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备注
章
综合利用水库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水库面积特性和容积特性曲线的含义,掌握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了解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淤积及水库的淹没和浸没; 理解各类兴利调节的含义; 了解各种设计代表年的含义,掌握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所研究的基本课题; 掌握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列表法;了解水量累积曲线和水量差积曲线的含义及绘制方法。
[2]《水利水能规划》[M].周之豪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水资源综合利用》[M].施嘉炀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备注
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理解水资源的综合规划;了解水资源的需求分析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资源的综合规划
主要参考书:
[1]《水资源规划与利用》[M].何俊仕、林洪孝编.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2]《水利水能规划》[M].周之豪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水资源综合利用》[M].施嘉炀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课程简介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综合利用水库、水能利用、河流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系统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水库调洪计算;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防洪减灾
基本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6学时)
1.洪涝灾害和防洪减灾、防洪标准(1学时)
2.河道整治规划和堤防规划(1学时)
3.水库调洪计算(2学时)
4.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 (1学时)
5.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1学时)
掌握水能特点以及利用途径,掌握相关途径的分析原理
9.5
掌握
7
第七章
河流综合利用规划
河流综合利用规划概述、河流综合利用规划的内容、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实例
掌握河流利用规划的计算方法,了解相关实例
4.5
了解
8
第八章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水库运行调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
掌握水资源配置的方法,了解水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规范(讲授)
课程号
HBX983010
课程名称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课程英文
名称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Utilization
总学时数
40
学分
2.5
讲授
学时
40
课程
设计
1.5周
开课单位
理工学院
适用专业
水利水电专业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
修读方式
必修
先修课程
能力培养任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各部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及协调问题;掌握水库兴利调节和洪水调节计算,结合工程实际掌握与水利有关的经济及其相关评价,掌握根据电网的负荷需求确定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掌握水电站水库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水库调度、发电及防洪调度的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具有水资源估算、水资源需求分析、农业与城市水资源规划、跨流域引水规划、水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从事水资源规划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工作。
基本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4学时)
1.概述(1学时)
2.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1学时)
3.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1学时)
4.水质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1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
2.启发引导为主。
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和实例演示相结合。
2.通过课堂启示提问,达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章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1]《水资源规划与利用》[M].何俊仕、林洪孝编.水利水电出社.2016
[2]《水利水能规划》[M].周之豪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水资源综合利用》[M].施嘉炀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水资源概述、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水质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掌握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4
掌握
3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需求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计算方法
4
掌握
4
第四章
综合利用水库
水库特性、水库的兴利调节、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列表法
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工程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测评。期末考试:开卷。
成绩构成比例: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分。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水资源规划及利用[M].顾圣平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1.
[2]《水利水能规划》[M].周之豪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3]《水资源综合利用》[M].施嘉炀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备注
章
水能利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水电站保证出力的计算以及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的估算问题;了解电力系统及其用户特性;掌握日负荷图及日电能累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电力系统的容量组成以及水电站的技术特性,了解其他电站的工作特点;掌握日调节水电站工作位置的确定,了解无调节、年调节水电站的运行方式;掌握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的选择问题;了解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
备注
章
防洪减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防洪减灾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了解河道整治规划和堤防规划;掌握水库调洪计算;理解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的基本概念;掌握防洪减灾的基本非工程措施。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水库调洪计算;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的基本概念
难点:水库调洪计算
“三基”分析
3.电力系统负荷及装机容量 (1学时)
4.电力系统中各类电站的特性及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1学时)
5.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1.5学时)
6.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选择 (1.5学时)
7.抽水蓄能电站 (1学时)
8.潮汐电站 (1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
3.5
熟悉
9
第九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
水资源系统分析的概念、模型和方法
掌握水资源系统的分析方法
2
了解
“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40
章
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水资源的含义、特点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和任务。
基本理论:设计代表期,设计保证率
基本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1.水库特性(1学时)
2.水库的兴利调节(1学时)
3.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列表法(1学时)
4.水库兴利调节的时历图解法(1学时)
5.兴利调节计算的数理统计法(0.5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2.启发引导为主。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库面积特性和容积特性曲线的绘制,各种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含义;年调节、设计保证率的计算公式;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通过兴利调节计算怎样确定兴利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