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十五里沟小学郭占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是很重要的一步,它是课堂教学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我觉得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
一、合理有效的情景导入。

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导入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本节课的导入,我就是谈话创设情境,通过和同学们相识的日期2016年4月22日,引出时间单位年、月、日,再进一步探究年月日里的秘密,轻松自然的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二、借旧知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借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

教师通过
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温故而知新,连贯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减法,请迅速说出老师手中题卡的答案。

(题卡)47-6 36-4 27-3 生:(分别回答)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题卡。

(出示)23-7,这与刚才算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被减数23中,个位3不够减7。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新内容。

三、借助故事或者谜语来导入新课。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

例如,前几天听了我校梁新龙老师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在上课前,梁老师先是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问学生:“为什么瓶子中放入石子后水面会上升”,学生回答是因为石
子占了瓶子的空间,这时,教师趁机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恍然大悟。

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

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四、问题导入,设下悬念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问题导入就是在教学开始“设疑”作为学习的先导,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特性这节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屋梁为什么是人字形的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

接着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

随即指出,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课之后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这样从学生不太注意的日常生活入手,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记忆深刻,学习效果也很好。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但运用要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灵活掌握导入技能提高上课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也有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