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及条件概率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在解答题中常和分布列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考察,属中档题目。
条件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的两个概念的引入,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模型。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复习了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分布列,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等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学习、互相合作,还有教师的适当引导才能发现二项分布的特点。
此外还要让学生加强学二项分布与前面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
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
能利用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数学概念,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领会二项分布需要满足的条件,培养运用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利用二项分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化对某些随机现象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n重伯努利试验);
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
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
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硬币试验,和姚明投篮的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探究过程由学生合作来完成。
在知识运用环节,模拟摸奖活动,由中奖学生选题做题,以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情境1:在相同条件下,抛硬币3次,研究正面朝上的次数.
情境2:姚明作为中锋,职业生涯中投篮命中率为0.8,现假设投篮4次且每次命中率相同.研究投中次数.
问题1:如果将抛一次硬币看成做了一次试验,那么一共进行了多少次试验?试验间是否独立?每次试验有几个可能的结果?每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多少?
追问:投篮呢?
〖形成概念〗:
※伯努利试验:
试验只有两种结果:“A”和“非A”.
※ n重伯努利试验:
在相同条件下将伯努利试验独立重复地进行n次, 称作n重伯努利试验,又名n次独立重复试验.
试验特点:
(1)独立重复
(2)对立的两个结果
(3)每次概率相同
〖历史小故事〗:(介绍伯努利试验名字的由来,及伯努利的事迹)
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705) :伯努利家族代表人物之一,瑞士数学家。
是公认的概率论的先驱之一。
揭示大数定律的发现。
雅各布线:纵使改变,依然故我!
约翰·伯努利(雅各布的二弟 ):“洛比达法则”, 牛顿-莱布尼茨定理的主要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