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课 民族之魂

14课 民族之魂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A 、表现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
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 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 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 友好,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待人并希望得 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 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 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 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英国哲学家罗素

“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 上,他们(指中国人)也低于我 们的水准。这不是出于无知, 而是他们本意不愿如此,因为 他们都鄙视人类所有产生或者 导致侵略的行径,也因为他 们——似乎在遵循着为不少人 误解并夸张到可怕地步的基督 教崇高的教义——厌恶战争本 身。” ------法国近代思想家莱布尼兹 《中国近事序言》
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一分为二 地看问题
A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 毫无批判地一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 抄照搬。 B 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落后的腐 朽的思想。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
“必须把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作为 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纳入国民 教育全过程,纳入 精神文明建设全过 程。”
西柏坡希望小学四 年级学生 康达
探究:毛泽东: ‚今天是进京 ‘赶考’ ……” 同胡锦涛来到西 柏坡学习,两者 之间有何内在联 系?
请你思考: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红岩 精神、西柏坡精 神等‛与‚雷锋 精神、‘两弹一 星’精神、大庆 精神、抗洪精神 和载人航天精神 等‛具有什么样 的现实意义?
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
比一比:我与宏志班同学的生活环境、学习目 标、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他们 身上,我可以学到什么?
在学习《民族之魂》一课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社会 调查。大家觉得第一次调查应该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小事开 始。调查中,同学们发现了很多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当这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不 良现象集中起来时,大家颇为感慨。以下是调查中记录的 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 ①有些同学看到同学无辜被人欺负,却视而不见,只怕 招惹麻烦。 ②有些同学轮到值日时,出钱雇其他同学代 劳,或是敷衍逃避。 ③有些同学住校期间,换下的衣服 衣服总是习惯性地送往洗衣店。 ④有些同学考试经常作 弊,甚至以技术高超为荣,沾沾自喜地“传授”给低年级 同学。 ⑤有些同学看不起成绩不佳、家境贫困的同学, 不愿与他们交往。 ⑥有些同学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与在家 务农的父母说话,嫌父母没有地位。 ⑦有些同学花钱大 手大脚,超前消费,相互攀比………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 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 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 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 存,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在谈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时, 甲同学: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 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 全部继承; 乙同学:认为中国是一个举世罕见的有数 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所以,中国的传 统文化不能继承。 请你对甲乙二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价。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论 语· 子罕》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名作名篇
《出师表》、《红楼梦》、《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等等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 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 时期,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创新。请完成下列的填空: 威武不能屈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孔子) 则忧其民 ‚居庙堂之高,___________ ; 处江湖之远,____________” (范仲淹) 则忧其君 ‚风声雨声读书声, _________; 声声入耳 ______________,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
浩然正气、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 正气磅礴的中国史。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找汗青”
浩然正气、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的历史。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 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 皆垂范后世。
民族和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就是一 民族是以共 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 同语言、共同地 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 域和共同经济生 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 活为纽带,有着 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 共同的心理素质、 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 思想感情和文化 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 观念的共同体。 和坚定志向。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西柏坡人眼中的‚西柏坡精神‛
记者:康达小朋友,你们学校就在纪念馆旁边,听说 过任弼时教育孩子“现在不学,将来没用”的故事吗? 康达:听说过。我从小生活在西柏坡,经常听妈 妈讲起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西柏坡时的历史故事。毛主 席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还提 出了“两个务必”。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到纪念馆接受 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少先队队日活动, 还组织我们到这里打扫卫生,拣石头,保护环境。纪念 馆也经常派讲解员到学校讲故事。我们知道,毛主席 亲自到田间教农民插稻秧;刘少奇忍着病痛开大会,搞 土改;因为下大雨,工作人员居住的窑洞塌了,周总理 举着马灯组织人员连夜抢救;朱总司令亲自为战士抬 棺材;董必武救活奄奄一息的小孩等许多故事。我们 要高举老一辈革命家传给我们的火炬,发扬西柏坡精 神,努力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历 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 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 难以自立强的;一个没有艰苦 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 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 以兴旺发达的。”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红岩精神
砥柱中流
我的中国心——张明敏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抗美援朝精神、 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民族精神
五种革命精神:
•革命加拼命精神;
•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 •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 •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 •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提倡的民族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党全国人民形成了 “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八十年代 女排精神、九十年代女足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 和抗击非典精神。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以中国为家,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 长,能幽能明,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在神话传说中, 中华民族的最早祖先伏羲、女祸是人首蛇 身的龙蛇。汉代文物中表现的伏羲、女祸交尾图,就是 “龙的传人”的形象的说明。 今天所见到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 类的四只脚,马的鬃毛,躐的尾巴,鹿的角,狗的抓,鱼 的鳞和须... ... 学者们积千百年来人们考证研究的成果,得出较为一 致的结论:龙只是古代人们想像中的和种象征美好生活的 动物;龙起源泉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链 接 勤劳勇敢, 链 接 自强不息。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特征: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a.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 同的具体内涵。 b.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 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 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 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 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 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 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 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 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 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 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国家,以达到“协和万 邦”。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各兄弟民 族持久的亲合力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巨大的感召 力。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 的,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 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整体主义价值观要求维护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 的和谐。同时,和谐本身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之 一。 和谐不是无差别的完全同一,而是不同事物的有机 结合。《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在他看来,只有不 同事物之间的统一才会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事物的简 单相加,既不能产生新事物,也不能发展。孔子也主张 “和而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论语·子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 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的和谐。孔子的学生有若说: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明确把和谐视 为全社会应当遵循的共同价值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