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8-14章自测题(一)填空题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
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
3、唐初立法指导思想是,,。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5、在中国历史上,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叫作“”或“”。
6、宋朝把日积月累的单行敕令,加以分类整理,删去重复矛盾之处,然后再颁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就是所谓的“”。
7、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8、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
9、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10、清廷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____________”的原则进行。
11、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____________。
12、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是____________。
13、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有两部、。
14、太平天国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规定了经济上的制度。
15、太平天国制定了体现男女平等的婚姻法律,宣布:“凡天下婚姻”。
16、《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政体是____________;《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是____________。
17、《中华民国约法》又称____________。
18、南京国民政府《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规定,经司法警察官署移送的“危害民国”案件,法院可径行判决,且不得____________。
19、我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20、抗日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反对威吓报复,原则。
21、陕甘宁边区创设的司法民主的审判方式称作。
(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 .、《大业律》B .、《开皇律》C .、《九章律》D .、《贞观律》2、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
A .、《大唐六典》B .、《大中刑律统类》C .、《武德律》D .、《贞观律》3、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律。
A .、《卫禁》B .、《职制》C .、《户婚》D .、《斗讼》4、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作为法律形式。
A .法律答问B .春秋经义C .刑统D .会典5、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A .成B .廷行事C .断例D .比6、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
A .断例B .指挥C .申明D .看祥7、《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A .、篇目改为七篇B .、名例律列于律首C .、律后附敕D .、律疏结合8、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是()。
A .、宋刑统B .、北齐律C .、大明律D .、唐律疏议9、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
A .、大清律例B .、大清会典C .、刑部现行则例D .、学政全书10、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是()。
A .、《民事诉讼律草案》B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C .、《刑事诉讼律草案》D .、《法院编制法》11、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
A .、清朝初期B .、鸦片战争后清朝C .、中华民国D .、天平天国12、鸦片战争后清朝专门负责来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A .、大理狱B .、大理院C .、大理寺D .、法部13、《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废除了()。
A .、专制主义B .、尊卑等级C .、私有制D .、酷刑14、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
A .、《十款天条》B .、《行营规矩》C .、《资政新篇》D .、《太平刑律》15、“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规定在()中。
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十款天条》D .、《太平刑律》16、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条。
A .、21B .、20C .、22D .、2417、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1912年()。
A .、2月10日B .、3月10日C .、2月15日D .、3月15日18、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章。
A .、五B .、六C .、七D .、八19、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B .、《抗战时期惩治盗匪条例》C .、《五四指示》D .、《危害军队及妨害军事工作治罪暂行条例》20、工农民主政权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是()。
A .、井冈山土地法B .、兴国土地法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D .、中国土地法大纲21、《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1947年B、1937年C、1946年D、1948年(三)多项选择题1、唐朝从积极方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有。
A .、律B .、令C .、格D .、式2、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A .、大理寺B .、刑部C .、都察院D .、御史台3、唐律规定承审官如与当事人有关系者,须回避。
A .、借贷B .、亲属C .、师生D .、仇隙4、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
A .看详B .断例C .指挥D .申明5、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
A .制定会典B .以格代律C .编敕D .以敕代律6、宋朝为了加重对“盗贼”的处刑,先后实行了()。
A .“重法地”法B .“盗贼重法”C .枉法赃D .折杖法7、明朝制定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
A .、钞法B .、钱法C .、盐法D .、茶法8、清朝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
A .、《苗律》B .、《蒙古律》C .、《回疆则例》D .、《西宁番子治罪条例》9、清朝将明朝的会审制度发展为()三种。
A .、九卿会审B .、秋审C .、朝审D .、热审10、《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主刑有()。
A .、死刑B .、无期徒刑C .、有期徒刑D .、拘役11、《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共同起草。
A .、谘议局B .资政院C .、修订法律馆D .、礼学馆12、《大清新刑律》中的从刑包括()。
A .、褫夺公权B .、没收C .、罚金D .、剥夺政治权利13、太平天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B、基督教教义C、封建主义思想D、资本主义思想14、太平天国刑事立法包括()。
A、《太平刑律》B、《十款天条》C、《太平条规》D、天王及各王的诏令15、太平天国的死刑执行方式包括()。
A、点天灯B、五马分尸C、剥皮D、桩沙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由下列()机构行使统治权。
A .、参议院B .、临时大总统C .、国务员D .、法院17、北京政府恢复了封建法制,重新使用()。
A .、笞刑B .、杖刑C .、凌迟D .、遣刑18、北京政府的审判机构大体分为()。
A .、平政院B .、兼理司法法院C .、特别法院D .、普通法院19、工农民主政权的刑罚种类有()。
A .、死刑B .、监禁C .、没收财产D .、褫夺公权20、抗日民主政权刑事立法规定的主要罪名有()。
A .、反革命罪B .、汉奸罪C .、破坏坚壁财物罪D .、盗匪罪21、抗日民主政权刑罚中的从刑包括()。
A .、训诫B .、没收财产C .、褫夺公权D .、罚金(四)判断正误题1.开皇元年隋文帝为改革旧律,便制定和公布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
2、《开皇律》多采北齐,兼采北周之制,其篇目数和篇目名均与《北齐律》同。
3、《开皇律》把“毁损”删除,将“捕断”分为“捕亡”与“断狱”二篇,置于律典最后,使实体法与程序法有所区别。
4、《宋刑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5、所谓“刑律统类”或“刑统”,即以刑律为主,将其它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化。
6、《宋刑统》的律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除“折杖法”外,很少增损。
7、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之君,他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以元朝灭亡为鉴,十分重视明初的立法工作。
在重典治乱世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实行“重典治国”。
8、朱元璋颁行《大诰》以后,将《大诰》强行于民间,扩大其宣传力度和影响,要求家家户户都要有《大诰》,私塾学校要以《大诰》为课本,村社乡民集会要宣讲《大诰》,科举考试要考《大诰》。
《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和《御制大诰武臣》。
9、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更定《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三十卷,460条。
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变。
10、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法律和法学传入中国,首先打破了自古以来官府垄断律学的状况。
11、清朝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修律机构,即“修订法律馆”。
12、近代宪法概念,是随着列强的炮舰政策一起,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传入中国的。
1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14、《资政新篇》规定了平等平均的土地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
15、太平天国在形式上采用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
16、《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17、《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临时宪法性文件。
18、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元旦宣告成立。
19、《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21、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