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X线诊断
CT 可见后纵韧带处圆形、扁圆形、不规则等形态高密度灶。可造成椎管狭窄 MRI: 钙/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长T1、短T2信号。 13.板间骨
本例可见 l双突征 l双边征 l项韧带钙化(黄箭) l椎体骨质增生 l板间骨(红箭)
后纵韧带骨化
板间骨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及相关影像表现
1992 年10 月第2 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依照病理分型法,根据 受累组织不同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 1. 颈型(又称软组织型) 2. 神经根型 3. 脊髓型 4. 交感型 5. 椎动脉型 6. 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7. 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影像诊断不宜直接使用临床分型之名称。 个人认为,如果受检者具有椎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体/小关节 突骨质增生主要X线异常一种以上,并有其他X线异常征象,临床 具有颈椎病表现者,影像诊断可写作“结合临床,符合颈椎病”。
11. 项韧带钙化 椎体不稳,同平面项韧带劳损、变性,可出现钙(骨)化。 项韧带钙化很少单独存在,多并发于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侧位片观察,钙化沿项韧带走向呈条状,可多发,呈串状排列。多位于下部 颈椎棘突后方。
12.后纵韧带骨化 可以是颈椎病的伴发征象,亦可为一独立疾病:后纵韧带骨化症( Ossificatio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颈3~6段居多,以CT显示最清楚,MRI次之,X线平片最差。显示脊髓及硬膜囊 改变以MRI最佳。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 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 乱。
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 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所以,本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诊断。
椎动脉型颈椎病 20-25%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 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 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 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 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 致椎-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 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所以,确立颈椎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诊断原 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即临床症状和体征);
(2)影像学显示了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 性改变;
(3)影像学征象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颈椎的解剖特点(与胸腰椎的不同点)
1. 第1颈椎又叫寰椎,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 后弓(前结节、后结节)和侧块组成。
7.椎间孔变小/变形:
颈椎斜位片观察,钩突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所致 (左斜位显示右侧;右斜位显示左侧)
如果一侧椎间孔都小或依次递减变小则可能为投 照位置不正造成的假象!
8.椎体后缘阶梯征(椎体失稳征象):
颈椎侧位片观察,椎体后缘连线出现阶梯,过 伸过屈位显示较明显/易于显示。源自9.双突征(椎体失稳征象):
4. MRI及 CT费用较高
颈椎平片投照位置与正常表现 各个位置观察内容不同,要对应临床表现选择 相应的体位。 常规平片投照位置:正、侧位,双斜位 根据需要选择的平片投照位置:过伸过屈位 (动力位)张口位/开口位。
正位片观察的内容
重点观察双侧钩突有无增生。 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棘突是否居中及排列情况。 骨质情况:椎体有无骨折及移位情况、第七横突是否 过长、有无颈肋形成、各椎体有无先天融合、半椎体 等畸形。 对椎间隙有无变狭窄及程度,一般不好观察。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 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 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 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 岁女性多见。
颈椎侧位片观察,左右小关节突因该节颈椎不 稳不能投影为一个阴影,出现双重影
注意:上、下相邻颈椎关节突影正常,其间 2~3节颈椎出现此征象有意义,如果连续都出 现则大多为颈部投照位置倾斜所致。
10.双边征(椎体失稳征象):
颈椎侧位片观察,由于该节颈椎不稳,发生左 右旋转,椎体后部左右侧缘各投影为一纵向皮 质线阴影,称双边征,常见于颈4-6。
影像表现可见颈椎曲度变直、失稳、小关节增生、项韧带钙化, 等。 亦可无异常影像改变(单纯软组织劳损、痉挛等)。
神经根型--约占50-60%
发病率最高。 病因: ⑴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 ⑵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肥大; ⑶椎体侧后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 致。
⑴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
⑵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肥大;
钩突邻近结构
颈椎病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及各种简要 对比
1. 平片为首选,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作出诊 断。显示全面、直观,价格低廉 2. MRI可观察间盘、脊髓和蛛网膜下腔、椎管 内、骨结构及软组织改变 3. 部分病人椎体骨质增生与韧带钙化鉴别不及 CT甚至不及平片
1. CT的MPR重建可在骨性椎管、钩椎关节等 方面弥补平片的不足 2. 在显示间盘、脊髓、神经根/鞘和蛛网膜下 腔、及软组织改变方面不及MRI 3. 如不做三维重组,单纯CT轴面图像许多征 象的显示方面不及平片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 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 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 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2.颈椎曲度改变: 为保护性变直(生理曲度消失)或后突;C值: 正常12mm±5mm (陈银海,姚红华, 杨忠,颈椎曲度的X 线测量 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康复, 2007)
侧位片观察的内容
主要观察: 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 椎间隙改变 骨质改变:骨赘、先天畸形 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 椎前软组织厚度、形态(颈椎肿瘤、感染时)
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观察的内容 在自主地过屈与过伸状态下所摄之侧位片: 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 观察颈椎稳定性,判定椎体不稳。如“梯形 变”:或“假性半脱位”。 颈椎的运动幅度、椎间隙及生理曲度改变情况。
斜位片观察的内容 椎间孔有无变形、变小; 钩椎关节有无异常; 椎间小关节间隙的改变; 椎间小关节突有无增生
、硬化。
张口位—使用与观察寰枢关节情况 有无先天性发育异常,如游离齿突,等; 怀疑强直性脊椎炎时;
部分落枕病人,观察是否有寰齿关节半脱位的 情况; 头颈部外伤时。
颈椎病的平片征象
颈椎病的X线诊断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 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确定的颈椎病定 义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 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 表现。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 这个定义包涵了三个基本内容: (1)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 (2)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如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 (3)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痛等一系列症 状)。 这3个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3.钩突增生(硬化、变钝)
4.裂隙征:
颈椎侧位片观察,在增生硬化之钩突上缘与同 样增生硬化的钩椎关节面衬托下,钩椎关节间 隙呈一水平低密度带,称裂隙征。
5.椎体骨质增生:
描述语: 椎体前/后、上/下缘呈唇样改变;或骨赘形成; 不要直接使用诊断术语:骨质增生。
6.小关节突退行性改变:
表现:小骨突关节硬化、呈唇样/喙状改变, 或骨赘形成;小关节间隙变窄、积气。
⑶椎体侧后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 神经根所致。
脊髓型 10-15%。
主要是脊髓受压。 病因: 中央后突的髓核 椎体后缘骨赘 增生肥厚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且活动度大,故脊髓受压易发生。
如此显著的后纵韧带骨化,导致严重
的椎管狭窄,同样会压迫脊髓,导致 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颈椎椎体前部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压迫食道 后壁,可以引起吞咽不适、吞咽障碍感等异常 表现。
食道钡餐检查,可以直接显示骨赘对食道后壁 形成压迫。
混合型
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 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 为混合型颈椎病。
祝大家
THE END!
2. 第2颈椎又叫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 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齿突突 入寰椎中央并与之形成一可旋转关节,如同枢 纽,因此称为枢椎。
3. 第1颈椎与第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 4. 横突孔。颈椎的横突上均有横突孔,除第7 颈椎横突孔较小,无椎动脉通过,其内有臂丛 神经通过。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至第1颈椎横 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
1.椎间隙变窄 2.颈椎曲度改变 3.钩突增生(硬化、变钝、外翻) 4.裂隙征 5.椎体骨质增生 6.小关节突退行性改变 7.椎间孔变小/变形 8.椎体后缘阶梯征 9.双突征 10.双边征 11. 项韧带钙化 12.后纵韧带骨化 13.板间骨
1.椎间隙变窄:
反映了椎间盘/髓核退行性变或突出;是诊断 颈椎病的基础征象。
7节颈椎 6个椎体 6个椎间盘 8对神经
5. 第2~6颈椎棘突短而有分叉。不要误诊为畸 形
6. 胸腰椎棘突后方的韧带称为棘上韧带(棘突 上缘的韧带),至第7颈椎棘突至枕骨外粗隆, 此韧带向前呈膜状,称之为项韧带。
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征象之一。
7. 钩突和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钩突为颈椎第3~ 7椎体上 部两侧稍后方嵴状的突起, 与上一椎体下部相对应凹陷处构成钩椎 关节。3~6岁开始发育,18岁后停止生长。 钩椎关节与颈椎病的关系 ◎钩椎关节与颈椎稳定性:钩突可有效地减少颈椎的联合运动和 基本运动, 特别是轴向旋转和向外侧屈的承载,所以钩椎关节有助 于颈椎的基本运动和稳定性; ◎钩椎关节与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囊薄弱,又担负重要的颈椎的 基本运动和稳定功能,是颈椎所有关节最早出现退行性变的部位, 以颈4 ~ 颈6 多见。 ◎由于钩突外侧缘紧邻横突孔(椎动脉孔),距椎动脉内缘 2mm±。颈1 ~ 颈6 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当钩突增生肥大时,极易 突向横突孔而致椎动脉受压, 造成血流量减少,导致椎动脉型颈椎 病; ◎钩突与穿过椎间孔的颈神经根相邻,当钩突增生肥大时向后外 侧突出可致椎间孔和椎管狭窄, 压迫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