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前言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评价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6、地基变形特征及沉降变形预测7、结论与建议附图目录(附报告后)顺序号图号图名1 1-1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 2-1~2-23 工程地质剖面图附表目录(附报告后)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2:标贯试验成果表附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附表4: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附表5:土工试验成果总表附表6:水质分析报告表附表7:土层固结压缩试验曲线附表8:岩石抗压测试报告附表9:抽水工艺综合柱状图附件目录(附报告后)附件1: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附件2: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1.前言受平和中坊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平和县锦锈柚都一期场地岩土工程一次性详细勘察任务。
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总用地面积为31827.85m2,总建筑面积为98981.60m2,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0030.40m2。
拟建场地位于平和县城关,玉溪路东南侧。
场地内已填土整平,地形较平缓,钻孔孔口高程为31.75~33.32米(黄海高程)。
拟建锦锈柚都一期1#、7#、8#、9#住宅楼为高层建筑,拟建物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建筑整体倾斜要求为0.003,平均沉降量200mm,基础埋置深度为设计标高以下5.00m,2~6#、10#住宅楼、超市、店铺、幼儿园为多层建筑,底层为1层超市、店铺相连,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基础埋置深度为设计标高以下2.00m,地基变形允许值整体倾斜为0.004,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为0.002L。
7#、8#、9#住宅楼、10#商住楼、幼儿园范围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为-4.50m,地下室面积为7696.00m2。
2~6#、10#住宅楼、超市、店铺、幼儿园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1#、7#、8#、9#住宅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该项目由厦门市住宅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物特性具体情况见表1: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勘,勘察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岩土资料及相关技术参数。
委托单位对本次勘察提出了具体的勘察技术要求如下:a、详细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均匀性,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抗震设计参数。
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稳定性、危险或非危险地段作出评价;b、阐明不良地质现象,并提供防治工程所需的指标及技术参数;c、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富水性、水位变化幅度,并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评价;d、进行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e、提供基坑开挖、支护、降水、设计施工所需的技术参数,并提出支护及降水方案建议;f、提供可靠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方案,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3 勘察依据根据上述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主要参照和依据以下规范、规程执行。
主要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及建设部第314公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号及[2003]10号文件)、《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及委托技术要求等进行。
1.4 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1.4.1依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地质情况,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本工程场地复杂程度属二级,地基复杂程度属二级,拟建物重要性等级属二~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乙级,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乙类,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1.4.2本次勘察工作量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场地地质条件,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
勘察手段主要采用钻探、标贯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及取扰动样、原状样、岩样、水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等手段、方法进行。
1.4.3工程勘探孔沿建筑物周边及角点布置,共布79个钻孔。
主楼及裙楼勘探孔71个(编号为ZK01~ZK71),基坑孔8个(编号为JK01~JK08)。
其中24个孔为标贯+取土孔、2个孔为动探+取土孔、2个取土孔、20个孔为标贯孔、4个孔为动探孔、4个孔为剪切波速测试、1个孔为抽水试验孔。
本次勘察按桩基勘察布置钻孔深度,钻孔孔深进入预计持力层桩端平面以下深度大于5.0米。
本工程技术孔孔数、取样件数及原位测试数据均满足规范要求。
具体孔位详见图1-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4.4钻探设备采用XY-100型液压工程钻机,钻探方法采用泥浆护壁或回转钻进,全孔取芯施工工艺。
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装置(锤重63.50kg,落距76㎝)进行,标贯试验层位为粉质粘土、粗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76cm,锤重63.5kg。
主要测试层位为粗砂、圆砾。
声波测试:采用XG—I悬挂式波速测井仪,单孔检层法进行剪切波波速测试,测定勘探孔内岩土层剪切波速及判定场地类别。
抽水试验:对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
土工试验执行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并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
1.4.5 钻孔野外放样是据委托方提供平面图(1:1000)采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施测,为漳州独立坐标、黄海高程,以拟建场地东北侧两个红线点位置为本次测量起算点,测至各钻孔位置,其J1点的坐标X=2697208.875、Y=532196.157,高程引测于J1点H=32.80m;J2点的坐标X=2697262.704、Y=532117.134。
各孔座标及高程见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为2009年12月01日~2009年12月29日。
实际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2。
表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冲洪积阶地。
经近期人工填土整平,地形较平缓,钻孔孔口高程为31.75~33.32米(黄海高程)。
拟建物场地西北侧为玉溪路,东北侧为东坑路,其余两侧为空地。
场地平整后不会形成陡坎、临空面等,场地上空无高压电线、通讯电缆,经了解场地内无地下管线、管道分布。
2.2 场地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大的全新活动断裂通过。
2.3 岩土层分布及特征根据钻探及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内上覆地层较复杂,表层为素填土、之下为粉质粘土、粗砂、圆砾、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根据勘察孔最大深度55.70m(ZK35)揭露的地质资料可知,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9大层,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别叙述如下:①素填土(Q ml):灰黄色,松散,稍湿~饱和,主要成份为残坡积粘性土,堆填时间为近期,局部含少量耕土,欠固结、欠压实,未经系统压实。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为0.80~2.20m,工程地质性能差。
②粉质粘土(Q4al-pl):新近沉积土,灰黄、灰色,可塑,稍湿~饱和,以粘、粉粒为主,含有石英砂约10~20%,局部含砂量较高。
无摇振反应,韧性中,干强度中,切面稍光滑。
场地内ZK02、05、17、25、27~29孔缺失,顶板埋深0.80~2.20m,顶板标高30.45~32.42m,层厚1.20~4.30m,标贯修正击数3.9~7.5击,标准值N’=5.1击,工程性能一般。
③粗砂(Q4al-pl):新近沉积土,灰色,松散~稍密,饱和,冲洪积成因,主要以石英粉细砂为主,砂粒呈次棱角状,颗粒级配一般,局部少量泥质胶结。
场地内ZK02、05、06、08、17、24、25、27~29、31、40、45、48、61孔有分布,顶板埋深1.20~3.80m,顶板标高28.82~31.90m,层厚为0.70~3.50m,现场标贯修正击数4.9~9.4击,标准值N’=5.7击,工程性能一般。
④圆砾(Q3al-pl):老堆积土,灰黄色、灰色,稍密~密实状态,饱和。
含有2.2~26.6%卵石,粒径一般20~40mm,部分可达60mm,多呈亚圆形,成份以中风化花岗岩及砂岩为主,颗粒间充填砾石、中粗砂及少许泥质。
胶结程度较差,分选性一般。
现场在本层内进行277阵击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测试,校正后的锤击数为1.9~16.5击,标准值为10.4击。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50~5.50m,顶板标高27.12~30.28m,揭露层厚5.10~10.60m,工程地质性能良好。
⑤残积砂质粘性土(Q el):母岩为花岗岩。
褐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其细粒土呈可塑状态,湿,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长石等大部分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状,含石英角砾约6.9%,遇水具软化性及崩解性;该层场地内基坑孔未揭露,层顶埋深10.00~13.80m,顶板标高18.95~22.70m,厚度1.40~16.70m,校正后标贯击数为7.6~22.3击,标准值11.5击,工程性能较好。
⑥全风化花岗岩(r53):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岩芯呈散体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结合很差,其中石英颗粒约占15%,岩心采取率为70~80%,具软化性及崩解性,具原岩残余结构,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层场地内ZK31~62孔有揭露,层顶埋深12.70~27.00m,顶板标高5.80~20.17m,揭露厚度为4.00~11.70m。
校正后标贯击数21.0~35.2击,平均值26.2击。
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⑦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r53):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呈散体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结合很差,其中石英颗粒约占30%,岩心采取率为60~70%,具软化性及崩解性,具原岩残余结构,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层场地内ZK31~62孔有揭露,层顶埋深18.10~36.50m,顶板标高-3.70~14.77m,揭露厚度为1.80~14.20m。
校正后标贯击数为33.4击~反弹。
工程地质性能好。
⑧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r53):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结合很差,其中石英颗粒约占30%,岩心采取率为60%,具软化性及崩解性,具原岩残余结构,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