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机组对电源的要求
1)电气接线必须符合国家电气相关规范和当地相关法规的要求。
2)电气连接:要求所有的供电线缆均为铜导线,控制电气线路与供电电缆要分开敷设并加防护管,以防止供电电缆对控制电缆产生干扰,机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3)电源配备:总电源功率配备必须有一定的余量,建议值为机组最大功率的1.25倍以上。
供电电缆(电线)的载流量应略大于机组的最大运行电流,并要考虑工作环境的影响。
4)机组的工作电源是AC380V ±10%(342~418)、3相、50Hz ±2%(49~51),外接电源必须符合机组电气特性。
5)机组出厂前已完成机组内部接线盒试机,用户只需将主电源引至机组的电源接线端子上。
(接线端子包括:三相主电源端子、零线端子、地线端子)电控箱里备有连接地线和自动断路措施,用户自备的电源都必须配有此措施。
6)最大可允许的相电压不平衡率为2%。
电压不平衡会引起一相或多相的高电流值,会导致过热并可能损坏主机。
若相电压不平衡率大于2%,绝对不能开机;否则视为操作不当,不在本产品的保修范围之内。
如果测出不平衡率过大,请联系当地供电部门解决。
电压不平衡的计算公式如下:
%100Vavg
2V -Vavg V -Vavg V -Vavg %3
-23-12-1⨯⨯++=
电压不平衡率
Vavg :相1,2,3的平均电压 V 1-2:相1&2之间的电压 V 1-3:相1&3之间的电压 V 2-3:相2&3之间的电压
参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2.3 导体的负荷电流在正常持续运行中产生的温度,不应使绝缘的温度超过表3.2.3的规定。
3.2.4绝缘导体和无铠装电缆的载流量以及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GB/T16895.15的有关规定确定。
铠装电缆的载流量以及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de有关规定确定。
3.2.5绝缘导体或电缆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按表3.2.5的规定。
表3.2.5 绝缘导体或电缆敷设出的环境温度
注:数量较多的电缆工作温度大于70℃的电缆敷设于未装机械通风的隧道、电气竖井时,应计入对环境温升的影响,不能直接采取仅加5℃
3.2.10在配电线路中固定敷设的铜保护接地中性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2,铝保护接地中性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6 mm2。
电缆余量要求: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中,“第5.6.7条电缆的长度,宜在进户处、接头、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没找到条文解释)
根据《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中,“第5.1.5条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条文解释:电缆敷设时不可能笔直,各处均会有大小不同的蛇形或波浪形,完全能够补偿在各种运行环境温度下因热胀冷缩引起的长度变化。
因此,只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终端头和接头附近留有备用长度,为故障时的检修提供方便。
对于电缆外径较大、通道狭窄无法预留备用段者,本规范不作硬性规定。
高压电缆的伸缩问题在产品结构和施工设计中有所考虑。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中,“第5.1.17 电缆的计算长度,应包括实际路径长度与附加长度。
附加长度,宜计入下列因素:1)电缆敷设路径地形等高差变化、伸缩节或迂回备用裕量。
2)35kV及以上电缆蛇形敷设时的弯曲状影响增加量。
3)终端或接头制作所需剥截电缆的预留段、电缆引至设备或装置所需的长度。
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度量时的附加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
”条文解释:附录G所列,系根据实践经验总结的一般性情况。
“5.1.18 电缆的订货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长距离的电缆线路,宜采取计算长度作为订货长度。
对35kV以上单芯电缆,应按相计算;线路采取交叉互联等分段连接方式时,应按段开列。
2)对35kV及以下电缆用于非长距离时,宜计及整盘电缆中截取后不能利用其剩余段的因素,按计算长度计入5%~10%的裕量,作为同型号规格电缆的订货长度。
3)水下敷设电缆的每盘长度,不宜小于水下段的敷设长度。
有困难时,可含有工厂制的软接头。
”条文解释:本条所列也是基于工程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