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灯塔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灯塔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灯塔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灯塔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灯塔油库二○一三年十月1 总则目的保障油库运营期间的设备和人身安全,提高应对运营期间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处理能力,高效有序地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大运为主;全面预防、重点保障;统一领导、快速反应;依法规范、科学决策;资源整合、协同合作。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9年5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年1月1日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6月1日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09年5月1日施行。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 2006年1月8日施行。

贵州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黔字监应急[2011]216号)。

适用范围和时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处置灯塔油库内因事故或意外性事件等因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危害或威胁的突发环境事件。

具体包括:1、水环境污染事件。

2、大气环境污染事件。

因油库事故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3、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环境污染事件油库发生的溢油污染,油料运输过程中因交通意外等原因引发的溢油污染事件;4、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油库所在的铜仁市碧江区灯塔办事处坳上坪村半径3公里范围内区域,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重点风险分析主要危险物质分析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灯塔油库重点要害部位及存量(灯塔油库重点要害部位划分图详见附图2)灯塔油库储存的油品为汽油、煤油和柴油,其存量与分布如下:1#罐储存柴油,为立式内浮顶油罐,容积为1000m3;2#罐储存汽油,为立式内浮顶油罐,容积为1000m3;3#罐储存汽油,为立式内浮顶油罐,容积为2000m3;4#罐储存汽油,为立式内浮顶油罐,容积为2000 m3;5#罐储存柴油,为立式拱顶油罐,容积为3000m3;6#罐储存柴油,为立式拱顶油罐,容积为3000m3,1-6号油罐布置在同一罐组堤内。

7#罐储存煤油,为卧式油罐,容积为80m3;8#罐储存煤油,为卧式油罐,容积为80m3,7号和8号油罐布置在同一罐组内,目前该储油罐已停用。

灯塔油库总容积为12160m3。

危险物质特性分析油料,特别是轻质油料,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扩散性,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具有易积聚静电和热膨胀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的存在,使它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灯塔油库主要储存汽油、煤油和柴油,其危险特性分述如下:汽油:为类易燃液体,(31001)(1)危害健康:吸入汽油蒸气能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心动加速等现象,吸入大量蒸气时,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障碍。

空气中浓度为%(体积分数)时,对敏感的人有轻度的症状。

长期皮肤接触工业性汽油会产生脱脂作用。

误饮汽油会引起呕吐、消化道的黏膜敕症状,进而出现抽搐、不安、心力衰弱、呼吸困难。

(2)燃爆危险特性:汽油闪点为-43℃,自燃点280~456℃,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爆炸极限%~%。

(3)急救措施和灭火方法急救措施:吸入蒸汽的患者应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皮肤接触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灭火方法: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面积较大时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水泥灭火。

煤油:为类易燃液体(33501)(1)危害健康:毒性与汽油相似,但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较强。

(2)燃爆危险特性:易燃,闪点≥40℃,自燃点,210℃,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的危险。

(3)急救措施和灭火方法急救措施:吸入蒸汽的患者应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皮肤接触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灭火方法: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面积较大时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水泥灭火。

柴油:可燃液体(1)健康危害:吸入柴油蒸气能引起头痛,皮肤接触会发红,眼睛接触会发红、刺痛;误饮会恶心、肚痛、严重时会造成呼吸困难。

(2)燃爆危险性:自燃点350~380℃,爆炸极限为%~%,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蒸气混合物。

(3)急救措施和灭火方法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

食入,清洗嘴、喉,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水成膜泡沫,泡沫、二氧化碳。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汽油、煤油、柴油贮运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危险、危害,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就无法保障生产安全,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该油库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1)火灾爆炸危险汽油、煤油为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可形成混合性爆炸物,遇明火或火花会引起火灾爆炸危险。

柴油为可燃液体,具有火灾危险,遇明火即燃烧,火焰传播速度较快,具有安全生产性。

若油中含有水分,则可能发生喷溅现象,而且具有复燃性。

因此该油库在储运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危险。

(2)泄漏危险因进油管线及出油管线内含有油料,如遇地震、设备阀门损坏等原因可能造成管线内油料泄漏,污染环境。

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登记建档和上报备案。

现对灯塔油库储存的油品进行分类和确认,并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该油库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物质确定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2002年版)(国家安监局2003年第1号),确定储存区存在的危险物质,再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列出的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4类危险物质表,来确认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

I单元划分根据灯塔油库的实际情况,以独立的储罐组为危险单元。

II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III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贮存区内储存的危险物质,其数量等于或超过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即定为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由于3#汽油储罐容积2000m3,所形成的液池面积最大,故本次模拟分析选取3#汽油罐作为分析对象。

该罐区设高的防火堤,如果油品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遇到火源燃烧会形成池火灾。

池火灾的主要危害来自火焰的强烈热辐射。

故选用汽油池火灾模型对该罐组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分析,依据稳态火灾作用下热通量伤害准则来确定各个伤害及财产损失半径,为重大危险源分级提供依据。

经计算如下:热辐射的不同入射通量所造成的损失油罐区池火灾模拟结果3.重大危险源等级重大危险源等级是依据可能导致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得出的死亡半径、重伤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内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进行划分,其划分标准见下表。

将罐区重大危险源周边情况与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结果相结合,对灯塔油库储罐区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罐区与周边环境的间距及人员、财产分布情况油库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等级评估表4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结果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灯塔油库储存的危险物质中汽油和煤油列入标准中的b类危险物质(易燃物质)。

标准规定,汽油贮存区存量等于或大于20t时即定为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灯塔油库汽油储罐总容量为5000m3,单罐最大存量可达2000m3,存在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另,经汽油池火灾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在死亡半径、重伤半径内无任何人员及财产损失,财产损失半径内可能造成财产破坏损失约1500万元,因此,灯塔油库的重大危险源等级为三级。

其他危险源及分析(1)洪水灯塔油库所在的铜仁市,依山傍水,河穿城而过,于2011年5月,本地曾发生大雨洪水,但对油库付油区、接卸泵房、储油区等均无重大损害,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但在长时期暴雨可能导致油库发生山体滑坡、卸油泵房、付油区被淹的危险。

(2)山林火灾灯塔油库周围杂树杂草众多,四周又被生活居民区逐渐包围,周围居民如用火不善,引发山木林火灾,极易可能蔓延到油库内,引发火灾等危险。

2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应急组织机构油库突发环境事件组织机构由油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下设物质保障组及医疗救护组、抢修组、警戒疏散组、战斗组。

应急组织体系油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运营期间,油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油库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

,,成员:油库管理人员及班组长。

应急指挥部工作职责:(1)协调制定油库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政策和实施办法;(2)协调和指导制定突发环境事件专项预案;(3)组织、指挥和协调开展各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决定启动和实施本预案,(4)决定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5)组织开展环境事件应急演习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

专业应急组织及职责指挥权的衔接1)应急预案启动后,油库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转为现场救援指挥部,油库应急总指挥或其指定代理人即为现场应急指挥。

2)如仓储中心 (或上级)应急指挥部到达现场,则现场应急指挥权立即移交给仓储中心(或上级)现场应急指挥。

3)若当地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介入时,则现场应急指挥权应移交给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3 事故分级、预防和预警措施事故分级根据环境污染、人体危害、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I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II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四个等级并实行相应的预警级别。

预防措施运营期间,各相关职能小组定期检查油库功能区(附图3)的消防安全情况、消防器材布置(附图4)、学习和演练巡查线路图(附图5)、油库灭火方案(附图6)、灯塔油库疏散图(附图7)。

巡查小组负责每天巡查污染源单位的安全生产记录及现场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应立即整改;巡查小组加大对油库核心控制区域的重点污染源(附图8)的巡查和监管力度,如发现异常,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运营期间,应急监控保障组安排值守人员,配备各种常用应急处置物资,一旦有突发污染事故,迅速进行先期处置。

预警措施预警等级根据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受事故影响的范围等,将预警级别由重到轻分为红、橙、黄、蓝四级:3.3.2预警发布、解除Ⅳ级预警信息由油库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并发布和解除,Ⅲ级及以上预警信息由上级或政府应急机构发布和解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