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魏广东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第七章 用“心”交往
魏广东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第七章 用“心”交往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二、人际交往原则
1、多点沟通,促进相互了解 2、真诚相待,为他人着想 3、正视冲突,积极应对矛盾 4、互相尊重,真心与人相处 5、注意言语,学会批评艺术 6、虚怀若谷,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 7、坚持原则,助人自助 8、加强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三、有效沟通技能
1、语言沟通的技巧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5、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 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 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 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 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 人身上。例如,一个对他人有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到对方 对自己怀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色彩。 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 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场上,想作弊的同学总 感觉到别的同学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目 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 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 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 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 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如“路遥知马 力,日久见人心”。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 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 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1)称呼得体 (2)注意礼貌 (3)谈吐高雅 (4)认真倾听 (5)善说“谢谢”
大学生待人态度诚恳 (3)仪表礼节洒脱 (4)精神状态良好 (5)增强吸引力 (6)展示个人魅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四、科学运用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有谁不愿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呢?首因,即最初的印 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 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 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 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 的“先入为主”。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3、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 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 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 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 评价强加于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的认识,虽然有 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 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 知。例如,男生认为女生心细、胆小、娇气;女生则认为 男生心粗、胆大、傲气。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 见多识广,但狡猾、小气;城市来的同学则认为农村来的 同学孤陋寡闻,但忠厚、老实,等等。
网络孤独症。
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网络欺骗与犯罪等。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2)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正确的网络认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分析迷恋网络的情结,充分认识上网的诱因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学会取舍网上信息 学会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在现实中寻找社会支持 一旦网络成瘾,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1、嫉妒 2、冲动 3、羞怯 4、孤独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第二节 沟通从“心”开始——人际交往技能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 自我形象的正确性
自我知觉与人际交往
2、关系结构与人际交往 空间距离 需要互补 交往频率 人格吸引 态度相似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试
(第七章 用“心”交往 )
魏广东
2008年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第一节 相逢是首歌——人际交往概述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从交往方式上看,呈现出以寝室、教室为中心,以社 会工作和网络社交为主导的特点。 2、从交往目的上看,具有交往动机的多元化特点。 3、从交往意识上看,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和主人翁精 神特点。 (讲求平等,富于理想,注重精神,情感色彩重) 4、从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趋势看,具有自然性减弱, 社会性增强;依赖性减弱,自主性增强;等级性减弱,平 等性增强;封闭性减弱,开放性增强;单一性减弱,复杂 性增强;合作性减弱,竞争性增强等特点。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变革
1、网络人际交往 2、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角色虚拟性 (2)交往主体的平等性 (3)交往心理的隐秘性 (4)交往过程的盲目性 (5)交往动机的直接性 (6)交往行为的快捷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3、网络偏差行为及调适 (1)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 网络焦虑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 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 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 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 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3、个性品质与人际交往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品质主要有:①为人虚伪。 与之交往,容易使人失去安全感。②自私自利。只关注自 己的需要,不关心别人的需要,甚至损人利己。③不尊重 别人。常常挫伤别人的自尊心。④报复心强。⑤妒忌心强。 ⑥猜疑心重,过于敏感。⑦过于自卑。⑧孤独固执。⑨苛 求别人,控制别人。⑩自负自傲。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4、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 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 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 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 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 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 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在人际 交往中,你有过这种情形吗?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 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或为那些长相比较靓的同学设计美好 的未来。例如,“你气质好,将来求职就业一定没有问 题”,“那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对我关心倍至,令我难忘”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