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白粉病防治技术
0引言
甜瓜白粉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的病害。
俗称“白毛病”、“粉霉病”,不论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的甜瓜均可发生,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
甜瓜白粉病一旦发生,迅速发展,可造成植株光和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
1分布
甜瓜白粉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甜瓜产区。
2寄主植物
甜瓜白粉病寄主广泛,除危害葫芦科甜瓜、西瓜、冬瓜、黄瓜等以外,还侵染向日葵、麻、芝麻、绿豆、凤仙花、马铃薯等植物。
3危害症状
甜瓜白粉病在甜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常受害,果实受害较少。
发病初期。
叶片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霉斑。
以后蔓延到叶柄和茎蔓,甚至嫩果上;严重时,整个植株被白色粉状霉层所覆盖,粉斑层逐渐变为灰白色,后期偶尔在分层下产生黑色小点,最后病叶枯黄坏死。
4发病因素
4.1温度湿度与发病的关系
白粉病对湿度的要求不严格,湿度在25%”100%均可发病,以80%~90%最适宜,但叶面上有水滴存在不易发病。
温度在10~30℃或1℃以下不易发病。
田间高温干旱的条件,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由于温室内湿度大、通气不好,因此白粉病较露地发病早而严重。
4.2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
凡栽培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
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株间湿度大,植株长势弱者,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5白粉病发病规律
白粉病的病原菌主要来源是上年残留在田中的病残体,病菌随病残体在保护
地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其他寄主上危害越冬,借气流、雨水传播,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6防治方法
采取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措施的原则。
6.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6.2田间防治
培育壮苗。
定植时,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
生长期加强管理,及时整枝打叉。
注意通风透光,田间灌水要适量。
温室栽培,要注意通风换气。
控制温度,降低湿度。
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集中烧毁。
6.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常用药剂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敌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由于白粉菌对硫制剂敏感,可采用温室内熏蒸,故100m2温室用硫磺粉200~250g、锯末500g密闭熏一夜,室温保持在20℃;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安全性)3750g/hm2,分布多点烟熏,较为方便省力。